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灾害链的概念的提出及概念进行了研究,对灾害链的两种学术概念进行了讨论,一个是"灾-灾"的灾害链概念,一个是"以灾报灾"的灾与灾共生、共发、及续发的概念,而后一个的价值可以对大灾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石灰岩地区的建筑基础设计为挖孔桩时,需进行桩底岩溶探测。钻探是进行桩底岩溶探测的传统方法,但其效率低下。本文提出了地质雷达探测法,是利用物探方法解决桩底岩溶探测问题的一个新的尝试,使桩底岩溶探测更为有效,方便和快捷。  相似文献   

3.
应用超低频可控震源进行振动采油,是当今石油工业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我院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振动采油的特点,在我国东北某油田进行了振动采油试验。本文将对其中一个周期的试验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采油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力模拟法研究受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非线性特性的一种新的算法,与传统改变刚度矩阵的方法不同,该算法是通过改变结构位移场来进行非弹性分析。结构的每一个非弹性变形代表一个自由度,因而结构所有的非弹性特性可通过一个方程表示。这个算法在计算时间上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仅需使用初始刚度矩阵,且当运动动力分析中的状态空间数值积分法时,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精度。而且,这个算法在分析结构应变硬化性质、弹塑性性质和应变软化性质时都是稳定的。通过将这种算法与已有的非弹性动力分析软件程序相比较,说明了这个算法是的、高效的。最后,通过对一个6层医院建筑动力响应分析的应用,演示了该算法在分析实际结构中的完整的非弹性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一个纵波信息,对一维声波方程的速度和源函数进行联合反演,并考虑到声波方程的反问题是一个不适应问题,对源函数和波速分别和正则化法分步迭代求解,减少反问题的计算工作量,改善该问题的计算稳定性,为计算实际工程和岩性学问题供了一种方法。文中给出只用一个反问题补充条件同时进行多参数反演的公式,并对相应的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1976年云南龙陵7.4级地震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成核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加速是成核过程的一个属性,也是地震失稳破裂的一个必要条件.地震加速释放是成核在脆性层中的大地震的普遍前兆,且可将该加速过程简要地概括为地震释放速率正比于失稳破裂剩余时间的负幂.基于这一原理,对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M7.4级地震序列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主震及后续显著地震的失稳破裂时间和震级可成功地被估算,但要求所测系数r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设计思想是以封闭性保证VMS操作系统安全,让计算机准确规范地操作管理自己,同时设计一个功能出口,使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进入高特权用户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8.
唐山活动断层的浅层地震精细探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方法对唐山断层进行精细探测,得到了300m以上尤其是近地表结构的清晰图像,证明NW倾向的唐山断层在活动时,南段是一个高角度的正断层,向上错断了全新统(Q4);北段则表现出逆断层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6,22(3):236-241
地震前兆的效能检验问题既是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围绕地震预测问题的一个争论焦点。传统的地震预测研究中关于地震前兆机理的一个基本假定,即地震前兆来自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场的某种变化,与传统的地震前兆检验方案,即针对“异常”信息统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情况,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存在一个内在的逻辑矛盾。地震前兆的检验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而是一个地球动力学问题,不考虑地球动力学的地震前兆检验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得到的检验结果则可能对相关研究造成误导。  相似文献   

10.
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本文对观测系统中的各筱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正确调整的方法,以使观测系统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日本东北部官城县境内1962年官城北部M6.5地震的孕震区大地电阻率结构,我们进行了大地电磁测量。二维反演表明,在该地区的地壳上部存在一个深的导电层,其上覆盖有高电阻带。该高电阻带之上还被认出有一个正航磁异常存在,人们把它解释为一个北上山地地下深成花岗岩岩体。通过与地震活动性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微震只发生在深导电层上方和高阻带里,并且几个S波反射体正好位于深导电区上方。由于S波反射体表明其下有流体存在,深导电层可以被解释为是一个充满流体的区带。而且我们认为,流体从导电性的充满流体的区带向高阻的深成花岗岩岩体的渗流可成为一种触发地震。  相似文献   

