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焦炭中的灰分作为高炉冶炼过程中的有害成分,其全部来源于配合煤,配合煤的粘结指数可以反映其粘结性和结焦性,对焦炭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统计某焦化厂配合煤的灰分、粘结指数及焦炭的热性质和冷强度,对配合煤灰分、粘结指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煤灰分与焦炭的抗碎强度(M40)和反应后强度(CSR)呈负相关关系,与焦炭的耐磨强度(M10)和反应性(CRI)呈正相关关系;粘结指数与M40和CSR呈正相关关系,与M10和CRI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分析灰分及粘结指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有利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影响焦炭高温性能的因素,认为焦炭的热性能主要取于焦炭基质的光学组织;焦的气孔结构;焦炭的灰成分(矿物质)等三方面,并针对攀钢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攀钢焦炭的高温性能,首先应用在保证配合煤粘结性、结焦性的前提下,遵循适当多用低煤化度低灰分煤,进一步减少瘦煤配比和降低配煤碱含量(或碱度指数)的原则;其次是4采用备煤新工艺,如配型煤、选掺性粉碎、煤调湿等措施,同时应重视高炉喷吹煤中的碱含量对焦炭的劣化作用,减少入炉料碱含量,降低高炉的碱负荷。  相似文献   

3.
根据唐钢现有配煤方案为基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焦炭为研究对象,研究灰成分及光学组织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炭灰成分变化对矿物质催化指数影响较大,焦炭的反应性随MCI(矿物质催化指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焦炭的反应后强度随MCI的增加而降低;焦炭光学组织与各向异性指数的关系密切,焦炭的反应性随OTI(光学各向异性指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焦炭的反应后强度随OTI的增加而升高。合理控制焦炭灰成分和光学组织的工艺参数对改善高炉内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捣固炼焦工艺可以减少焦化过程中优质炼焦煤的配加比例,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焦炭生产成本,但大量生产实践发现捣固焦替代顶装焦应用于中大型高炉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探究捣固焦在大型高炉上合理的使用方式,采用煤岩法分析了多来源的捣固焦与顶装焦光学组织分布、各向同性总和(ΣISO,isotropic sum)及光学组织指数(OTI,optical texture index),探究了各光学组织指数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认为现有焦炭光学评价指标对捣固焦热态性质预测准确性不足。使用多元线性拟合法构建了焦炭光学组织与热态性质的关系函数,通过光学组织与顶装焦热态性质的关系函数,预测多种捣固焦在相同配煤条件下使用顶装工艺所得到的焦炭的热态性质,用于描述捣固工艺对焦炭热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捣固焦与顶装焦各光学组织含量差异明显。捣固焦不同光学组织含量分布范围较大,各向同性组织较多,各向异性组织总量较少且细粒镶嵌组织占比较高,所以捣固焦各向同性总和占比普遍高于顶装焦,不同捣固焦之间的光学组织指数差异性较大且整体低于顶装焦。针对现有焦炭光学评价指标对捣固焦热态性质预测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对焦炭光学组织分布与...  相似文献   

