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22,(28):2142-2147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导致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引起全身高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细胞因子风暴是该病的关键环节。由于病因复杂、疾病严重程度差异大、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等原因, 该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较为困难。细胞因子在HLH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其他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疾病的鉴别、亚型判别、分层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LH相关细胞因子谱类型及其在与各类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HLH的分层治疗和治疗过程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进一步提高HLH的精准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科诊治18例HPS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儿均有高热,15例伴有血细胞减少,16例伴有肝脾大,16例伴有肝功能异常,15例伴有凝血功能障碍,16例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骨髓检查均可见噬血组织细胞。原发性1例,继发性17例,其中感染相关14例。明确诊断后6例给予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1994方案化疗,9例给予HLH 2004方案化疗。治愈或好转15例,死亡3例。HLH 2004方案疗效明显优于1994方案,差异有显著意义(uc=2.011,P0.05)。结论 HPS临床表现以感染多见,骨髓中未找到噬血细胞者应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考虑。治疗效果以HLH 2004方案较好。  相似文献   

3.
赵婷婷 《西部医学》2016,28(11):1620-1624+1628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又称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病理性免疫激活引起过度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HLH已证实是以基因型突变作为基础,HLH的继发性因素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基于大样本研究结果,HLH的分子诊断学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儿童和成人HLH表现仍有一定的差异性,有时截然划分原发性与继发性HLH仍较为困难。最近几年,研究发现由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治疗引发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其临床特点和HLH相关,被命名为合成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ynthetic HLH);同时NK/T细胞相关HLH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针对HLH的治疗除了HLH-94,HLH-2004经典的治疗方案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免疫球蛋白治疗HLH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结合第57届美国血液协会(ASH)年会和近两年国内外研究,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特点,儿童及成人HLH特有表现,尤其是HLH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成人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L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HL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Imashuku继发性HLH修订标准的27例患者中,病因不明HLH8例,占30%,其中6例病情危重。肿瘤相关HLH10例,占37%,其中5例T/NK细胞淋巴瘤4例死亡。各种感染(包括曲霉菌、伤寒杆菌、EB病毒等)相关HLH5例,占19%,1例EB病毒感染者死亡。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4例,占14%,免疫抑制治疗效果佳。噬血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2%组与≥2%组在病因构成、血小板数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成人HLH多为继发性,应尽可能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危重患者宜尽早采用免疫化疗或尝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噬血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比例的高低不影响HLH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骨髓细胞学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HL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有持续高烧,肝大5例,脾大9例,淋巴结肿大3例,实验室检查可见全血细胞减少、高酯血症、肝功能异常,骨髓可见明显的组织细胞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治疗后2例好转,3例死亡,余放弃治疗。结论临床患者持续高烧,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应常规做骨髓细胞学检查寻找噬血细胞,有助于HLH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是一类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情进展快且致死率较高,误诊漏诊率较高,故临床诊断、治疗十分重要。本文报道1例以UNC13D基因突变所致的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伴EB病毒感染患者的发病情况、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水平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1年12月确诊HLH病例23例,31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活性,并将确诊HLH患者的NK细胞活性与正常人NK细胞活性进行比较。同时分析HLH-2004诊断标准中的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血症、SF水平、骨髓中发现噬血现象阳性率。结果 23例HLH患儿NK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发现NK细胞活性在早期100%出现降低。结论 NK细胞活性下降在HLH早期诊断中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例成人HLH的临床资料、治疗、预后。结果临床主要表现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低纤维蛋白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死亡3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HLH不同病因临床表现相似,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 Hlphohist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态。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很快死于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现将近年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在临床上该病又叫做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HPS和继发性HPS。因其病因多,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起来较为困难,临床中出现漏、误诊的可能性较大。本研究主要对该病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以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由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以病理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高病死率疾病。由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HLH-94治疗方案将这一致命性疾病的临床缓解率由过去的不足10%提高到50%~70%,成为目前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HLH依然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关于HLH治疗的临床试验在近10年蓬勃开展。这些新的治疗手段包括改进的化学免疫治疗方案,以及新的细胞因子生物靶向治疗等。综述了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HLH治疗新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提供新观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告。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黄疸、全血细胞减少,在骨髓和其他组织中可找到噬血细胞,这些症状均由功能缺陷的免疫效应细胞过度分泌细胞因子所致。根据笔者多年来的临床实践,首先认为此种综合征现象逐年增多,然而目前儿科医师尤其是非血液科的医师认识尚不足,导致误诊误治;其次,急重症HLH如果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死亡率极高;第三,根据国际组织细胞协会94方案旧0疗效总结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改善预后。因此广大儿科医师应重视和加强我国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及感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淋巴组织细胞综合征 (he 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 ,HLH) ,其特点为T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动亢进及过度增殖 ,临床表现为发热、血细胞减少、脾肿大及骨髓、肝或淋巴结有噬血组织细胞增生[1 ] 。术语噬血细胞综合征描述了活化的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它们的前体细胞这种病理现象。最初认为HLH是一种组织细胞增殖的散发病 ,随后发现有家族性表现。 196 5年首次认识到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感染亦可能起重要作用[2 ] 。1 病因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FHL)为致病性遗传性感染性疾病 ,常发生于婴…  相似文献   

14.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HLH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其病因、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漏诊及误诊。该文对近年来HPS的病因、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血液病的急危重症,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较差等临床特点。导致HLH的原因众多,遗传因素、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等均可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感染相关性HLH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HLH以基础疾病治疗最为关键,预后相对较好,而原发性HLH和肿瘤相关性HLH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6.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等.以病毒感染最多见[1].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我科对2006年至2009年确诊该病的17例感染相关性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施清怡  肖永红 《浙江医学》2018,40(2):210-213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也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类少见但是进展迅速、威胁生命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病因众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本文对近年来HL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杨瑞  赵金伟  曹一鹏  李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0):3599-3600+359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自身抗体的激活也可能介导噬血现象。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是一种不受控制的免疫激活综合征,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在早期,HLH与SLE某些临床特征相似,但HLH的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Emapalumab是一种直接针对干扰素-γ(IFN-γ)的全人源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该药于2018年11月首次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患有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难治性、复发性或进展性疾病或对传统HLH疗法不耐受的儿童和成人患者。本文将对Emapalumab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评价以及广泛应用于治疗HLH的潜在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hemophagocytic ly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非恶性增生伴噬血细胞增多引起多脏器浸润及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自1952年由Farqu—har和Claireaux作为一种家族性疾病首次报道以来,相关的报道逐渐增多,并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现复习HLH的相关文献,将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治和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