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鞑靼-蒙古征服者十三世纪在罗斯的政策斡罗思人民反对异族统治的斗争罗斯被拔都大军征服之后,归于金帐汗国治下。金帐汗国是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国家,最初首都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拔都(离今阿斯特拉罕不远),后来迁到萨莱-别儿哥(在伏尔加河岸边,比萨莱-拔都更靠上游一些地方)。汗国虽然征服了罗斯,却未能破坏罗斯业已存在的政治秩序①。金帐诸汗竭力将罗斯的政治秩序用来为自己服务。他们清除了那些不可靠的公爵,又在那些被认为是可靠的公爵们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大学萧启庆教授撰文评介爱尔森的著作《蒙古帝国:蒙哥汗在汉地、斡罗斯和伊斯兰国家的政策》,文章将发表在美国《宋元研究集刊》上。现据萧教授惠寄的打印稿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搠思吉斡节儿是元代高僧 ,被元廷尊为国师 ,是对蒙古文化传承做出卓越贡献的文化泰斗。他整理并规范了蒙古文书写系统 ,编写的语法著作是后世蒙古语语法研究的奠基作品。他继承蒙古文传统诗歌格律 ,同时吸收梵、藏诗歌的某些结构形式 ,使蒙古书面语诗歌格律趋于定型。古今中外学者常把搠思吉斡节儿同其他人相混淆 ,但这些人的生活年代与搠思吉斡节儿相距较远 ,可见不是他本人  相似文献   

4.
《金帐汗国的俄罗斯人》①是M·Д·波卢博亚里诺娃的一部历史、考古专著。该书广泛地论述了与羁縻在金帐汗国的俄罗斯人有关的各类问题,对于了解鞑靼蒙古人统治时期留居在罗斯广袤地域的居民具有重要意义。书的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依据各类书面史料对罗斯编年史、外国旅行家的札记,官修史及圣徒传进行了研究;下编结合旧时考古发现主要论述伏尔加河流域的考察结果。作者在研究金帐汗国史料时首次试行利用考古材料印证各社会阶层,并从中引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这篇论文中,拟对在蒙古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众说纷云的斡惕赤斤(otqigin)、嫩秃黑(notog)、鄂托克(otog)、斡秃(ot)、斡推(oty)、傲特尔(otor)、斡楚克(ochog)、斡塔赤(otaqi)等词进行探讨的同时,对于早在秦汉时代就繁衍生息在我国北方的匈奴族语“瓯脱”,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现代蒙古族语中,一直隐藏着一个叫“斡惕”的词根。蒙古人把最小的儿子称为“斡惕罕”,其原始书写法是“斡惕赤斤”。如《蒙古秘史》中的脱朵延斡惕赤斤、答里台斡惕  相似文献   

6.
波斯伊儿汗国宰相、史学家拉施特在其波斯语历史巨著《史集》中常常用一些蒙语名词或术语,书中至少用了20000个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由于这些词有许多各种不同的读法,使得一些学者在解释这些词时,常常碰到困难,斡脱古-孛斡勒-词也不例外。《史集》中拉施特用斡脱古-孛斡勒来表示在成吉思汗统治时期蒙古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仆役集团,此术语在书中至少出现了五次,现已发现了它的另外两种读音。  相似文献   

7.
一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把他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其“长子术赤的封地在咸海(Aral)之北,西抵撒哈辛、不里阿耳两部边界。”术赤于1227年死后,其次子拔都袭父位。当时与其辖境相邻的不里阿耳、阿速、斡罗斯部落并没有完全被征服,他们经常反抗蒙古的统治,因而窝阔台汗登位后,于1235年决定以拔都为统帅,发大军继续征服一些仍在反抗的部落,即于1236年平定了里海、黑海以北南俄平原上的一些未服部落。此时拔都  相似文献   

8.
《蒙古秘史》是研究蒙古古代地名的独一无二的文献。据我们所知,这部名著是继最古老的《斡儿洹—薛凉格碑铭》之后,记载蒙古地理名称的又一文献。《斡儿洹—薛凉格碑铭》收纳了八世纪,也即中央亚封建主义前期的蒙古地名,《蒙古秘史》则囊括了十三世纪  相似文献   

9.
明四夷馆“鞑靼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夷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同时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 ,鞑靼馆四夷馆中负责翻译蒙古文书 ,兼培养通蒙汉语翻译人员的机构。鞑靼馆蒙古语教学有详载的制度、教师、生徒、教学内容 ,并且代译女真馆文书。满族根据蒙古文创制满文的原因 ,与明朝部分女真人使用蒙古文这一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民和三川地区土族来源之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的情况,早在160年前就有人报道。此后,凡调查访问过三川土族的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当地居民自称鞑靼(达勒达),是鞑靼血统的后裔。鞑靼即蒙古。  相似文献   

