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方法】复制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15min再灌注48h,取脑组织测定天冬氨酸(GJu)、谷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的含量。【结果】缺血15min后,脑组织Glu、Asp、GABA含量升高(P<0.05或P<0.01),补阳还五汤可降低脑组织Glu含量(P<0.05);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脑组织Glu及Asp含量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可使脑组织Glu含量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抗脑缺血及再灌注后EAA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沙鼠脑缺血模型,缺血15 min后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不同时间取脑组织测定.结果:①在再灌注48 h,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可使脑组织谷氨酸(Glu)含量降低,有效部位方还可使天冬氨酸(Asp)含量降低;②在再灌注后5 d,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可对抗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死亡,对CA1区超微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两者改善程度相近;③在再灌注后5 d,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可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的例数,具有抗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两者作用相近.认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具有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它可对抗EAA的兴奋毒性,改善神经元的超微病理结构,对抗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沙鼠脑缺血模型,缺血15min后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不同时间取脑组织测定。结果:(1)在再灌注48h,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可使脑组织谷氨酸(Glu)含量降低,有效部位方还可使天冬氨酸(Asp)含量降低;(2)在再灌注后5d,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可对抗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死亡,对CA1区超微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两者改善程度相近;(3)在再灌注后5d,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的例数,具有抗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两者作用相近。认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具有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它可对抗EAA的兴奋毒性,改善神经元的超微病理结构,对抗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探讨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脑缺血15min再灌注24h和48h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星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表达。[结果]缺血15min再灌注24h后,GFAP免疫阳性反应达高峰,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可使GFAP免疫反应减轻;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GFAP表达减弱,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可使其增强。[结论]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可能与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长爪沙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夹闭沙鼠双侧颈总动脉45 min后松开夹子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干预组术前30 min、术后24 h后每天1次腹腔内注射补阳还五汤25.74 mg/kg,连续给药7 d,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观察脑组织血流量变化;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标记微血管密度;伊文思蓝法标记微血管通透性;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4-PTT旱路迷宫法(4-pellet taking test)评定沙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能够增加缺血1、5 min海马区血流量(P<0.05),抑制再灌注15 min的急性高灌注,增加再灌注30、60、120 min延迟性低灌注期的血流量(P<0.05);减轻脑缺血45 min再灌注48 h的脑微血管结构破坏程度,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脑组织含水量(P<0.05);4-PTT早路迷宫实验显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小婷  张少君 《微创医学》2004,23(5):572-57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药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沙土鼠,假手术组8只,缺血模型及再灌注组17只,缺血及再灌注加中药组15只(益气活血中药2.5g/kg).按Chen法测定脑组织缺血及再灌注后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甘氨酸(Gly)的水平.结果预先给予益气活血药,能使沙土鼠缺血15 min和再灌注48 h后,脑组织Glu、Asp及C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沙土鼠死亡率由35.3%降至6.7%.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对抗沙土鼠缺血性脑损伤,其机理与提高兴奋性氨基酸有关.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1组和补阳还五汤2组,每组1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小时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含水量,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小时,补阳还五汤1、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及脑水肿也明显减轻(P均<0.05),脑组织病理学显著改善.补阳还五汤1、2两组比较,2组疗效稍好于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脉康颗粒剂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益气活血开窍复方脑脉康颗粒对缺血再灌注脑保护作用的机理.用线栓法制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干湿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含水量及钙离子(Ca2+)含量,HE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中药组谷氨酸 (Glu)含量下降(P<0.01),谷氨酸/ γ-氨基丁酸(Glu/ GABA)趋向于正常比值,脑组织含水量及Ca2+含量下降(P<0.05).中药可减轻由于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脑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证明益气活血开窍方脑脉康颗粒通过抑制EAA释放,Ca2+内流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于不同时间取脑组织,以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缺血15min后各组脑组织无GFAP表达。缺血15min再灌注24h后,脑组织GFAP表达达高峰,主要在海马区表达,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使GFAP表达减弱,两者作用相近。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GFAP表达有所减弱,而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组GFAP表达则较模型组有所增强,两者作用相近。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主要在脑缺血后再灌注期,在再灌注早期,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通过对抗缺血性脑损伤而改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紊乱;在再灌注后期,则通过促进星形细胞的活化,利于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红花黄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测红花黄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30 min后,恢复再灌注60 min,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红花黄素注射液对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匀浆中Na+及Ca2 +浓度、Glu、Asp、GABA、Gly及MDA的动态变化。结果:红花黄素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内Ca2 +、Glu、Asp、Gly、GABA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结论:红花黄素有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内Ca2 +及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黄芪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先醇提后水提制备黄芪皂苷 (AS)和黄芪多糖 (ASP) ,确定了合适的醇提次数。结果 :乙醇用量、提取时间等对黄芪皂苷、多糖的提取有显著影响。结论 :黄芪药材用体积分数为 95 %乙醇提取皂苷后 ,再用水提取多糖可充分利用药材  相似文献   

12.
