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揭示HIV感染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影响的情况,在深圳地区采集了一批病人标本样品,通过逆转录PCR(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80例筛选标本进行HIV感染者和非HIV感染者的HPV感染情况和病毒载量关系比较.  相似文献   

2.
  德国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了宫颈癌病毒获 200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导致宫颈癌的病毒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目前发现大约 100 种 HPV 中,有 15 种通过性交传播后会使女性处于患子宫颈癌的高风险状态。 2005 年,共有 26 万多名妇女死于子宫颈癌,从而使子宫颈癌成为全球女性第二高发癌症。 在 25 年前,这个杀手还不为人所知。由于豪森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的病毒,致使科学家研制成功检测(HPV)简单方法和高效宫颈癌疫苗,大多数子宫颈癌患者免于死亡将指日可待。 法国吕克•蒙塔尼与弗朗索瓦丝•巴西-西诺西因为发现了 HIV,即人类所熟知的艾滋病病毒获得 200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这两位科学家发现了导致艾滋病的病因,使人们知道,HIV 传播方式是性交、输血、共用注射器以及由感染妈妈传染给未出生的孩子。以致人类开始对血样进行病毒抗体检测。这就使血库在给人输血时能够免于传染,并使感染了这种病毒的人知道,他们也使其他人处于危险之中。从而减少艾滋病的进一步扩大传播。当今,科学家们不余遗力的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制。虽然困难重重,深信,有朝一日必将会使变异多端、狡猾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受控于人类的法网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分型情况,为HIV阳性人群中HP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PCR方法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HPV阳性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在HIV感染者中。利用反向点杂交分型方法对40例HPV阳性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其中单型感染有18例(45.0%),混合感染有19例(47.5%),共检出16种HPV型别,其中包括11种高危型(16、18、31、33、35、45、52、56、58、68、73型)和5种低危型(6、11、42、44、54型)。在16种型别中,感染率最高的为16型(25.0%),其次为52型(17.5%)、58型(15.0%)。结论感染HIV人群中生殖器部位HPV的感染率较高,在HIV阳性人群中检出性病相关的高危HPV16/52/58亚型.对HIV阳性人群中HPV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粘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良性和恶性病变.根据DNA序列的同源性组织特异性等,HPV可分为许多型别.目前发现的人乳头瘤病毒已超过100型[1],其中感染人生殖道的人乳头瘤病毒有35个型别[1],根据其致瘤性不同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高危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约80%的宫颈癌与四个型别的HPV感染有关,分别是HPV16、18、31和45型,其中50%的宫颈癌与HPV16感染有关[1].因此,使用疫苗阻断病毒的感染能有效的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同时还能减少其它一些和HPV相关的肿瘤如:肛门、外阴及扁桃体的肿瘤等.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患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病毒感染,全球范围内宫颈细胞学筛查正常者中HPV感染率高达10.4%[1],但仅少数感染持续存在,诱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多数感染是暂时性的,可被自然清除.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的ZurHausen教授首先揭示了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明确了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根本病因[2].此后,宫颈癌和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HPV与宫颈癌关系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V)感染是妇女发生宫颈癌重要的原因之一.HPV是无包膜的小型双链环状DNA病毒,不同基因型病毒对细胞的转化能力不同,其中HPV-16、18与子宫颈癌关系最密切.HPV诱发官颈癌的主要机制,是其E6和E7蛋白基因在宫颈细胞中的表达增加,产生的E6和E7蛋白两个癌蛋白分别与抑癌蛋白p53和pRb结合而诱导后两者降解.HPV疫苗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大类.本文对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合并结核( tuberculosis,TB)感染及其他因素对广西地区HIV感染者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间在广西招募到未接受抗病毒治疗、CD4+T细胞数<350个/μl的HIV/TB感染者61例,单纯HIV感染者34例.收集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信息,测定HIV病毒载量.结果 HIV/TB双重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05±0.93) lg拷贝/ml vs (5.06±0.76) lg拷贝/ml,P=0.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F01_AE亚型较其他亚型HIV感染者血浆病毒复制水平高,OR=8.07 (95%CI 1.07~61.20,P=0.04).年龄、感染途径、CD4+T细胞数,是否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及TB临床类型对病毒复制水平的影响均不明显.结论 广西地区CD4+T细胞数较低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感染对病毒复制影响不明显;CRF01_AE亚型HIV-1病毒复制水平较高,在监测和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感染病毒引起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许多新基因和新蛋白得到表达,并且参与作用,另外许多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该过程.本文对最近几年在HIV,HBV,HCV,EBV,HPV等病毒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9.
病毒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感染病毒引起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许多新基因和新蛋白得到表达,并且参与作用,另外许多细胞因子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该过程.本文对最近几年在HIV,HBV,HCV,EBV,HPV等病毒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0.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virus,HPV)是一种致瘤性DNA病毒,具有显著的嗜上皮细胞特性,主要存在于会阴部、尿道、皮肤、喉部、气管及支气管和口腔黏膜.目前已知的HPV型别有100多种,研究发现大约有25型HPV与头颈部肿瘤有关.HPV被公认为一种肿瘤相关病毒,但过往的研究重点放在了HPV与宫颈癌的关系上.近年来,HPV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程度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