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尿结石理化性质检测在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2例的尿结石采用化学定量分析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材料力学原理和方法测定密度、硬度和抗压强度,并对其中13例的尿结石作体外碎石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所需冲击次数与结石关,尤其是草酸钙结石所需要冲击次数明显增加;冲击次数与结石物理特性有关,随结石硬度增加而增加。因此,检测尿结石理化性质在体外冲击波碎石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后局部远期观察。方法体外震波碎石工作电压7.0~10kV,冲击次数1500-2500次,治疗次数1~5次。结果386例输尿管通畅,肾盂肾盏无积水。20例原结石部位相对狭窄肾盂中轻度积水。7例输尿管狭窄并肾重度积水。结论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效果好、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体外冲击碎石法治疗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3月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治疗80例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患者的诊治资料,分析不同结石密度患者结石除净率间的关系,总结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治疗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的疗效及注意事项。结果一次碎石成功率68.75%,结石均于1周内排尽;11例经二次碎石成功,结石于4周内排尽;7例经3次碎石成功,结石于5周内排尽;7例经3次碎石仍不能成功碎石排石,采用外科手术取石。不同密度结石患者在冲击次数、结石除净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低密度结石组的冲击次数明显低于高密度组,结石排尽率明显高于高密度组,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法治疗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可作为临床大部分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患者的治疗。但对于结石质硬者应考虑其它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泌尿系结石CT值和结石成分间的关系及评价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7例经ESWL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前行CT扫描测定结石CT 值,对治疗后碎石进行成分分析,统计各种结石的对应 CT 值范围;根据碎石结果分排空组及残余组,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结石CT值与排空率差异.结果 本组结石平均CT值在323~1 580 Hu之间.结石CT值≤900 Hu 85例,结石CT值>900 Hu 32例.本组纯结石33例(28.21%),混合性结石84例(71.79%),混合结石的CT值均在相应两种成分纯结石的CT值之间,结石清除组81例(69.23%),结石残余组36例(30.77%),结石CT值及碎石冲击次数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平扫结石 CT 值能预测尿结石的主要成分,可作为评估 ESWL 治疗效果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370例输尿管结石病人按结石部位、大小、结石停留时间分类,将各类结石疗效进行比较。输尿管结石碎石次数与结石大小相关(P〈0.05。不同部位同等大小结石碎石次数无显著差异。排石效果与结石大小不相关,而与病程长短相关(P〈0.05)。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首选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可提高碎石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及药物疗法治疗泌尿结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患者(泌尿结石),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8例,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照组)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药物疗法(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2.86%,平均碎石次数为(1.12±0.39)次,平均结石排出时间为(4.13±0.87)天;对照组治疗效果为67.86%,平均碎石次数为(2.07±0.54)次,平均结石排出时间为(6.97±1.52)天;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及药物疗法治疗泌尿结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938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碎石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适应征。方法 :对ESWL治疗的输尿管结石9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 97.7%。无效 2 2例 ,均为合并肾中 -重度积水者。结论 :ESWL仍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方法。肾积水的程度是选择ESWL治疗输尿结石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排(溶)石、腔内碎石、体外震波碎石、开放取石四大类。现在大部分泌尿系结石患者均可采用碎石治疗。碎石效果与结石的硬度有关,本文拟探讨CT值与泌尿系结石硬度的关系,为我们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B超定位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25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体外冲击碎石术(ESWL)治疗尿路结石的优点、各段结石定位特点,治疗效果。方法:采用BYS-V型机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2516例,冲击电压9-12KV,冲击次数500-30000次。结果:一次原位碎石成功率94.23%,结石部分粉碎效果尚可为4.29%,未粉碎率为0.40%,总碎石率98.52%,无严重合并症。结论: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具有定位准确,组织损伤小,无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阴性尿路结石患,B超定位更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张学  温建余  鲁明 《广西医学》2003,25(1):24-26
目的:探讨B超定位技术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和优势以及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应用NE-VB型电磁冲击波体外碎石机B超定位技术进行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500例,冲击电压15-17KV,冲击次数采用B超定位的ESWL对输尿管阳性和阴性结石都能准确定位治疗,无X线辐射之虞,无痛苦,损伤小,疗效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临沂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现状,研究临床对策.方法 总结在临沂市多家医院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对泌尿系结石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患者排出的结石做成分分析.结果 临沂市泌尿系结石以男性多见,多为上尿路结石,结石成分多为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的混合性结石.ESWL和微创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对泌尿系结石的认知程度不高.结论 应提高对泌尿系结石的防治认识,加强结石知识的科普宣传;积极开展结石成分的分析,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加强饮食预防.  相似文献   

12.
