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松栎混交林凋落物及土壤微型真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松栎混交林凋落物及土壤微型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出微型真菌58属(种)。其中L层44属(种),F层16属(种),H层14属(种),A层7属(种),B层7属(种),C层3属(种)。凋落物层真菌分为三个生态型:活养寄生性真菌,以Colesosporium、Cronartium、Microsphaera为代表;半活养、死养分解真菌,以Lophodermium、Phyllosticta、Macrophoma为代表;腐生分解真菌,以Phoma、Peaicillium、Alternaria、Trichoderma为代表。土壤真菌以Mucor为代表种群。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真菌总量逐渐减少,并呈现明显地寄生向腐生的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2.
人工竹林凋落物中真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人工竹林内凋落物中不同层次真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共鉴定出真菌48属(种),其中L层23属(种)F_1层22属(种),F_2层20属(种),H层19属(种)。这些真菌中鞭毛菌亚门占2.1%,接合菌亚门占8.3%,子囊菌亚门占10.4%,担子菌亚门占12.5%,半知菌亚门占68.8%。凋落物中的真菌在组成和数量上存在明显的随层次加深由寄生到腐生的演替现象。  相似文献   

3.
真菌群落在凋落物分解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内源真菌由共生转为腐生的变化影响后续真菌定殖,导致群落多样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凋落物分解.[目的]以香樟凋落叶为分解底物,分析不同真菌群落构建对凋落物分解及其相应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养分循环的作用.[方法]选择3株叶内源真菌,6株腐生真菌,1株菌根真菌,构建14个真菌群落.依次接种至香樟凋落叶上,测定失重率、CO2释放量和微生物酶活性等各项指标.[结果]内源真菌的不同引起的分解过程差异明显,主要以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参与构建的真菌群落引起失重率和CO2释放量的增加最为显著;以烟管菌(B.adusta)、茶树炭角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参与构建的真菌群落对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性提高较为显著.同样地,腐生真菌群落的不同引起的分解过程差异也明显,其中以群落F1(木霉菌+日本曲霉菌+叶鞘腐败菌+拟盘多毛孢菌+青霉菌+刺孢曲霉菌)引起的失重率、CO2释放量、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以上结果均与PCA(主成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内源真菌参与构建的真菌群落对后续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酶活性产生了重要影响,显示微生物群落组成在土壤碳循环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湘西地区马尾松林的凋落叶中分离筛选并鉴定出17种内源真菌,选取4种优势内源真菌,以马尾松凋落叶为分解材料,分析4种内源真菌对马尾松凋落叶分解的影响及微生物活性变化。【方法】将内源真菌接种至凋落叶后用凋落物袋法置于实验样地1年。【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内源真菌可以促进凋落物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不同的内源真菌对凋落叶的分解能力存在差异性,混合菌处理组的失重率均高于单菌处理组的失重率且Pestalotiopsis neglecta和Abortiporus biennis混合菌处理组失重率最高;随着时间的增加,微生物CO_2释放量随之减少;不同处理组的微生物活性在不同分解期也存在差异,其中P.neglecta和A.biennis混合菌处理组的纤维素分解酶(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和漆酶活性最高,这与失重率的反应一致。【结论】4种马尾松内源真菌定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后续凋落叶分解以及相应的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4种凋落物分解袋共获得土壤动物8047只,其中,柳杉(2341只)>香樟(2105只)>马尾松(2046只)>麻栎(1555只)。其中,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马尾松凋落物袋中主要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而后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香樟凋落物袋中除秋末落叶期和叶衰期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柳杉凋落物分解各时期均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麻栎凋落物分解在前3个时期以菌食性为主,而后以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在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主要和氮、磷含量及其格局密切相关,叶衰期主要和难分解组分木质素显著相关。除在秋末落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与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显著相关外,其余主要物候关键时期均与土壤动物的类群密度及其食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区的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以及环境因子相关性,为橡胶林高效种植管理及增产提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海南和西双版纳植胶区橡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橡胶树根际土壤样品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两地橡胶树根际真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并对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海南和西双版纳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根际真菌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西双版纳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高于海南,但其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低于海南。降雨量和铵态氮(AN)对海南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变异的解释率最高,速效钾(AK)和全钾(TK)对西双版纳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变异的解释率最高。优势菌门中,子囊菌门与土壤有机质(SOM)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担子菌门与SOM呈正相关被孢霉门与SOM、AK呈显著负相关。