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340例,根据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240例和血流正常组100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男性、吸烟率、体质量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酐、尿酸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血流正常组,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血流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863,95%CI:1.069~3.245,P〈0.05)和红细胞压积(OR:1.169,95%CI:1.083~1.261,P〈0.01)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和红细胞压积增高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青年和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00-01/2002-06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分为老年病例组(n=61)、老年正常组(n=37)、青年病例组(n=64)和青年正常组(n=59),进行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尿酸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病例组脉压高于其他组,与青年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88,P=0.03);青年病例组以饮酒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与老年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0.802;P<0.001);青年病例组尿酸和脂蛋白a明显高于青年正常组,老年病例组脂蛋白a高于老年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9,2.054,3.981;P=0.013,0.043,0.005);青年正常组和青年病例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病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087~5.236;P<0.05~0.001);老年病例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明显高于青年病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6,P=0.017)。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病变以脉压增加的全身动脉硬化为主;高尿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青年冠心病的主要特点;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114例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组(n=99)和女性组(n=15),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等的差异。结果:男性患者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75.8%vs 6.7%,P0.001),尿酸水平升高[(350.6±96.2)μmol/L vs(249.1±63.1)μmol/L,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09±0.29)mmol/Lvs(1.30±0.35)mmol/L,P=0.02]。两组患者间其他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女性相比,男性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具有吸烟、高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传统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比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267例合并早发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病变组)与96例冠状动脉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中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比正常组的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吸烟、饮酒比例显著增高,且在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尿酸、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上显著增高,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年数、性别对早发冠心病有显著的预测价值,OR值分别为12.317、3.267、2.894、1.140、0.088。结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我国汉族人群年轻高血压患者出现早发冠心病的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n=18)和常规剂量组(n=18)。强化治疗组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常规剂量采用舒伐他汀10 mg/d,疗程6个月。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结果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强化治疗组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增加(3.65±0.94比2.29±0.06,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采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贮备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青年和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00—01/2002—06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分为老年病例组(n=61)、老年正常组(n=37)、青年病例组(n=64)和青年正常组(n=59),进行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尿酸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病例组脉压高于其他组,与青年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88,P=0.03);青年病例组以饮酒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与老年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0.802;P&;lt;0.001);青年病例组尿酸和脂蛋白a明显高于青年正常组,老年病例组脂蛋白a高于老年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9,2.054,3.981;P=0.013,0.043。0.005);青年正常组和青年病例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病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087~5.236;P&;lt;0.05~0.001);老年病例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明显高于青年病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6,P=0.017)。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病变以脉压增加的全身动脉硬化为主;高尿酸_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青年冠心病的主要特点;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青、老年之间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flow phenomenon,CSFP)的相关性,分析CSFP的病理生理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慢血流患者75例,为CSFP组;另选取同期因心脏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65例,为正常组。测量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WC)等一般资料,并采集血液,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 CSFP组和正常组体质量指数[(27.65±2.90) kg/m2 vs (23.99±2.3) kg/m2,P<0.001]、WC[(94.25±11.65)cm vs (83.20±5.7)cm,P<0.001]、高血压病(66.7%vs 41.5%,P=0.003)、吸烟(38.7%vs 12.3%,P<0.001)、三酰甘油[(2.49±1.0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SF患者(CSF组)与60例冠状动脉及血流正常人群(对照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记帧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所有患者的血生化、Lp-PLA2和hs-CRP水平。结果2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对照组相比,CSF组患者Lp-PLA2、hs-CRP和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 0. 05)。CSF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记帧法计数(TFC)和平均TFC显著更高(P 0. 01)。随着CSF中涉及的冠状动脉数量的增加,Lp-PLA2的水平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 (OR=1. 009,P=0. 046)、hs-CRP (OR=1. 071,P=0. 048)是CSF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Lp-PLA2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 407,P 0. 001)。以血浆Lp-PLA2水平作为测试变量,ROC曲线分析表明曲线下面积为0. 676 (P 0. 05)。结论与冠状动脉解剖正常人群相比,CSF患者血Lp-PLA2、hs-CRP水平较高,且是CSF的独立预测因素,较高的Lp-PLA2水平与CSF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慢血流的患者67例,为CSFP组;另选取同期因心脏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73例,为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并采集血液,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TG)、BMI、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 CSFP组中BMI[(27.19±3.23)kg/m~2 vs.(24.82±2.75)kg/m~2,P=0.013]、高血压(17.9%vs.25%,P=0.035)、吸烟(15.7%vs.12.1%,P<0.001)、饮酒(32.1%vs.39.3%,P=0.013)及空腹血糖[(5.52±0.75)mmol/L vs.(5.63±1.35)mmol/L,P=0.0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6,P<0.001)。对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与TG是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FP患者BMI、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且BMI与TG是影响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可能在CSFP的病理生理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的患者为CSF组,冠脉造影血流正常的患者20例为NCF组.以校正TIMI帧数>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计数EPCs克隆形成单位,评估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水平的差异.