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8例以反酸、嗳气、烧心为主诉的患者行普通内镜及NBI内镜检查,评价两种内镜图像清晰度,统计BE病灶数目。在NBI模式下对BE病灶进行放大内镜(ME)检查,对BE黏膜腺管开口形态进行Goda分型,异常部位行定向取检,统计特殊肠上皮化生(SIM)检出率。结果:NBI诊断BE 86例,其中15例普通内镜阴性,NBI发现病灶数目多于普通内镜(P<0.01)。NBI对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轮廓、BE病灶图像的清晰度明显优于普通内镜(P<0.01)。NBI-ME下Ⅳ型及Ⅴ型腺管开口形态检出SIM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91%、95%。结论:NBI-ME有助于BE的早期诊断,并能提高SIM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管黏膜微血管改变与组织学的关系,以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68例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用窄带成像技术(NBI)、卢戈氏碘染色法观察其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形态学改变,并活检组织做病理学分析;30例正常者做对照组。结果:NBI和碘染色内镜显示食管病变程度及范围明显优于常规内镜,但碘染色内镜存在不良反应(15.65%);正常对照、食管炎、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及食管癌IPCL主要形态分类分别为Ⅰ型(100%)、Ⅱ型(84.45%)、Ⅲ型(52.00%)、Ⅲ型(69.23%)、Ⅳ型(64.29%)。结论:NBI内镜可以替代碘染色内镜;亦可根据食管黏膜IPCL形态判定组织学类型,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在诊断胃平坦型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1年03月至2014年0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胃平坦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为其完成常规内镜检查后分析其镜下病变特征,为其采取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进行检查,观察其病变周围胃小凹及微血管的形态,并对比分析为其进行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有55例慢性炎症患者,有25例炎症伴肠上皮化生患者,有20例炎症伴不典型增生患者,有12例早期胃癌患者。与采用普通白光内镜相比,为本组患者采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平坦型病变、慢性炎症、炎症伴肠上皮化生、炎症伴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的符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检查胃平坦型病变时应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而且操作简单便捷,此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早期食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37例接受NBI-ME检查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以术后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评价NBI-ME对早期食管癌定性和定深度诊断的价值.结果 3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术前常规胃镜活检定性诊断率为4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食管癌15例),NBI-ME定性诊断率为78.4%(判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食管癌29例),NBI-ME与术前活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79,P=0.0009);定深度诊断方面,NBI-ME和微探头超声的准确性分别为83.8%(31/37)和81.1%(30/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33,P=0.7600).结论 NBI-ME能为早期食管癌提供比较准确的定性及定深度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Barrett食管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间48例经胃镜检查病理诊断的Barrett食管患者,分别在普通内镜模式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病变轮廓并计算图像清晰度评分,在病变处靶向下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普通内镜模式下发现病变33例(68.8%),NBI模式下发现病变41例(85.4%),NBI模式对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普通内镜模式(P<0.05).普通内镜模式下病变轮廓清晰度评分总分为61分,而NBI模式下总分为114分,两者图像清晰度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NBI优于普通内镜.结论:NBI技术操作简便,对Barrett食管病变轮廓显示清晰,有助于对病变处进行靶向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及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system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下胃小凹形态改变对诊断胃黏膜病变及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对112例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有局部胃黏膜病变(糜烂、颜色异常、隆起、浅凹陷、粗糙等)的患者,NBI-ME模式观察胃小凹形态,参照Tanaka分型对病变进行判断,同时病变区域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改变诊断癌前病变(中-重度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39.2%(44/112),诊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42.3%(11/26);胃黏膜病变NBI-ME诊断癌前病变(中-重度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77.9%,符合率为75.8%;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6.0%,符合率为94.6%。结论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能够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接受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碘染色检查,记录碘染不良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边界等,并行多点活检,然后将食管鳞状上皮的着色情况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8例染色前发现食管可疑病变532个,染色后405例出现不染及淡染区586个,约1/3的患者可见2个以上不染或淡染区。中度不典型增生以上者168例,占28.7%。结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诊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image,WLI)、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显像(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技术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适应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别用NBI、碘染色法观察病变形态、范围并活检组织作病理学分析。结果 NBI和碘染色内镜显示食管病变程度及范围明显优于常规内镜,NBI和碘染色对病灶检出率均较高(88%和90.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表现为NBIⅠ级(82.4%)和碘染色Ⅰ级(89.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表现为NBIⅡ/Ⅲ级(63.2%)和碘染色Ⅱ/Ⅲ级(73.4%)。结论 NBI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均具有较高检出率,NBI可以替代碘染色内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50例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黏膜可能病变者给予碘染色检查,详细记录病灶的形态、位置以及大小等,行多处活检并把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的着色结果同相应的病理临床检查相互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接受碘染检查前怀疑病变点共63处,行碘染后40例出现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共58处,约1/3病例出现≥2处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结论对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出现病变患者应用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检出效果,临床检诊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