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意识是一种心理作用,其对画家的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对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潜意识推动了我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其打破了传统绘画模式的束缚,赋予了油画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潜意识对画家油画创作的思维有着一定影响,对创作的方向有着指导作用,画家在油画作品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创作的思想以及理念,可以将潜意识中的内容反映在油画作品中。在欣赏油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情绪,可以看出作者匠心独运的心思,可以提高油画作品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敬宏 《决策》2015,(Z1):11
近日赏读画家廖新的山水画作品,顿感有一股清新古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其画作气息纯正,清新典雅、空灵洒脱。追求笔墨情趣且格调清纯;烟岚苍茫,清新典雅:更有一种令人直指心灵的感悟。多年来。廖新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笔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证实了中国画独具的的东方哲学意味和水墨世界的无穷魅力。廖新在其绘画艺术中追求的并非形质的逼真,他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气势、气韵和气质。其作品的气势。首先归于用笔的刚健和巧妙地引入水墨写意之境。同时,其饱满的构图使作品呈示出雄强气势。在画面中,画家的笔墨表现功  相似文献   

3.
杜军画虎     
杜军是在部队培养和成长起来的画家,现就职于中国美协。虽然他工作忙忙碌碌,风风火火,但还是利用工作之余,挤时间,辛勤作画,笔耕不辍。这些年,他创作的中国画频繁地现现在全国、全军的大型美术展览中。其中,他创作的《回眸于崽乐相融》在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优秀奖,已为中国画界所关注。能够在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全国大展上获奖,标志着他在绘画艺术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陈子奋(1898—1976),福建长乐人,是本世纪卓越的白描画家和一代杰出印人。其对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建树在于将金石书法原理引入白描花卉创作的同时,又得益于近代写实主义新的绘画观念与技巧,并不落痕迹地化入白描花卉的写生与创作,使衰弱已久的白描传统,重新获得生机与活力,从而也奠定了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明超的水墨人物画是一种言说,亦是一种表现,因此说来,他的水墨画更有一种包容与综合的因素。他用笔墨来述说情感,重视对姐妹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扎实的造型能力,对笔墨的把握和控制,使他的看似信手随意勾画的动态造型令人凝神遐想,不知不觉进入其画境之中,画家深知水墨艺术的文化内涵的份量,注重对传统艺术的钻研及人文学养的积淀,其文化内涵构成了他水墨人物画艺术的主要特征。这些在他系列水墨人物画作品中体现尤为明显。如《东坡玩砚图》,画家在艺术处理上可谓别具一格:竖构图的上方垂下的枯技将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心,主体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发展至今,其创作过程始终以"应物象形"为基本前提,虽有写实的一方面,但由于形式因素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又不可能完全写实。传统绘画的形式特点体现在绘画的非写实性上,即形式内容的美感上。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将本土的民间艺术、宗教艺术、传统绘画艺术很好的兼容在一起并且随着它的发展,开拓出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传统绘画形式与现代工笔画怎样结合与应用需要现代工笔画家所共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秘书之友》2012,(5):2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oiS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写实彻底描绘农村生活而闻名.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9.
李青利,女,1972年生于河南郑州,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在父母的支持下苦心研习绘画艺术。并在洛阳名师王绣、李松茂、屈柳庵、李华、韦娜等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绘画创作,其作品用笔严谨朴实、妙笔生花、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0.
《决策探索》2009,(12):94-95
李青利,女,1972年生于河南郑州,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在父母的支持下苦心研习绘画艺术。并在洛阳名师王绣、李松茂、屈柳庵、李华、韦娜等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绘画创作,其作品用笔严谨朴实、妙笔生花、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1.
艺术要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首先要净化艺术家自己。从事艺术创作,要尽可能去掉自己的私心杂念及浮躁气,进入一种“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境界,才能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  古代画家作品之精到,令人倾倒。想求得这种“精到”,就必须先得“清静”。绘画应是静下心来做的事。其实绘画到了一定程度,便不在于“学”,而在于“悟”,然而只有心静才能有所“悟”。  追求“无异言而生清静心”,只有不求异言,才能清净下来。  任何艺术种类都有它独到性和局限性。工笔画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善于扬长避短,挖掘工笔画特有的功能,使其尽可能地体现工…  相似文献   

12.
名家画廊     
《领导之友》2009,(6):F0003-F0004
王立明,1964年生于河北省承德市,198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河北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出版作品《王立明山水花乌画集》、《二十一世纪中国水墨画家王立明》、《中国画ABC》等画集和著作.曾参加“河北省艺术作品北京展”及“河北艺术上海行”、“河北艺术香港行”等活动,并多次举办个展及联展。  相似文献   