在OTU水平上,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的Shannon指数高于西双版纳,差异极显著(P<0.01);两地橡胶树根际真菌的β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的γ多样性更大。海南橡胶林根际真菌中内生菌—凋落物腐生菌—土壤腐生菌(Endophyte-litter saprotroph soil saprotroph)、真菌寄生菌(Fungal parasite)和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西双版纳橡胶林根际真菌。【结论】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橡胶树根际真菌的最主要原因,西双版纳的SOM高于海南,从而导致西双版纳担子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子囊菌门较低,且西双版纳的AK也高于海南,故西双版纳的被孢霉门相对丰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秦岭林区药用真菌资源的调查分析,报道药用真菌30科63属124种,其中担子菌111种,子囊菌12种,半知菌1种,75.8%的种类分布于栎林。区系成分以温带属为主,兼有亚热带、热带属,并成为华北、华东、华中与华南地区地理分布的交汇点。其生态分布型有寄主、腐生、虫生和菌根菌等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不同微生物群落构建对于凋落物分解及其相应酶活性的影响,选取从杉木叶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与腐生真菌共同构建五种不同的群落(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凋落物分解3个月后,5组群落中,Ao+A群落引起的失重率最为显著,在其分解过程中Af+A群落对于C1酶活影响最为突出;在凋落物分解6个月后,Af+A群落对于凋落物失重率的影响最显著,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Mr+A群落与Lp+A群落分别对过氧化物酶及漆酶酶活性影响最明显。总得来说,微生物群落构建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滇中高原亚热带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玉溪磨盘山即元江栲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次生混交林、天然华山松林和高山矮栎林4种植被类型的凋落物及其土壤(0~10cm)进行收集、取样测定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凋落物和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在凋落物的未分解层C含量,以云南松次生混交林最高,达624.04g/kg,华山松林最低,为475.76g/kg;N含量以常绿阔叶林最高,为15.49g/kg,华山松林最低,为12.2g/kg;P含量以华山松林最高,为2.3g/kg,常绿阔叶林最低,为1.91g/kg。4种植被类型凋落物半分解层N、P含量差异不显著,C含量以云南松次生混交林最高,为337.38g/kg,华山松林最低,为211.96g/kg。表层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出云南松次生混交林最高,华山松林最低。2)4种植被类型凋落物未分解层中,C/N值以云南松混交林最小,C/P、N/P值均以高山栎林最小;半分解层中4种植被类型N/P值无显著差异,而C/N、C/P值均以常绿阔叶林为最大;表层土壤层中C/N、C/P和N/P值均无显著差异。3)高山栎林凋落物的N含量未分解层与其半分解层呈显著正相关。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未分解层N含量与其半分解层中N、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华山松林凋落物未分解层C含量与其表层土壤层C含量呈显著相正相关。云南松混交林未分解层N含量与其土壤层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藏东南高寒森林大型真菌物种增补及生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东南高寒森林地区2年内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了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特点。采集获得大型真菌标本1100余份,通过分类学鉴定为2门4纲16目44科118属239种,其中:担子菌门1纲11目34科106属222种,子囊菌门3纲5目10科12属17种,22种为西藏新记录种。从营养方式上看,腐生真菌的比例为39.38%,菌根真菌的比例为60.18%;从生长基物上看,营土壤生活的物种为63.00%,营木质物生活的约为34.80%,营枯落物生活的约为1.76%,在菇体上生长的约为0.44%。大型真菌物种发生与降水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红松叶栖真菌群落结构.(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真菌、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红 叶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获红松叶栖真菌36种,研究结果表明,叶栖真菌在小龄针叶上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老龄针叶、兼性寄生性真菌在老龄针叶上的种类和数量均多于小龄针叶,并为老龄针叶的习居菌、而且随冠层的降低还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凋落物混合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位于中国东北吉林蛟河的天然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主要树种的凋落物分解速 率和分解过程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包括该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的凋 落物的分解速率,在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和凋落物的混合效应及其机制等。本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为凋落物降 解袋法。结果表明:1)凋落物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初始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初始氮、磷含量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正 相关。2)不同树种凋落物的失重率之间差异显著,且均随时间进程增大,但是和时间不成线性关系。3)在整个分 解进程中,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开始时明显升高,中后期以后逐渐平稳。4)单一凋落物分解中,阔叶凋落物的分解速 率高于针叶的分解速率。5)395 d 的分解进程中,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呈动态变化, N 和 P 均表现出富集现象,N 在短期富集后强烈释放;C 和K 表现为净释放;C/ N 持续下降。6)红松 蒙古栎和红松 色 木槭混合凋落物对分解速率产生显著的混合效应; 混合凋落物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 尤其是P 和N 元素具有 显著的混合效应, 而混合效应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度是十分复杂的;混合效应是否能发生及其发生的方向主要是 由组分凋落物的特点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森林凋落叶混合分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尼龙分解袋的方法,对四川岷江上游地区连香树、云南松、糙皮桦和云杉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叶进行田间混合分解试验。