5.
分析近年来昆钢新焦配合煤结焦特性指标变化对焦炭热态性能造成的影响,找到配合煤结焦特性指标与焦炭热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配合煤结焦特性值x、Y、G、b适宜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矿点炼焦煤变质程度、胶质层指数Y值、奥亚膨胀度b值、高温塑性、煤岩显微组分和成焦光学组织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变质程度、胶质层指数Y值和奥亚膨胀度b值相同或极其接近的炼焦煤高温塑性和单种煤成焦光学组织结构差异悬殊。其原因不在于镜质组含量的高低,而在于成因因素造成的镜质组性质不同。指出,胶质层指数和奥亚膨胀度指标在表征其结焦性时存在局限性,高温塑性和单种煤成焦光学组织结构对炼焦煤结焦性的科学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从工业分析、镜质组反射率、煤岩分析、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基氏流动度、单种煤焦炭的冷热性能及显微组分分析等多个方面,对钢厂常用炼焦煤种的显微组分、热塑性、黏结性及结焦性等进行评价,进一步对各单种煤进行分类,为今后配煤炼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1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单种煤的煤岩性质以及对应的40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的性质,结果表明:焦炭光学组织指数(OTI)与单种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和焦炭光学组织组成的定量关系;同时也总结了焦炭抗碎强度M<,40>和反应性CRI与焦炭光学组织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代林  余亮  郑明东 《钢铁》2009,44(1):15-0
 随着煤岩测定技术的进步,炼焦煤的煤岩性质已在炼焦配煤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多种单种煤和配合煤的煤岩特征以及对应的40 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单煤种的R0max在1.3%~15%间,所炼制焦炭的冷态机械强度(M40和M10)最好,其热性质(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也较好;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特征越接近正态分布,则所炼制的焦炭冷态机械强度(M40、M10)就较好,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特征偏离正态分布越远,其焦炭热性质越差;40 kg试验焦炉所得焦炭的反应性CRI高,其反应后强度CSR较低,存在负相关线形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燕 《四川冶金》2010,32(2):70-73
就攀钢单种煤煤岩和对应焦炭光学组织进行测定,对煤质与焦炭光学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煤岩及焦炭光学组织的分析对于研究焦炭结构与性质和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难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测、改善或根据需要调节焦炭的热性质,同时摸清各种因素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通过16个配煤方案、96组的炼焦试验,在探讨各因素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以煤化度指标(Vdaf)、黏结性指标(G和Y)、催化指数(MCI)和堆积密度(d)?问⒘私固咳刃灾实脑げ饽P停荒P妥酆峡悸橇顺9媪督购偷饭塘督?种生产工艺,揭示了各因素对焦炭热性质影响的内在规律、各因素的最佳值及焦炭热性质所能达到的最佳值;模型精度高、适应性强,既可用于常规炼焦又可用于捣固炼焦;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及改善焦炭热性质的途径以及高反应性铁焦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干、湿法熄焦焦炭性能之间的差异,对武钢的干、湿法熄焦焦炭进行了常规、粒度、结构、强度、热性能、催化、光学组织等性能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湿法熄焦焦炭相比,干法熄焦焦炭在平均粒度、粒度均匀系数、机械强度、热性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灰成分催化指数MCI、光学组织指数OTI基本不变;而吸碱能力强,抗碱能力弱,但是吸碱后的热性能仍优于湿法熄焦焦炭;吸硼能力弱、钝化效果差,钝化后干法熄焦焦炭的热性能稍低于湿法熄焦焦炭.  相似文献   

13.
Thecokesolutionlossreac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effectsresultingincokepulverizinginblastfurnace .Thefactorswhichaffectreactionincludecokeporestructure ,micro crystalstructureonporewall ,thecontentandconstituentofminer als ,etc .Amongthesefactors ,theconstituentofmineralsisemphasizedallovertheworldinrecentyears .Buttheemphasisofmoststudieswasputontheeffectofalkalimetals (K ,Na)oncokesolutionlossreactionandtheeffectofotherelementswassel domreported[1-5] .Theeffectofthirteenmineralsoncokesolut…  相似文献   

14.
The coal petrography of 13 different rank single coals and the quality of cokes made on 40 kg pilot coke oven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the pap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cal texture index of coke(OTI) and vitrinite mean maximum reflectance of single coal was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rinite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mponent of coke optical texture were determined;The influence of...  相似文献   

15.
基于催化作用程度的焦炭灰组成催化指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主焦煤和生产配合煤脱除部分矿物质以及分别添加不同矿物质后的碳化试验,研究了Na2O、CaO、MgO、SiO2、Al2O3、BaO、Fe2O3等主要矿物质对焦炭热反应性的催化作用行为,依据其催化作用程度导出新的矿物质催化指数模型,并对比验证了几种催化指数模型对高炉焦质量预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坩埚炼焦试验分析,得出配煤中添加3%焦粉,可以充分利用煤料的粘结能力,改善焦炭块度和机械强度。并通过焦炭光学组织的分析看出在此研究中添加3%焦粉,焦炭质量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7.
 炼焦煤灰分是决定其价格的重要因素,为比较同一矿点煤种灰分对结焦性质的影响规律,对各炼焦煤进行黏结性、煤岩特征、灰分等分析并进行40 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对黏结性改善幅度不同,黏结性较好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时,黏结性改善不明显;黏结性较差的炼焦煤当灰分降低时,其黏结性改善较为明显;且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时灰组成变化规律不同。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时所炼焦炭其强度变化程度不同,黏结性较好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所炼焦炭强度变化幅度不大;黏结性较差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时,所炼焦炭强度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刘永新  张波波  梁英华 《钢铁》2007,42(8):21-23
对一种低灰低硫煤进行了工业分析、全硫测定、煤岩分析、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及容惰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种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好,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优质1/3焦煤.针对此煤的特性,选用其它炼焦常用煤种,以出口焦质量标准为目标函数,优化得出了最佳配煤比,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到了满足出口焦质量标准的炼焦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