13.
章飚 《决策》2015,(1):13+12
张国琳20载军旅生涯,大漠硝烟,高原风情给了他无限的遐想和情思……加之他对美术的如痴如狂和勤奋好学,二十多岁就成为大西北小有名气的军旅画家。张国琳是幸运的,初踏入艺术领域中就得遇周思聪、蔡亮、梁玉龙、张自凝、郭全忠这样的良师,为他打开了学习中国画、油画的艺术之门,而后又进入中央美院版画系研修学习,从此一发不可收。张国琳的艺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的阅历、师承也决定了他美术创作的多元和五彩斑斓。油画作品深深打上了那个时期的烙印,带有鲜  相似文献   

14.
李正武又要出发了,这次目的地是欧洲,他要去追寻欧洲19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足迹,为自己的绘画艺术寻找创作的灵感. 画家李正武今年66岁,像这样的旅行,一直伴随着他的绘画生涯.为了实现超越自我的梦想,他一直行走在世界各国收集素材、采风、写生以及绘画创作的路上.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在单纯的艺术追求中获得满足和幸福感. 李正武19岁当兵,师承中国著名诗书画大师孙竹篱先生,也许是当过兵的缘故,李正武的山水画总是展现出气势磅礴的一面,哪怕是一朵普通的花,在他的笔下都会体现出阳刚之美、大气之美、生机怒放的一面. 从1993年开始,他应邀在吉隆坡、怡保举行"李正武水墨画展"个人画展后,名气逐渐在海外显露,此后20多年里,他的画逐渐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名声享誉海外.  相似文献   

15.
张俊霞 《经营管理者》2012,(8X):359-359
在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诗、书、画、印相结合"这一观念的影响和书法用笔的融入,传统人物画在写实性方面始终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写实人物画应广泛吸收写实技法,适应其表现力和视觉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当前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能只有书写式的轻松小品,更要有既能反映东方艺术博大精深又能贴近时代的写实性作品。摄影的高度发达与西方写实性绘画的导入,使中国民众对绘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写实要求极大提高,增强水墨人物画的写实性成为必然。一个时期以来,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写实性绘画业已过时。其实作为视觉艺术来讲,写实性绘画永远不会过时,况且中国绘画历来不追求绝对写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将写实性的元素加入到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融合传统水墨创作出贴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并且在创作实践中解决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写实性表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工笔和写意是两个不同的画种,二者在艺术规范、表现手法和风格面貌上多有不同,所以要做到兼能并擅很不容易,但青年画家刘金贵却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工笔画造型精整,敷色典雅,构图别致中不失空灵俊发之美。他的写意画多以文人逸笔写出,但做到了放而不野,松而不散,每在不经意处显示出创作巧思与艺术慧心,从而避免了时下写意画创作惟知在笔墨上逞强使气而导致的粗率躁露的弊端。两种绘画形式能如此完美地掌握和运用,这既得益于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力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青年艺术家,多年来,王来文致力于读书,绘画,力主学识、修养、画技不偏颇,以八闽特别是以闽南的花鸟为素材,重志境,力求传统精神与现代形式和谐。 王来文是有艺术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个性语言的青年画家。中国绘画有着丰富的传统,每一位中国画家都无法绕开传统、割裂传统而取得成功。在花鸟画创作中,通过对传统的研  相似文献   

18.
正作者许兴泽/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备注:手刻签名收藏:故宫博物院许兴泽,1947-2014,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生专注于观音瓷塑的创作,是当代德化瓷塑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德化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的瓷塑技艺,在灵活运用塑、雕、捏、刻、贴等技法的同时,尤重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2013年11月三件作品永久入驻故宫博物院:《披坐观音》、《戴冠观音》、《宝莲座毫光观音》,是其艺术登峰造极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雯 《办公室业务》2013,(11):227-229
柔石是左翼文学史上一位颇独特的作家,他始终保持着对自我风格不懈的追求,创作了一些与当时革命文学主潮相错位的作品。在思想上,柔石把人道主义精神融入小说,并加以个性化的阐释;在艺术上,他从个人的体验出发,进行了多种题材、多样风格和多类人物的探索,从而形成了创作模式的多样性,并且其作品散发着浓厚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20.
苏茂隆的作品简洁、单纯、变形。他的作品既是传统的,同时也是当代的。这样的创作,正是当代更多画家所要琢磨的,这样的作品不正是当代收藏家们所要寻找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