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用离体培养的人淋巴细胞为材料,观察外源性SOD和减少细胞内源性SOD对电离辐射诱发染色畸变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除了射线的直接“击中”效应外,也与自由基的间接效应有关。因此,向受照射的淋巴细胞的培养物中加入外源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清除损伤DNA的超氧自由基(O_2~-),可减少辐射诱发的染色体损伤。反之向受照射的淋巴细胞的培养物中引入SOD的抑制剂(DDC),则可增加淋巴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加剧辐射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高压氧对~(60)Coγ线诱发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氧本身对淋巴细胞染色体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辐射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氚照射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离体淋巴细胞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表明:~3H-TdR 或 HTO 照射 S 期,G_2期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单体型畸变;染色单体断裂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但~3H-TdR 每拉德诱发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断裂产额约是 HTO 的10倍。HTO 照射 Go 期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型畸变。HTO 诱发双着丝点体加着丝点环与剂量的关系,适宜以 Y=αD βD_2表示。以~(60)Co-γ射线为参考辐射,HTO 诱发人淋巴细胞双着丝点体加着丝点环的 RBE 值,在本实验用的剂量率和剂量范围内不是恒定的,而是随β射线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波动范围在2.6—1.4之间。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低剂量γ线照射复合苯诱发家兔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遗传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苯和γ线都能诱发染色体畸变和SCE频率的升高;畸变类型主要是染色体型无着丝粒断片;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要比骨髓细胞的高;随剂量的变化,γ线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升高比诱发SCE的要明显得多,但剂量效应线性相关不明显,相反,苯诱发SCE的升高要比诱发染色体畸变的要明显,且血淋巴细胞无着丝粒畸变率和SCE频率与剂量呈线性相关。染色体畸变效应总的趋势是:高复组>低复组>照射组>高苯组>低苯组>对照组;苯能提高γ线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在双+环主要是协同,而在无着丝粒主要是相加。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氚β射线和~(60)COγ射线离体照射G_0期人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范围为0-0.5Gy)。实验表明:无论是氚β射线还是~(60)Coγ射线所诱发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均以染色体型畸变为主,诱发的双着丝粒体与剂量的关系均适合以Y=a+bD模式来表示。以~(60)Coγ射线为参考辐射,以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为生物终点,测得氚的RBE值为2。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60Coγ射线照射家兔不同部位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其消长规律的研究。实验分五个组:全身、腹部及盆腔受照射组、离体血照射组和对照组。剂量率为0.5Gy/min,照射剂量为3.0Gy。结果表明,γ射线整体照射家兔以及离体照射外周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局部照射组;腹部照射组与盆腔组相比较,其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前者高于后者;γ射线全身和局部照射家兔后,诱发染色体畸变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采用18.8 MeV单能质子和60Co γ射线对2名健康男性外周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5、1.0、2.0、3.0、4.0和5.0 Gy,剂量率为0.5 Gy/min,观察染色体dic+r畸变,分别建立每细胞dic+r畸变率与18.8 MeV单能质子和60Coγ射线的剂量-效应曲线,并对生物效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8.8 MeV单能质子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dic+r畸变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277?D?+0.013?D?2(r2=0.984,p<0.01),60Co γ射线为Y=0.035D+0.039D2(r2=0.991,p<0.01);质子诱发染色体畸变的RBE值的范围是0.91~1.87,质子照射在剂量较低时,有较高的生物效能;质子均匀照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dic+r在细胞间的分布符合泊松分布,与γ射线一致.  相似文献   

8.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早先受照者的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云  金璀珍 《辐射防护》1999,19(4):272-276
应用2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研究^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浸色体的易位畸变,结果表明,离体照射诱发的畸变率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相关,^60Co辐射事故受照者在照后第6,7年的易位畸变率保持相对稳定,约占照后立即检测双+环畸变率的40%~50%,并且易位畸变率与最初照射剂量相关良好。  相似文献   

