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游  覃琛 《中华民居》2012,(3):74-77
作为一个民俗文化的古老载体,庙会其实就是一个舞台,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它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和社祭及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体现着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宗教信仰,发展到现在不仅仅是传统民俗,更是一次精神履约。庙会是台儿庄比较重要、规模比较大的传统节日,最初以祭祀祈福为主。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渐渐在时尚与传统中交错出新的景象,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21-22
信仰是一个族群的精神支柱,也是族群传统文化的木本之源。瑶族的民间信仰是瑶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应瑶族历史文化的精神体系,研究瑶族民间信仰习俗有利于我们系统地了解瑶族传统文化。随着经济、交通、通讯的发展,瑶民与外界交流日益频繁,瑶族村落受外界的影响逐渐加深,民间信仰处于缓慢地变化之中。针对瑶族民间信仰出现的衰落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的方法探讨社王信仰面临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对瑶族社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4)
我国民俗文化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我国数千年来的历史,传承了我国传统劳动人民的劳动和智慧,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民俗文化已经逐渐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而民间美术造型作为当前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及重要的载体,民间美术的造型和表现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十分的深远。在民间美术中人们常常会利用寓意来表达对生活、事业、未来的美好祈望与祝愿,与之对应的民间美术造型也会体现这种民俗文化所表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在许多方面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从研究民俗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及发展入手,就陕北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及其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论述。体现出城市景观雕塑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旨在探索城市雕塑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
民间美术的研究离不开民俗文化的研究,研究民俗文化也必须熟知民间美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0)
沂蒙民间彩印花布是沂蒙人在长期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技艺,它植根于沂蒙本源文化的沃土,以其特定的形式、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沂蒙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沂蒙彩印花布的图式、内容与人文意蕴进行解析,探寻其蕴含的丰富民俗事象与人文价值,无论是对沂蒙民俗文化研究还是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民间信仰作为根植于传统聚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的一系列仪式活动,一直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作为承载仪式活动的仪式空间则是建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该文以中国传统村落闽东地区寿宁县圈石村的仪式空间为例,从民间信仰视角切入,分别从圈石村的民间信仰与神祇体系、境主境域与游神仪式、建筑空间与象征语汇三个方面分析以黄山公信仰为核心的仪式空间类型与构成,以期为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仪式空间保护与活化研究助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6)
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源所在,以独特的民间风俗向世界展示着它的与众不同。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课题。怎样让家乡民俗文化走入课堂呢?本文将通过搜集整理家乡独特的民俗,并制作成微课来搭建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9)
传统民间艺术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地域民俗文化是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淮安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域风俗文化。该文分析淮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特征,深入探讨淮安传统民间艺术与地域风俗文化之间融会贯通、共同发展的关系,旨在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闽南慈济宫为例,对中国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建筑的流布、组织及仪式空间作了初步探讨。民间信仰祠庙的组织方式,从宏观看,是通过祖庙的"分炉"或"再分炉",来联系分灵宫庙;从微观看,民间信仰崇拜系统的细胞是"境"。境内居民有相近的神谱,祭祀相同的境主神,并共同建造主神的庙宇"境庙"。各类民间信仰仪式,不仅是民间信仰祠庙的组织方式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还形成特有的仪式空间。明清聚落中存在的民间信仰系统与宗族血缘系统,可以平行存在,也可以合一。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4):116-120
晋北民间社火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思想对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予以观照,对其传承变迁中从民间仪式转变为狂欢活动,发展为政府行为,进而成为民众历史记忆的剖析和思考,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
民间剪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产物,汲取各种民俗文化的精华,传承着民间思想文化观念。中国剪纸动画将民间艺术中的剪纸与皮影融合起来,传统的剪纸以静态表现为主,传统的皮影以动态表现为主,再加上定格动画技术的融入,这就使静态的剪纸变成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的另一种艺术,赋予了传统的剪纸生命力,使民间剪纸的传播和发展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17,(5)
传统社会民间信仰庙宇的祭祀空间与村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出村落中民间信仰祭祀体系的复杂性,也体现出神庙祭祀空间在村落中的独特性。以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及雷祖古庙为考察对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分析村落中雷祖信仰与其他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系及以雷祖信仰为核心的村落祭祀空间的构成,以探讨粤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中神庙的祭祀空间。  相似文献   

14.
温岭石塘镇素有"民间信仰活化石"之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赋予了石塘镇多元交融的民间信仰。而承载这类信仰的场所则在石塘聚落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在对多元化社会性构造的认知下,对比道庙、祠庙、佛庙以及基督教四类信仰场所的布局特征和建筑空间特征,进而明确各信仰场所社会性构造和空间构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8):275-276
千百年来,民间信仰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起着构筑民间精神价值体系与发挥民间教化功能的作用,而且起着凝聚基层民心、促进民众自觉履行社会义务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离不开对民间信仰的正确认知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家堂画是冀东南是民俗文化中的传统中的一颗明珠,隶属于山东高密年画一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家堂画在民间的得以坚强地保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足见其在民俗文化中的意义。本文从民俗文化随着战乱的迁移及其产生的方式作出深入探究,试图揭示家堂画的历史渊源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传统聚落发展与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民俗中宗教祭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章首先通过对三个传统聚落(铺下村、坦洋村、果林村)及其当地民间宗教祭祀活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当地宗教祭祀类建筑对传统聚落发展变迁的影响,引出宗教祭祀类建筑带来的仪式空间、场所精神,为传统聚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6)
<正>民间美术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的世代流传与发展。主要由广大普通劳动群众创造,经过历史的传承和不断发展起来的美术形式。它包括民间绘画、民间建筑、民间雕塑、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艺术范畴。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富含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意蕴和美学品格,传承并应用传统建筑元素及其元素文化,民间美术元素体现的淋漓精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
家堂画是冀东南是民俗文化中的传统中的一颗明珠,隶属于山东高密年画一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家堂画在民间的得以坚强地保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足见其在民俗文化中的意义。本文从民俗文化随着战乱的迁移及其产生的方式作出深入探究,试图揭示家堂画的历史渊源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与物质防卫相辅相成,精神防卫同样作为传统民居建筑防卫性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长久影响着民居聚落形态与居民心理状态.属于民居细部层次的建筑装饰元素,因之而蕴含有先决性的精神防卫基因,其根植于深厚的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土壤中,以建筑本体为依托,表现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以形达意的符号传译机制,完成心理层面的精神防卫意义表达与机能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