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准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的以I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包膜糖蛋白gp120/160为基础的候选艾滋病疫苗的可能的有害作用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当前几种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疫苗人体试验的主要进展,首先进行Ⅲ期试验的疫苗是双价B亚型HIV-1gp120亚单位疫苗;进入Ⅱ期试验的是初免-加强免疫法;进入I期试验的是两种DNA疫苗。疫苗在未感染过HIV-1的志愿者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重组DNA、痘苗病毒载体(VV)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抗原的送递系统因其能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受到重视,作者对表达HIV包膜(Env)蛋白的DNA和VV载体(DNA-Env和VV-Env)及纯化的Env蛋白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检测。 将HIV-ⅢB株的 gp140 Env编码序列插入含有巨细胞病毒增强子/启动子的质粒中,用基因枪将包被于金粒上的重组质粒注入8~12周龄的C57BL/6小鼠腹部;或腹腔接种表达 HIV-ⅢB株蛋白的重组 VV感染细胞的裂解物;纯化蛋白疫苗则由gp 120(1…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包膜糖蛋白gp120亚单位作为疫苗预防HIV感染的策略遇到了困难,主要是野毒株的抵抗力问题,因此HIV疫苗的研制需要回到基本点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对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疫苗应答与对HIV应答之间的差异,提出HIV gp41的AVERY表位是诊断HIV感染的血清学的最佳选择,而该表位与保护性免疫无关,故疫苗中应去除该成分。  相似文献   

6.
作者介绍了使用西门利克森林病毒(SFV)这一新型表达系统产生具有天然构型的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包膜(Env)糖蛋白,以及用裸SFV-gp160RNA免疫小鼠制备抗Env单克隆抗体(McAb)和对12HZ杂交瘤细胞系进行鉴定的结果。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全长HIV-1HXB2env基因并将其插入pSFV-1载体的BamHI位点,构建表达载体PSFV-gp160.纯比后采用电穿孔技术将SFV-gpl60RNA转染BHK-21细胞。以蛋白印迹法、SDS-PAGE及免疫荧光法检测H…  相似文献   

7.
细胞免疫功能在控制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感染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作者在长达5年的现场试验中比较了重组gp160疫苗与安慰剂组对HIV-1抗原、记忆抗原及有丝分裂原的T细胞增殖应答。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进行疫苗和安慰剂接种,在0、7、30天分别用VaxSyn160μg或磷酸铝安慰剂肌肉注射,之后每2个月注射一次直至62个月。于接种前及接种后间隔一定时间收集血样、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于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部分样品冷藏备用。以[3H]胸苷掺入法测定对重组gp160及p24、…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为研制有效艾滋病疫苗而进行的诱导中和抗体研究工作;并描述了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包膜上的主要中和性抗原决定族(PND);讨论了PND的变异性与代表PND的合成肽对中和抗体的诱导。应用代表大多数HIV-1分离株PND顺序的不同肽和混合物以及组建含几个病毒分离株PND的杂交免疫原可解决与PND变异性有关的问题。本文还讨论了另一种可能诱导某种细胞内免疫力的方法:作者用HIV-1…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13B8·2对感染早期的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阳性志愿者接种后获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继而进行了本次Ⅱ期临床试验。小鼠McAbl3B8.2对CD4细胞的CDR3同源区具有特异性,更重要的是它能诱导人体产生针对HIVgp120CD4结合位点的抗体。这种抗体具有中和活性,可以阻断gp120与CD4结合。作者在德国23个艾滋病治疗中心选取158例CD+细胞计数为350~500/μl的HIV阳性志愿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将志愿者分为接种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观察白细胞介素15(IL-15)表达质粒能否增强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 HIV- 1) 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及IL- 15与 IL- 2或 IL-12表达质粒是否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分另将HIV-1DNA 疫苗(pCMV160ⅢB和 pcREV各 2μg)、HIV-1DNA疫苗和IL-15表达质粒 pCAGGS-IL15( 1、 10、50μg)、HIV-1DNA疫苗和 pCAGGS-IL15同 IL-2表达质粒 pBCMGNeo-mIL2(10μg)或IL-12表达质粒pCAGGS-IL1…  相似文献   

