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120名精神病住院患者,分为未开展优质护理的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各60名患者,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农彩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453-2455
目的:在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推行主动服务模式,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调查表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前后6个月涉及的480名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在入院接待、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总体评价4个模块条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很多责任护士受到分管患者的点名表扬,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零。结论:在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开展前、后三个月共360名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效果好,患者满意度提高,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钟印勤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109-110,1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住院患者各18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各项目比较,除病房管理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关爱患者、健康教育、业务水平5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提升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贾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161-116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平均住院日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在肺功能、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有何不同。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满意情况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从91.8%升高到98.6%,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分别选取2011年1-6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2013年1-6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两个时间段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心内科住院并出院患者,各150例,均采用本院自行研究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患者满意度为85.33%,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为96.67%,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8.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跃华 《当代医学》2011,17(35):124-125
目的 探讨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与效果.方法 对2010年10~2011年5月在外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通过 问卷方式对实施前后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实施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分别为 93.3%和96.2%,较实施前85.9%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明显提高医院临床护理 工作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12 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2.2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4.24万元,对照组4.68万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室患者480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的2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之后的2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本次研究的480例患者中,观察组满意度达99.6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8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促进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际做法及效果,以此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将该科2012年3月—2012年8月住院5d以上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是2011年7月—2011年12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住院5d以上的200例患者,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在出院时对该科的护理服务及质量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科200例患者接受了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患者对于该科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5%,相较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的91.5%的满意度有着很高的提升。与此同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同样有显著提升,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对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该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更能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王志平 《中外医疗》2012,31(33):158-15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该院于2011年3月—2011年9月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术前等待天数、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的差异。结果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6个月后,术前等待天数和住院天数分别为(3.45±1.09)d和(10.56±1.62)d,均较实施前有显著下降(P〈0.01);实施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5.8%,高于实施前的88.3%(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MMSS条目平均得分为(3.98±0.57),实施前得分为(3.2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前等待天数和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于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加强对患者家属健康宣导、优化护理服务基本流程、提高团队内部建设、完善护理制度、完善后勤部门的保障系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于患儿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满意率为(87.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干部特诊病房的实践并评价其成效。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形式,了解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6个月前后对照,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从96.8%上升至99.3%,无护理纠纷、差错和病人投诉发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的需求,赢得患者信赖,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外科护理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施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期间,对照组共出现6例护理差错,护理差错率达到10%。其中4例是错过服药时间、2例为管道脱出。观察组没有出现护理差错问题。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上述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外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消化内科10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10年5月至10月收治住院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收治住院的500例患者为研究组。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优化医院内部服务,提高管理质量,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护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促进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3个月(300例患者)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3个月各300例患者,通过伤病员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表的方式来对比护理满意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由以前的93%~95%提升到97%~100%,多次得到患者点名表扬。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志珍 《中外医疗》2012,31(32):160-161
目的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比较和评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10月的220例住院患者对其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实施优质服务的满意度为97.7%,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400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达到了98.1%,对照组的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则为8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秋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85-2786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80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 2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B组患者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依从性为75.00%,B组患者依从性为97.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5.00%,B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0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