348例尿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桂林地区尿石成分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定性定量方法对桂林地区348例尿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病年龄以轻壮年为主,上尿路结石占大多数(88.51%),上、下尿路结石之比为7.7:1.下尿路结石常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女性及儿童少见.含钙尿结石87.36%,含草酸钙结石84.48%,纯草酸钙结石39.37%,尿酸结石11.78%,混合性结石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最常见(33.91%).男性及老年尿石尿酸含量相对较高,复杂性肾结石及女性磷酸钙和碳酸钙含量相对较高,城市和农村尿石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尿石成分分析对尿石症的病因探讨和防治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三水地区上尿路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成石因素代谢特点并探讨其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62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化学成分,同时进行尿分析,并探讨代谢异常与结石成分的关系。结果 623例上尿路结石中,含钙结石545例,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497例(91.2%)。含草酸钙的545例(87.5%),磷酸钙446例(71.2%)。纯尿酸21例(3.4%),磷酸镁铵47例(7.5%),胱氨酸4例(0.06%)。本组研究120例各种类型结石中,均发现了代谢异常,部分结石患者可以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结论三水地区上尿路结石绝大数为混合成分的草酸钙结石,单一成分少见。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维吾尔族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分析17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结果:草酸钙结石135例(76.3%),感染性结石2例(1.1%),尿酸结石24例(13.6%),磷酸盐结石14例(7.9%),胱氨酸结石2例(1.1%)。24h尿分析结果患者中代谢异常129例(72.9%),其中高钙尿症40例(22.6%),高尿酸尿症62例(35.0%),高草酸尿症43例(24.3%),高尿磷71例(40.1%),低枸橼酸尿症117例(66.1%),低尿镁症59例(33.3%),24h尿量〈2000ml者124例(70.1%),高胱氨酸尿症2例(1.1%)。结论:结石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分及患者的代谢评价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312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太原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的构成,并结合年龄、性别构成、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的特点及城市居住人群与农村居住人群尿路结石成分的异同,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太原地区各医院2009年l月~2011年10月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和住院患者手术取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312例,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12例结石中,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42.0%,草酸钙+六水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结石占6.4%,草酸钙结石占38.1%,黄嘌呤结石占1.0%,六水磷酸镁铵结石占2.2%,碳酸磷灰石结石占3.8%,L-胱氨酸结石占1.9%,无水尿酸结石占1.6%。尿路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7∶1。上尿路结石占76.6%,下尿路结石占23.4%,比例为3.2∶1。城市患者180例,农村患者132,城乡比为1.36∶1。结论本地区泌尿系统结石以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为主,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城市发病对于农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泌尿系统结石的化学成分及与尿代谢异常、性别和民族差异性的关系,探讨其在泌尿系统结石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长期居住在延边地区的上尿路结石100例,利用化学试剂方法对其结石中的草酸盐、磷酸盐、尿酸及尿酸盐、胱氨酸、碳酸盐、铵、钙、镁等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结合患者临床资料中的尿酸、尿比重、尿pH值、尿钙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上尿路结石中含有草酸盐成分的为92例(92%),磷酸盐成分为49例(49%),尿酸及尿酸盐为20例(20%),碳酸盐成分为27例(27%),铵成分为13例(13%),钙成分为92例(92%),镁成分为42例(42%),无含有胱氨酸成分结石.100例中含有1种成分的结石为35例(35%),2种成分为44例(44%),3种成分为19例(19%),4种成分为2例(2%).24h尿分析结果示代谢异常为43例(43%),其中高尿酸尿症为13例,高尿比重为21例,pH值低于5.5的为7例,高尿钙症为2例.汉族与朝鲜族泌尿系统结石成分中尿酸及尿酸盐差异明显(P<0.05).[结论]延边地区泌尿系统结石成分以草酸盐和磷酸盐为主;不同尿代谢异常、不同民族及性别人群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法不同导致结石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7.