11.
论元代蒙古人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雕塑、祀祷摩诃葛剌神。由于统治集团的极力推崇 ,摩诃葛剌神地位日盛 ,在民间也产生流传该神传说故事 ;元代萨迦派高僧搠思吉斡节儿用蒙文作《摩诃葛剌颂》 ,赞颂其威猛盛德。这些文学作品实为元代蒙古等各族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此文是近年来日本蒙古学界关于元代斡脱钱问题的较有份量的论著。它在安部健夫、羽田亨、村上正二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斡脱的含丈、蒙古汗国——元朝斡脱制度的沿革及经营手法作了新的探索,并着眼于十至十三世纪东西方贸易中白银流通动向,讨论了斡脱钱的国际背景。这里,我们翻译了全文的前半部分。由于篇幅较长,译文在尽可能保持原貌的前提下,适当删除了不甚重要的文字。——译者  相似文献   

13.
一蒙古族在十二世纪初形成于蒙古高原上,她的形成对蒙古高原的统一和祖国北部边疆的进一步开发有深远的意义。“蒙古”名称始见于《旧唐书》。当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室韦诸部中有一蒙兀室韦部,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之东。“蒙兀”即蒙古一词的唐代汉译。大约在唐代末期,蒙古一部逐渐迁到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不儿罕山(今蒙古肯特山)地区。此后,蒙古部在蒙古高原上游牧活动,并发展成许多部落。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在蒙古高原上活动的大小部落有近百个。这些部落贵族阶级为了扩大领地、掠夺财物、争夺权力,不断发动战争,给各部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灾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蒙古人的最初记载西欧编年史学家关于蒙古人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十三世纪二十年代,即以成吉思汗(1162—1227)为首的蒙古封建主于1219年至1221年对中亚发动了第一次征服活动以及哲别和速不台于1221年至1223年穿越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向罗斯东南部发动了毁灭性袭击之后。这些记载在许多方面都带有传奇性质。其中甚至将统一的蒙古国和蒙古帝国的创立者比  相似文献   

15.
嫩科尔沁部南迁以后直到17世纪30年代以前,阿鲁蒙古的阿鲁科尔沁、四子、乌喇特、茂明安、翁牛特、喀喇车哩克、伊苏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等部落主要在兴安岭以北呼伦贝尔草原,有的北达到斡难河中游地区游牧。林丹汗西迁后,阿鲁蒙古诸部逐渐南下,与爱新国建立了政治军事联盟,最终归附于爱新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历史时期,鞑靼名称所指代的范围和内涵有所不同,鞑靼名称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涵义,狭义的鞑靼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广义的鞑靼是北方民族的泛指称谓,其广义狭义的名称变化与其势力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南宋以来的汉文书籍中鞑靼名称演变为北方民族的统称,甚至成为专指带有贬义色彩的蒙古民族的称谓。  相似文献   

17.
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允许通贡互市,历史上称之为“俺答封贡”。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探究这一历史事件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民族友好和民族团结是有积极意义的。 1 元朝灭亡后,元室后裔及一部分蒙古贵族退据蒙古高原和东北等地,继续统治当地的蒙汉各族人民。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明军多次北伐,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才彻底击溃了故元势力。从此蒙古族陷入分裂的局面,形成了兀良哈、鞑靼、瓦剌三大部。明朝前期,明廷与蒙古各部之间虽发生过武装冲突,但蒙古各部的首领都接受明廷的册封,明廷则允许通贡互市,双方基本上保持了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明朝中期,瓦剌势力强大,一度统一了蒙古各部。后来,瓦刺衰弱,东面的鞑靼乘机兴起。明  相似文献   

18.
进入13世纪,拜占廷帝国全面衰落。与罗马教皇结盟失败后,拜占廷更加倚重蒙古-罗斯。莫斯科公国则在政治军事上服从蒙古统治的同时,在宗教上效忠拜占廷东正教,并最终赢得了拜占廷的支持。由于内乱和国际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拜占廷对莫斯科公国的政策由初期的完全支持演变为后期的有条件中立。拜占廷对莫斯科公国的支持直接推动了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并客观上促进了俄罗斯的统一,推动了立陶宛与波兰实行王朝联合。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斡耳朵是指“汗与可敦居住的帐幕”,或设在其中的“宫廷”。成吉思汗以来,即从蒙古帝国时代到元朝,汗的斡耳朵原则上是由四位主要可敦统领的旧个斡耳朵组成的。例如成吉思汗时有称为“太祖四大斡耳朵”、“成吉思汗皇帝四个大斡耳朵”(《元史》巷29泰定本纪)、“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中译本第321页)的四个斡耳朵(见表1).  相似文献   

20.
西蒙古族的独特社会历史及其民族特性——西蒙古歌谣内容的考察研究郗慧民西蒙古是蒙古民族的一支。蒙古民族在明代以后按其居住地区可分为西蒙古和东蒙古两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部分蒙古族人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着不少差异。西蒙古元代称为斡亦剌惕;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