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依托医院数字化建设进行医疗流程再造的方法、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依托数字化建设,总结医疗流程优化与再造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的必要性.结果 依托医院数字化建设,通过医疗流程再造,促进了医院临床、医技,行政管理、业务等的规范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医院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了医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结论 医疗流程再造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依托医院数字化建设进行医疗流程再造的方法、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依托数字化建设,总结医疗流程优化与再造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的必要性.结果 依托医院数字化建设,通过医疗流程再造,促进了医院临床、医技、行政管理、业务等的规范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医院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了医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结论 医疗流程再造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医疗流程再造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必由之路;通过流程再造,可以促进临床、医技、行政管理等业务的规范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医疗信息利用率,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4.
熊志勇 《重庆医学》2005,34(4):510-510
"数字化医院"是指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实现医院内部医疗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院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作者结合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实践,分析了数字化建设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医院效率、科学决策、执行能力、流程优化与再造、病人价值、医院文化、建设学习型医院等竞争力因素中发挥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数字化平台是医院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汪爱勤 《中国医院》2014,(12):45-46
数字化医疗是基于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技术和医学知识库,面向社会全面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的系统。解放军总医院作为全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自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运营管理信息化工程、医疗流程数字化工程、医疗设备数字化工程、办公自动化工程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医院数字化进程。实现了医院运营资源的规范化运行,提升了全院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使医疗信息共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医院信息化与公共卫乍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医院信息化可再造优化就医流程和事务流程,提高医院信息化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首要手段.医院信息化为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插上翅膀,应对医疗付费改革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在医疗成本控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医疗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据.以下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新的医疗付费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息化基础上的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整体思路及设计方案。方法分析国内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经验,评估医院现有信息化基础及存在的整体架构设计缺乏、信息技术陈旧、集成手段落后等关键问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把握数字化医院的要素,提出整体设计方案。结果阐述了构建数字化医院的物理和信息的两个层面及经营管理、决策支持、门急诊、临床医疗、医疗质量管理、支撑保障、区域协同、客户关系八个主题与实现的关键技术。结论开展数字化医院架构研究,利于建设以全流程数字化为基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面向医疗业务、医院管理、患者服务、内外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刘瑛 《西部医学》2011,23(11):2279-2280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优化门诊就诊流程,设计适应患者就诊需求的服务模式,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方法通过空间置换、科学实施流程管理、有效客户管理、预约诊疗服务、便民服务措施、信息化管理、就诊时间流程再造。结论门诊服务流程化管理应体现人性化医疗服务。开放式咨询服务有效引导患者进入门诊服务流程,预约诊疗服务是门诊服务流程院前和院后的延伸,多种便民门诊简化部分院内门诊服务流程,依托信息化建设提高门诊服务流程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控流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控流程模型。方法依据患者就医流程和住院流程,采用系统建模方法,构建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控流程模型。结果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控流程模型应用不同的软件系统完成由门急诊监控、住院监控、院外监控、综合信息监控4部分监控。结论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控流程模型能够实现全程化、实时化、全方位的医疗质量管理,对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积极帮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流程再造的描述,对医院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医院实施服务流程再造的意义及原则,说明医院服务流程再造可有效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院效益、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而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促进医院建设.  相似文献   

12.
针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卡通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介绍流程再造后医院的非接触式一卡通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综合使用M1卡、CPU卡及非接触式电子签名技术,实现一卡通系统数据资源最大化利用及医院对患者与职工的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完善输血管理模式.方法:依托医院数字化信息建设系统,结合护理移动平台实时监控输血管理.结果:与输血科室无缝式连接,动态观测血液输注进程、不良反应信息;减少输血护理中的手工记录与交接环节,保证输血安全.结论:提高护理效率,减少差错,实现输血系统护理流程的规范化及输血护理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医嘱处理流程繁琐复杂,从医生开医嘱到最后护士执行医嘱,历经多个环节,如果某一环节出了差错,就会导致医疗事故. 2007年,无锡人民医院开始进行数字化医院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优化流程.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医院进行了医嘱闭环管理的探索,即针对医疗过程的全过程、每个环节、所有人员,实现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医院数字化是以患者医疗为中心,以医院全岗、全程、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管理信息化、作业网络化、医疗数字化为目标和手段,最终达到医院现有信息系统软硬件、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及其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的现代化医院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医院数字化管理模式必将给护理工作的发展和护理工作的管理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医院引入医院数字化管理模式后,实现了护理工作流程的最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和护理管理的精细化,不仅保证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质量与服务品质,有效促进护理科研与护理教学的发展,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而且还培养了护理管理者的总体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建设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管理规范的数字化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35年,迄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中大医院信息化建设从2003年起步,已经历了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向临床信息系统的重点转移,正在逐步建设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管理规范的数字化医院(e-Hospital)。  相似文献   

17.
加快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档案信息化快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有效利用和共享。高校档案资源上网,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认识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以校园网为依托,提高档案利用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实现高校档案信息的网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医院"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实现IC卡的电子身份证和电子货币功能,优化病人就医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利用IC卡;开发相关管理软件,实现"一卡通".结果医院"一卡通"的应用是医院提高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结论医院"一卡通"的设计与应用是医院加强对病人身份的管理;优化、改善病人就医流程;为病人提供多种信息查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推行“医云工程”,解决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资源利用率、日常运维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字化医院信息基础平台各类资源的虚拟化,对每类资源池动态调整和按需分配,建立统一的日常运维和安全防护管理平台。结果: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增强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集成能力,实现了医院软件、硬件和信息安全的协同发展。结论:“医云工程”建设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坚持顶层设计,突出技术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水平,提高并优化医疗信息保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当前数字化医院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资源管理系统(HRP)的建设思路,实现医疗驱动管理,用管理指导医疗,最终建立一个全院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系统,进行医疗与管理的充分融合,全面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