结果表明,糙皮桦与云杉、糙皮桦与云南松、连香树与云南松凋落叶混合后对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连香树与云杉凋落叶的混合对分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此外,放置在阔叶林地的针阔混合凋落叶分解速率较之放置在针叶林地的快,证明阔叶林地环境有利于凋落叶的分解。因此得出营造云南松和糙皮桦、云南松和连香树、云杉和糙皮桦混交林来改善凋落叶分解状况及土壤肥力、防止纯林造成的土壤极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地上生物量特点,为猴腿蹄盖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的高度、密度和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不同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猴腿蹄盖蕨的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其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谷地落叶松林>云冷杉红松林>谷地白桦林>山地山杨林>柞树红松林;3)猴腿蹄盖蕨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地上部分的干物质量也各不相同,其中谷地云冷杉林(4961 hm2)最高(226 420.1 kg),柞树红松林(10.0 hm2)最低(0),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云冷杉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山地山杨林>谷地白桦林>谷地落叶松林>柞树红松林;4)在保护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建议选择谷地云冷杉林、谷地落叶松林、河岸杂木林、谷地白桦林和人工林为猴腿蹄盖蕨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冻融与非冻融处理下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7~9月份,凋落物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碳;季节性冻融对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冻融处理使冷杉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生长季节内分别增加了25.0%、36.4%和42.0%,使白桦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9.0%、23.7%和41.7%。另外,冻融处理使生长季节内的冷杉和白桦凋落物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了12.8%和27.1%。说明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凋落物种类和分解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2006~2007年8~9月间共4次对秦岭火地塘林区松(Larix sp.)栎(Quercus aliena)混交林、落叶松(Larixsp.)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及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下的外生菌根(ECM)真菌资源多样性以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鉴定ECM真菌29种,16属,10科,主要属于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和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其中11种获得了纯培养。松栎混交林下真菌种类最多,21种分布于该林下,常见种为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灰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ricinus)、红菇蜡伞(Hygrophorus russula)和粉红菇(Russula subdepallens);落叶松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ECM真菌种类较少,5种分布于落叶松林下,常见种有厚环粘盖牛肝菌、亚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subaureus)、灰环粘盖牛肝菌和黄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8种分布于油松林下,常见种为厚环粘盖牛肝菌、亚黄粘盖牛肝菌、灰环粘盖牛肝菌和红菇蜡伞;4种分布于华山松林下,常见种为亚黄粘盖牛肝菌、粉红菇及黄丝盖伞(Incocybe fastigiata)。大多分布于海拔1600~1760m林带。表明秦岭火地塘林区ECM真菌资源丰富,不同林型下ECM真菌种类及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该研究为秦岭火地塘林区ECM真菌种质资源库的建立、资源保护以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多样性组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思茅松林虫生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2020年,采用踏查法对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内被虫生真菌感染的罹病虫体进行采集,采用划线法和弹射法对虫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方法对虫生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物种组成看,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有5属9种,分别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属黄绿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棒束孢属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虫草属高雄山虫草、线虫草属下垂虫草和蜂头虫草,其中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44.09%和33.33%。从物种多样性分析来看,澜沧县思茅松林下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垂直地带分布特征明显。从侵染寄主昆虫种类看,球孢白僵菌的寄主范围最广,共16种,其中鞘翅目昆虫占侵染个体总数的41.46%,叶甲被侵染的数量最多,占29.27%;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主要为松毛虫和鳞翅目蛹,其中细脚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中鳞翅目蛹数量最多,占58.06%;白僵菌、棒束孢和高雄山虫草均可感染松毛虫,白僵菌和绿僵菌均可感染金龟子和膜翅目蚁科。【结论】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优势种为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在松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潜力,应加强对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有西藏东南部米林、林芝两地区真菌56种,分属3亚门7纲11目17科44属。其中大部分为植物病原真菌,少数为腐生真菌。也有一些食用真菌。名录中有3属,16种是属于西藏真菌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