11.
T肽研究进展     
HIV包膜中gp120糖蛋白与CD4抗原结合是HIV感染T淋巴细胞的基础。T肽是gp120糖蛋白中的一多肽序列。人工合成的T肽是gp120糖蛋白与CD4抗原结合的竞争性抑制剂,它具有单核细胞趋向性激活作用,对gp120糖蛋白所致的脑细胞死亡具有保护作用。在临床上T肽对AIDS病人的躯体状况改善及精神恢复具有一定作用,对治疗牛皮癣也有一定效果。对T肽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其序列中活性部位是-Thr^5-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价了M-ISA720佐剂与含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gp120V3环的多表位多肽TAB9组成的混合物(TAB9/M-ISA720)对猕猴的毒性和免疫原性。M-ISA720是由天然可代谢油制备的新型油水乳剂,可在家兔和小鼠中诱生强抗体应答。作者将8只猕猴分为两组,在0、1、6和12个月分别接种200ug和lingTAB9/M-ISA720,另取两只猴接种安慰剂。在0、l、2、4、6、7、12、13、18个月采血,用ELISA法检测抗TAB9抗体滴度;在7、13个月检测抗V3肽抗体…  相似文献   

13.
业已在1500多名血清阴性的健康者中对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对HIV-1包膜蛋白gp160和gp120的研究最为广泛。对插入HIV-1包膜(env)基因的活病毒载体构建物痘苗病毒亦进行了研究。HIV-1候选疫苗的耐受性良好,无急性或长期的严重毒性。肌肉注射多剂gp120疫苗能诱生中和抗体、淋巴细胞增殖应答和抗HIV-1 CD4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性。免疫接种痘苗-env构建物后再用包膜蛋白加强一次,亦能诱生中和抗体和抗HIV-1 CTL活性[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CD8细胞]。迄今,已发现接种者的血清能在体外中和实验室适应的HIV-1株,但不能中和原始分离株。  相似文献   

14.
海洋硫酸多糖911抗AIDs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抗AIDs药物海洋硫酸多糖“911”对病毒逆转汞酶及HIV-1与细胞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911”可明显掏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对HIV-1无明显直接灭活作用,但可明显干扰HIV-1与细胞的吸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36.51mg.L^-1。提示911的抗AIDs作用与抑制逆转录酶活性和干扰病毒与细胞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5.
1992年4月14-15日在罗马如开了欧洲艾滋病疫苗(EVA)学术会议。会议主题是有关猿猴免疫缺陷症病毒(SIV)-弥猴模型用于制备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疫苗的相关性、对生产灭活疫苗方法的评估以及研制逆转录病毒减毒疫苗的可能性;会议还讨论了人体艾滋病中可能存在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成分;最近研究还揭示,流感疫苗中出现的“抗原性原罪(Originel antigenic Sin)"现象也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疫苗     
本文介绍了艾滋病疫苗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细胞免疫对防御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感染至关重要,并指出混合型疫苗可能具有最佳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病毒体内感染模型,通过Elisa、定量PCR、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了海洋硫酸多糖911体外对HIV-1复制及体内对SIV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911可明显抑制HIV-1对MT4细胞的急性感染和H9细胞的慢性感染,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44mg.L^-1和0.32mg.L^-1;并可明显降低猴血浆中病毒滴度及RNA拷贝数,对血液中CD4^+,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可升高血液中病毒抗体的含量;并可明显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对HIV-1无明显直接灭活作用,但可明显干扰HIV-1与细胞的吸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36.51μg.L^-1。提示911体内外均可抑制艾滋病毒的增殖,为高效的艾滋病毒增殖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干扰病毒与细胞吸附、抑制病毒逆转录  相似文献   

18.
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DNA疫苗能诱导实验动物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但这些免疫应答弱且短暂。DNA疫苗免疫研究结果证实,白细胞介素2(IL-2)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与HIV-1基因共表达可增强抗原特异性抗体应答。 作者以HIV-1基因组为载体,通过DNA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缺失tat及nef基因(以消除其免疫抑制作用)但含有IL-2、GM-CSF及γ干扰素(IFN-γ)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称为pTX GE/IL-2、pTX GE/GM-CSF及 pTX G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α-苦瓜子蛋白(α-MMC)在HIV-1急性和慢性感染T淋巴细胞中的抗HIV-1活性,方法:以合胞体抑制实验,HIV-1p24核心抗原表达水平和HIV抗原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检测了α-MMC的抗HIV活性。结果 α-MMCC地HIV-1ⅢB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α-MMC显著地抑制了HIV-1急性感染T细胞中p24抗原的表达水平和减少了HIV抗原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在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证明口服痘苗病毒(VV)重组体能激发机体产生对载体VV和重组产物的高水平的免疫应答。 作者用WR株构建VV重组体。VV-luc表达虫荧光素酶基因(位于VV p7.5启动子之后)和 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gal)(位于VVp11启动子之后),VV-env-1表达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Ⅲ B株的env基因和β-gal基因。病毒于 HeLa细胞中生长,用非洲绿猴肾BSC-40细胞滴定,并用蔗糖速度沉降法纯化。给Balb/c小鼠口服不同的VV重组体,口服1剂或14天后再加强1剂。眶后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