L-精氨酸联合黄芪治疗胎儿生长受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L-精氨酸联合黄芪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 FGR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L-精氨酸组(常规治疗+L-精氨酸15 g加入体积分数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和L-精氨酸联合黄芪治疗组(常规治疗+L-精氨酸15 g加入体积分数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黄芪20 mL加入体积分数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组40例。随机选择正常妊娠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孕期定期B超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参数及脐血流变化,产后比较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围生儿结局。结果 L-精氨酸联合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L-精氨酸组比较,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联合黄芪治疗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高于常规治疗组和L-精氨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精氨酸联合黄芪治疗组双顶径(BPD)、腹横径(AD)、胸径(CD)、股骨长(FL)及腹围(AC)均高于L-精氨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治疗组BPD、AD、CD、FL及AC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精氨酸治疗组、L-精氨酸联合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比率(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下降,而快速血流比值(FBVR)升高(P<0.05)。结论 L-精氨酸联合黄芪能有效改善胎儿胎盘血供,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降低小于胎龄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黄芪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黄芪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93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例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 6 3例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用药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多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黄芪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心绞痛患者的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14.
煤的溶剂抽出剂中前沥青烯与沥青烯的质量之比随煤化程度增加而增加,原位热解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热稳定性与其结构参数有关,芳香度高,甲基取代结构多的前沥青烯比沥青烯的热稳定性好。前沥青烯与沥青烯在溶剂分级过程中表现出的溶解性与其结构参数无必然联系,而与其酸碱组分间的氢键强度有关。前沥青烯中酸碱组分间的氢键强度为5.15 ̄30.9kJ/mol;沥青烯为〈5.15kJ/m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aR,11aR)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Ⅳ]、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7-O-β-D-glucoside,)、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formononetin-7-O-β-D-glucoside,Ⅴ)、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Ⅵ)、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side,Ⅶ)和染料木苷(genistin,(Ⅸ))。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进行黄芪及其蜜炙品的成分分析,并比较蜜炙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异丙醇体系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应用Markerlynx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比较药材炮制前后成分变化。结果通过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蜜炙前后的黄芪药材,并鉴定了包括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汉黄芪素、3,9-二-O-甲基尼森香豌豆紫檀酚在内的8种蜜炙前后质量分数变化较大的化合物。结论借助UPLC的快速分离和Q-TOF-MS测定的精确分子量信息,结合PCA模式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黄芪药材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黄芪种子鉴定提供方法,为按中药材GAP原则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过程(SOP)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采用肉眼直接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显微镜进行扫描观察,比较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两种药用黄芪的种子形态特征和微观结构;通过萌发试验,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通过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种黄芪种子的形态差异不明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种黄芪种子的萌发孔形状、种脐和种皮的微观结构有明显差异;蒙古黄芪较膜荚黄芪种子硬实率高,萌发不整齐,萌发高峰滞后。结论在电子显微镜下能够对两种黄芪种子准确地做出鉴定,种脐、萌发孔、种皮的微观结构可作为鉴别两种黄芪种子的指标;种子硬实率和萌发动态规律可用于两种黄芪种子的辅助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在体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黄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天灌胃黄芪液),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并称量所有大鼠的腹腔内脂肪。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2)离体研究,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各5只,以黄芪液孵育离体血管环,并与空白对照比较,观察黄芪对离体血管环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肥胖组体脂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黄芪液灌胃6周明显减少肥胖组动物腹部脂肪堆积。肥胖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黄芪液灌胃6周可部分改善肥胖组动物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各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别。肥胖组离体血管环经黄芪液孵育3h后,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可明显改善。结论黄芪可改善高脂饲养喂养的肥胖大鼠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胰岛素抵抗以及直接促使内皮细胞NO产生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单独或联合顺铂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顺铂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Bax、Bcl-2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对HeLa细胞生长影响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 000 g.L-1,最佳作用时间为48 h。黄芪注射液组、顺铂组、黄芪注射液联合顺铂组HeLa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黄芪注射液联合顺铂组HeLa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黄芪注射液组和顺铂组,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黄芪注射液联合顺铂组Bax、p53蛋白的表达量最高,Bcl-2蛋白的表达量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HeLa细胞有促凋亡作用,可协同顺铂增强对HeLa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p53、Bax蛋白的表达、减弱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黄芪对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4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组、黄芪组、GSH+黄芪组和对照组,于ESWL治疗开始时及术后1 d、2 d、3 d、4 d各组分别静点GSH、黄芪、GSH+黄芪和生理盐水,测定ESWL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SOD、MDA、GSH-Px及尿NAG/肌酐变化。结果ESWL治疗后GSH组和黄芪组SOD降低及MDA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GSH+黄芪组ESWL前后SOD与MD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变化幅度低于其他三组(P<0.05);黄芪组与GSH+黄芪组GSH-Px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其他两组ESWL前后GSH-Px无明显变化(P>0.05);GSH+黄芪组尿NAG/肌酐升高幅度低于其他三组(P<0.05),术后4 d恢复正常,其他三组术后7 d恢复正常。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黄芪对ESWL致肾损伤有相同的保护作用,但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