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脂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CSF组外周血EPCs水平较NCF组明显下降(11.2±2.9 vs.17.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与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相关性。方法:对因胸闷、胸痛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其中CAG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CSFP的121例患者作为CSFP组(SCF组),另将CAG证实心外膜冠状动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606例患者设为正常血流组(NCF组)。比较两组患者UA、Hcy、Hct及RDW的差异,并分析CSFP与上述指标、UA与其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SCF组UA、Hcy、Hct水平均较NCF组升高(P0.001);两组RDW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UA、Hcy、Hct均为CSFP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及偏相关性分析示UA与Hcy正相关(P0.001)。结论:UA、Hcy、Hct是CSFP发生的危险因素,UA与Hcy可能协同促进CSF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389例(病例组);对照组431例,为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排除冠心病者。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禁食12h后静脉血尿酸值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并结合造影情况,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尿酸水平(334.35±70.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11.41±73.8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亚组之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F=1.842,P=0.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及总胆固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0.999~1.005;P=0.185)。结论本研究人群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但与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独立相关性,血尿酸可能不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是其伴随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coronaryflow,SCF)与吸烟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患者205例,根据有无吸烟史分为吸烟组152例,非吸烟组5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吸烟组年龄((52.5±9.0)岁)低于非吸烟组((56.7±9.4)岁)(P〈0.05),总胆固醇水平(4.21mmol/L)、回旋支SCF比率(61.2%)高于非吸烟组(3.70mmol/L,43.4%);多因素分析在校正年龄、总胆固醇因素后提示回旋支SCF比率(P=0.038,OR=1.994,95%CI:1.0403.823)与吸烟呈独立相关性。结论吸烟可能促进了SCF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对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797例,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对照组(6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UA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UA水平为(406.54±78.18)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43.78±76.64) μ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3).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明显相关,降低血UA浓度可能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腹脂素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探讨血清腹脂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29例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6例)和对照组(33例),冠心病组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进一步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7例(STEMI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2例(UA/NSTEMI组),稳定性心绞痛组37例(SAP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腹脂素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100、脂蛋白(a)、空腹血糖、肌酐水平。结果:在冠心病各组中腹脂素水平STEMI组〉UA/NSTEMI组〉SAP组〉对照组(26.96±5.30ng.dL-1比24.20±6.88ng.dL-1比20.84±4.63ng.dL-1比19.85±8.08ng.dL-1)。其中STEMI组和UA/NSTEMI组腹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腹脂素水平与空腹血糖相关,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不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腹脂素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独立相关。结论:血清腹脂素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水平(UA)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已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301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 1400 cm/s)94例,baPWV升高组(baPWV≥1400 cm/s)207例,完成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冠心病患者baPWV增加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率、身高、体重及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baPWV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UA水平(OR值分别为1.084、2.197、2.283、1.219,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UA水平是baPWV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体脂情况与血尿酸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32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血尿酸、血糖及肾功能等指标,对其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密切相关:(1)根据血尿酸浓度分组,高尿酸血症组的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分别为(0.94±0.07)与(0.91±0.07),(26.91±3.90)kg/m^2与(23.84±3.80)k/m^2,(8.66±5.94)mmol/L与(6.29±3.64)mmol/L,(93.9±67.6)p,molfL与(63.9±20.6)μmol/L,(2.65±1.92)mmol/L与(1.86±1.46)mmol/L,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分别为(1.09±O,32)mmol/L与(1.24±0.45)mmol/L,P〈0.05)。(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浓度与体质量指数、血肌酐、甘油三酯(b值分别为0.201、0.500、0.153,P〈0.05)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6值分别为-0.168、-0.121,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密切相关。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还应控制体质量,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熊信林  唐炯  蔡琳 《华西医学》2014,(10):1814-1817
目的评估尿酸、白细胞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UA组)和1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在入院后24 h内收集的白细胞及其分类、血小板参数、尿酸、血脂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MI组、UA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0.4±3.2)、(6.9±2.4)、(5.4±1.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7.4±3.2)、(4.8±2.3)、(3.4±0.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酸水平分别为(401.4±94.3)、(384.1±74.1)、(285.5±76.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以UA组为参照,白细胞计数与AMI相关(OR=1.712,P=0.003),尿酸水平与AMI无关(OR=1.006,P=0.255);以对照组为参照,白细胞计数与AMI相关(OR=2.942,P=0.004)、与UA无关(OR=1.718,P=0.125),尿酸与AMI、UA相关(OR=1.027,P=0.016;OR=1.021,P=0.041)。结论尿酸可能与冠心病的慢性进展有关,白细胞则可能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AMI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毛雯  邹积艳  顾菲菲 《临床荟萃》2012,27(16):1403-1405,1410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痛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489例(男327例,女162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行临床资料收集,血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以发生病变的血管支数反映冠心痛严重程度.结果 男性冠心痛组糖尿病患者比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39.3% vs 24.3%,P<0.05),两组间血尿酸等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27.51±84.47)mmol/L vs(285.59±61.71)mmol/L(P<0.01)、高血压患者比率(81.0% vs 63.0%,P<0.05)、糖尿病患者比率(41.4% vs 21.7%,P<0.05)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痛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在男性及女性患者中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单支病变组(315.61±78.67)mmol/L、双支病变组(327.49±94.36)mmol/L、三支病变组(339.73±81.41)mmol/L间血尿酸水平有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血尿酸及年龄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尿酸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