9.
报道γ射线辐射和苯复合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结果表明:苯能诱发染色型体畸变和单型体畸变,没有观察到双着丝粒等互换畸变。苯能提高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于一给定γ剂量,随苯浓度的增加,苯复合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相应增高。总畸变细胞随苯浓度变化的关系可拟合成直线回归方程。双+环、无着丝粒、总畸变、畸变细胞、总畸变细胞随γ剂量变化的关系均可拟合成幂函数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γ线慢性照射对急性照射诱发兔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微核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给家兔以0.26mGy/min(0.05Gy/d)的γ线连续照射20天(累积剂量1.0Gy后,立即以0.25Gy/min的γ线急性照射2.0Gy,其所诱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单纯急性照射组比较明显减低,而淋巴细胞转化率却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γ线照射人血后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5~100radγ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T—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其染色体断片畸变率的变化,及其与辐射剂量成线性正比关系,故提示可用T—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估计辐射剂量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剂量率为80~110μR/h的环境中工作长达18~26年之久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他们的染色体畸变率略高于对照,但无统计学意义,当以不同剂量~(60)Coγ线照射受照人员离体淋巴细胞时,未发现染色体损伤修复增强的现象;另外,第一次分裂(M-1)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着丝粒和无着丝粒畸变的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均可配合线性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电离辐射诱发T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在新生儿与成年人之间的差异。采用在完全相同条件下用^60Coγ射线一次照射离体的新生儿脐带血和成年人静脉血,新生儿照射0.5、1.0、2.0、3.0、4.0、5.0Gy;成年人照射2.0Gy和3.0Gy,常规法分析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60Coγ射线照射2.0Gy和3.0Gy诱发新生儿T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畸变率相当于成年人的130%左右,无着丝粒畸变率两者几乎相同。^60Coγ射线诱发新生儿T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畸变率符合线性2次多项式y=4.8104D^2 5.8314D 0.0034模式,r=0.9982。初步结果表明,新生儿T淋巴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14.
γ射线整体和局部照射家兔诱发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60COγ射线照射家兔不同部位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其消长规律的研究。实验分五个组:全身,腹部及盆腔受照射组,离体血照射组和对照组。剂量率为0.5Gy/min,照射剂量为3.0Gy。结果表明,γ射线整体照射家兔以及离体照射外周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局部照射组;腹部照射组与盆腔组相比较,其所衣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前者高于后者;γ射线本身和局部照射家兔后,诱发染色体畸变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逐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可以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仪”,且一致认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一个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并认为在25~500拉德剂量范围内用染色体畸变进行剂量估算是正确可行的。在某些事故照射中用生物学方法较物理学方法更能反映机体损伤的真实情况。为此,我们从遭受较低剂量照射出发,自0~200拉德之间探索染色体畸变量与辐照剂量的效应关系,拟建立本实验室的剂量-效应刻度曲线,以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6.
李德平 《辐射防护》1990,10(1):41-67
本文介绍了根据正确判读的染色体畸变数估算剂量的有关方法、技巧及相应的BASIC机算程序。讨论了目前国内常规判读方法中存在的漏检可能较大的情况及其防止的措施。对用有照射时间修正因子G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剂量及其置信区间和在(n、γ)混合照射时的剂量估算方法,以及对通过泊松分布参数检验判断低LET辐射局部急性照射并估算其剂量的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考察了在混合辐射照射中是否计入n与γ产生的次损伤间的作用对所估剂量造成的差异。对剂量-效应标准曲线的拟合,强调了它作正确的加权拟合,并应与公认值比较;还给出了畸变率y拟合的变导系数σ_y/y随剂量D和照射时间T的变化。 在附录Ⅰ和Ⅱ中,分别给出了按微剂量学双元作用原理对染色体畸变率产额公式的推导和次损伤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附录Ⅲ给出了由两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率估算剂量的方法。 附录Ⅳ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由畸变率估算剂量的机算程序和另一个包含由畸变率估算剂量和由实验点拟合标准曲线的较完备的机算程序。后者,采用了紧缩的数据贮存技巧,并可按不同参量的顺序主从排队印出结果。在标准曲线的拟合程序中,包括对拟合残差的检验,并能对输入的剂量D和照射时间T给出相应的畸变率及其标准差;还设有产生模拟“实验结果”的检验拟合程序的  相似文献   

17.
大鼠经~(60)Co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后,胸腔淋巴结(TLN)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总畸变率与受照剂量(0.5—5.0Gy)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 Y=KD_m 表示。虽然 TLN 的畸变细胞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和总畸变率略高于外周血,TLN 的双着丝粒畸变率又较后者低,但回归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证明,辐射诱发这两种组织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差异不显著。本文在各个剂量点上都观察到了染色单体交换(cte),其发生率比受照离体人血高得多。  相似文献   

18.
辐射诱发哺乳类损伤中染色体畸变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氚有较强的致染色体畸变作用。本文介绍了氚的毒理学特性,以及氚水对哺乳动物、细胞系及人离体细胞的辐射损伤导致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孙淑清  姜杰 《辐射防护》1995,15(1):56-58
本文用受精卵染色体分析技术和显性致死突变试验,观察电离辐射诱发遗传物质损伤效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小鼠受2GyX射线一次全身均匀照射,所诱发的精子染色体畸变和显性致死突变,都随着生精细胞向成熟精子发育过程而增加,两种实验结果呈正相关,说明电离辐射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是造成显性致死效应的主要贡献。同时也提示评价电离辐射近期遗传危害时更应重视精母细胞以后阶段受照时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职业照射类型、年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情况,采集四川省1 612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248名健康人员(对照组)外周血,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培养淋巴细胞,MetaSystems系统分析记录染色体畸变,统计分析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放射工作人员中,核燃料循环组、工业应用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医学应用组,40岁以上人员染色体畸变率高于40岁以下,工龄20年以上人员染色体畸变率高于20年以下。结果提示,放射工作人员较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明显增加,应进一步提高核燃料循环和工业应用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个人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