红外光谱法分析348例尿石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用红外光谱方法对尿路结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溴化钾(KB r)压片技术的红外光谱法对本科手术和ESW L获得的尿结石标本进行定性分析,并用吸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含钙结石占87.36%,草酸钙是纯结石和混合结石的最普通成分,草酸钙的检出率为84.48%。结论:尿石成分分析对尿石症的病因探讨和防治可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构成。比较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的特点,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及城市居住人群与郊区居住人群的尿路结石成分的异同,为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和住院患者手术取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420例,使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420例泌尿系结石中单纯草酸钙结石占26.4%(111/420),草酸钙+磷酸钙结石占31.4%(132/420),草酸钙+羟基磷灰石结石占17.4%(73/420),尿酸结石占12.4%(52/420),碳酸磷灰石结石占8.8%(37/420),磷酸镁铵结石占3.1%(13/420),胱氨酸结石占0.5%(2/420),磷酸氢钙结石为0,其中含钙结石占75.2%(316/420);尿酸结石比例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男女患病比例为2.75∶1,发病高峰在25~65岁之间,老年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上尿路结石占94.5%(397/420),下尿路结石占5.5%(23/420),比例为17.3∶1;郊区下尿路结石所占比例9.0%(12/134)高于市区3.8%(11/286),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5年间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1)本组含钙结石上尿路比下尿路多,含尿酸结石及磷酸镁铵结石下尿路比上尿路多。(2)尿酸结石所占结石总数百分比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这对于本地区治疗及预防尿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泌尿系结石发病年龄高峰延迟,说明老年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增加。(4)郊区下尿路结石比例高于市区,考虑与生活条件及医疗水平有关。(5)本地区5年内结石成分构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549例上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探讨结石特点和指导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2月间549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结石发生人群分布在162012年12月间549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结石发生人群分布在1691岁之间,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91岁之间,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49岁。单一成分结石201例(36.61%),混合性结石348例(63.39%)。结石成分中草酸钙占74.31%,磷酸钙结石占46.99%,磷酸铵镁结石占17.49%,尿酸铵结石占9.84%,尿酸结石占8.20%,碳酸钙结石占4.92%,胱氨酸结石占4.37%。其中含钙90.71%,含磷62.30%,含铵26.23%,含镁18.58%。结论:泌尿系结石成因复杂,术后结石再生复发率较高,结石成分分析对于指导治疗、预防结石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睿  孟晓辉 《西部医学》2012,24(10):1997-1999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份及防治方法。方法搜集新疆南部地区与三聚氰胺奶粉相关尿路结石病例197例。手术取石,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定性检测。结果除外8例资料不全,纳入统计189例,共检测出8种成份,其中单纯成份结石51.85%(98例),混合成份结石48.15%(91例)。按结石主要成份分为含钙结石72例(38%),非钙结石66例(34.8%),混合型结石51例(28%)。各种成份的结石病例的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尿酸铵结石44例(44.9%),一水草酸钙和尿酸铵28例(28.5%),一水草酸钙24例(26.3%)。三种结石的临床特点是67%为维吾尔族患者,男性占71%,且52.8%为3岁以下婴幼儿;肾结石占61.4%;尿酸铵是主要的结石成份,草酸钙结石具一定比例。结论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男性肾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同时发现三聚氰胺奶粉易诱导维族男性婴幼儿患尿酸铵结石,应进一步探讨诱因,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