12.
宽频带地震学与中强地震破裂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宽频带地震学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学科的重要进展之一,现代的观测技术实现了仪器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记录数字地震信号,宽频带资料含有更真实和更全面的震源和地下介质的信息,利用宽频带资料可以对广泛的地球物理问题进行研究,中强地震的破裂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宽频带地震学的分析手段,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破裂图象,未来的十年里,宽频地震学将会是地震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印尼8.7级巨震后云南地震活动的频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了8.7级巨震,3月29日在距8.7级地震破裂区东南160km又发生了一次8.5级地震。8.7级地震发生后,余震向震中以北扩展达千米以上。如此剧烈的能量释放,对我国的地震活动有何影响是令人关注的,但清晰解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主要原因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如何影响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的机制目前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机制可能很复杂,涉及到应力在地壳和地幔内的传播、积累,以及与地质构造等的关系。因此,仅从时间尺度上判定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对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是否有影响在认识上就存在分歧。例如,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波动在传播到另一个地区时直接触发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还是由于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应力释放和调整影响到另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显然,这两方面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8.7级地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在我国云南的宾川发生了4.6级地震,其发震时间也是8.7级地震的面波到达该地区的时间(李刚等,2005);  相似文献   

14.
对流层上传重力波的非线性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二维全隐欧拉格式对重力波在可压、非等温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对流层顶激发的重力波能稳定地经平流层传到中层顶,从而将能量和动量从一个区域带到另一个区域;在向上传播过程中,重力波经历了发展、位温翻转、对流直至最终破碎的演变;重力波的破碎是对流和小尺度波动的重要的源,对流不稳定和翻转是非线性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计算还显示,扰动源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重力波的非线性传播过程,当扰动源足够小时,重力波能稳定传播,而大振幅扰动可以加速重力波的破碎.  相似文献   

15.
利用MR阻尼器进行结构振动控制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时程分析中证明了其良好的减振效果。但不同频率地震波输入将对建筑物减振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减振效果和结构物本身自振频率是怎样的关系,这些是以往的时程分析所不能解决的。从这些问题出发,通过对一在底层安装了一个磁流变阻尼器的十二层结构在不同的地震波滤波工况下减振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频率输入和减振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月29日,日本砂川煤矿发生了第三次最大瓦斯突出事件,这个煤矿是日本唯一用水力开采的矿。突出发生在一个横巷面上,时间是在为挖横巷进行爆破并出现煤层之后,瓦斯突出的位置在地面以下1180m,没有工人受伤,但横巷面被长达100m的1600m ̄3的碎煤块堵塞,并放射出60000m_3的甲烷气体。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查明其地质特征。在该场地有一个正断层和一个逆断层。喷射带的面积约400m ̄2,并沿着正断层向上延伸。喷射带的形状表明,该正断层对瓦斯突出具有很大的作用。用该矿区地震台阵记录的数字地震图(包括27次微震事件),研究了这次煤气突出事件;分析了震级、地震能量的释放、震源分布和震源机制;研究了喷射带的形状和地震调查结果,发现地震活动性似乎是从逆断层的左旋断层作用开始,然后是正断层的右旋断层作用。正断层的断层活动可能是这次瓦斯突出的直接起因和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地基土-单自由度滞变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非平稳高斯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滞变导致的结构残余变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探索,最后结合一个简单数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Monte Carlo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可用来估算结构残余变形的统计量。  相似文献   

18.
1993年7月湖北咸宁4.1级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7月底至8月中旬在咸宁发生的ML4.1震群是一比较典型的有感震群,通过多种测震手段对该震群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下列认识和结果:1、该震群是一个非前兆震群。2、此震群是一个主震型震群,地震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出现密集-平静过程。3、该震群可能与NE向潜山断裂的活动有关。4、对咸宁震群的各种测震学参数计算表明,有一些参数在湖北省比较适用(如b,η,U,K,ρ等),而有些则不适合(如h,F等)。  相似文献   

19.
用可视化技术分析虚拟现实环境下三维地震数据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三维地震数据,直接观察数据中隐藏的地质现象。方法:将第每个反射子波用一个粒子模型表示,来自同一反射面的子波粒子相互叠合成一个同相面。为加快显示速度,将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转换为三维二值图像,用有序扩展算法追踪同相面所在的三维连通域,细化后得到反射面的坐标数据。再在虚拟现实系统下的对反射面进行立体显示,直观地分析地下地层的结构。结果 实际数据试验得到了反射面的三维形态及断层的分布规律,立体显示更深刻地揭示了复杂地质现象及其规律。结论 只有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三维地震数据的可视化,才能直观地看到地下地层的真实场景,真正实现三维数据的全三维解释,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  相似文献   

20.
气体封存和放置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树全 《地震》1994,(4):78-81
用玻璃及不锈钢扩散管进行了气体样品的各种封存,放置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普通玻璃扩散管盛气,NaCl饱和溶液封闭,倒立放置,在一个月内各气体组分含量变化在±5%范围以内,是一种简便,适用的气体封存,放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