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新的环状金属配体4—甲氧甲酰基—6—(4—甲基苯基)—2,2’—联吡啶(HL)及它的单核与双核Pt(Ⅱ)配合物[Pt(L)PPh3](ClO4)(1)与[Pt2L2(μdppm)](ClO4)2(2)(dppm=二(二苯基磷)—甲烷),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光物理性质.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离子Pt(Ⅱ)呈扭曲平面正方形构型,桥配体dppm连接两个金属中心,0.3375nm的Pt—Pt距离表明双核配合物中存在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两配合物在~450nm处的肩峰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在固体及溶液中均观测到强烈的光致磷光发射.配合物1在固态时620nm的低能发射归属为^3(π—π)跃迁,并暗示配合物1晶体结构中存在分子间配体—配体相互作用,然而在溶液中仅观察到^3MLCT发射光谱,但配合物2在固态及溶液中都观察到明显的金属和金属相互作用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MMLCT)发射。  相似文献   

2.
于玲 《河北化工》2012,(10):42-44
利用Cu(I)前体[Cu(CH3CN)4]BF4与配体2-巯基吡啶、邻菲罗啉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铜(I)配合物:{[Cu3(py2tH)6](BF4)3.H2O}n。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同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发射光谱显示在632nm处的发射峰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即MLCT。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辐射方法,由2-苯基喹喔啉(PQ)与水合三氯化铱(IrCl3·H2O)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三环喹喔啉铱配合物[Ir(PQ)3](PQ=2-苯基喹喔啉),通过^1HNMR、元素分析和质谱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Ir(PQ)3在476nm和607nm处存在单线态。MLCT(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和三线态。MLCT的吸收;在625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线态的磷光发射,是一种新型红色三线态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2,4-二氯吡啶上引入3-联苯基,合成了一种以2,4-二(3-联苯)吡啶为主配体,以2,2,6,6-四甲基-3,5-庚二酮为辅助配体的新型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和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对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致发光、热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配合物在395和465nm处存在单重态~1MLCT(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和三重态~3MLCT的吸收峰;其初始分解温度为405℃(对应于10%质量损失),最大发射波长为570nm,是一种可用于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新型黄色发光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更好的红色发光材料,利用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第一配体;引入羧基(—COOH)、羟基(—OH)和硝基(—NO2)等基团,合成了四个邻菲罗啉单胺席夫碱衍生物作为第二配体,以Eu(Ⅲ)为中心原子,成功合成了四种铕金属的配合物,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探讨了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第二配体结构共轭程度增加,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增高。其荧光发射峰均为约613nm,归属为Eu3+5 D0→7F2能级间的跃迁,与循环伏安法得到的铕配合物荧光发射波长吻合。  相似文献   

6.
《云南化工》2016,(5):8-12
利用2-苯基吡啶(ppy)、三水合氯化铱(IrCl_3·3H_2O)和2-吡啶甲酸(pic)配位,得到铱配位物Ir(ppy)_2pic,合成产率9 0%,该方法适合于Ir(ppy)2pic的批量制备。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质谱(MS)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结合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其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紫外谱图上的250~300 nm处出现了强的配体单重态π-π*自旋跃迁吸收峰,在400~500 nm处出现了铱(Ш)到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1MLCT和~3MLCT)电子跃迁吸收峰,在荧光光谱的514 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峰,显示为一种高效的绿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Sm3+作为激活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1-x(MoO4)2:xSm3+(x=0,0.005,0.010,0.015,0.020,0.030,0.040,0.050,0.060,0.080,0.100)系列红色荧光材料.测量了荧光粉的X射线衍射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为峰值位于564、608、648nm的三峰谱线,其中位于648nm处的红光发射最强.监测648nm发射峰得到的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一峰值位于275nm的宽谱和主峰位于363、376、404nm的线状谱线,说明该荧光粉可被紫外光和近紫外光有效地激发.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LiGd(MoO4)2:Sm3+荧光粉的各发射峰发光强度的影响,得出Sm3+的最佳掺杂量(摩尔分数)为3.0%.对浓度猝灭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荧光粉是一种较好的用于白光LED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8.
铽-樟脑酸-α,α'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铽-α,α'联吡啶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2(CA)3(dipy)2(CA:樟脑酸根,dipy:α,α'联吡啶),另外,又合成了不同比例铽、钇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最佳波长为313 nm,即在313.0 nm光的激发下,测定了四种稀土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图显示了Tb3 离子的特征光谱,产生四条谱线,分别是5D4-7F6(490.0 nm)5D4-7F5(544.0 nm),5D4-7F4(584.0 nm),5D4-7F3(620.0nm),最强峰为544 nm处Tb3 离子绿色荧光发射峰.对四种配合物荧光发射峰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钇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铽离子的荧光强度,说明不发光稀土离子钇对铽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3-苯基苯硼酸、2-溴吡啶为原料,通过与三氯化铱的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种绿色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二(2-联苯基吡啶)](2-吡啶甲酸)合铱(Ir(bppy)2pic),通过1H NMR、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和发光性能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其在405 nm和475 nm处存在单重态1MLCT和三重态3MLCT的吸收峰;最大发射波长为503 nm,是一种具有更加饱和的发射光谱的绿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金丽  张建坡  李岩  郝希云 《广州化工》2013,(20):94-96,165
捅姜:采用密度泛函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类[Os(PH3):(CN):(N^N)][N^N=bpy(1);N^N=phbpy(2);bpy=2,2’-联吡啶;phbpy=4,4-双苯基-2,2'-联吡啶]配合物的几何结构和光谱性质。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中的PBE0泛函,得到两个配合物的最低能单态吸收和磷光发射分别在471(1)、487(2)nm和619(1)、661(2)nm。1和2的高能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金属Os和cN配体占据,而低能非占据分子轨道主要受N“N配体成份控制,因此1和2的最低能吸收被指认为MLCT跃迁,并混有少量的LLCT微扰,且其强度最大的高能吸收表现为配体(联吡啶)内部的电荷转移跃迁。计算结果表明,CN和联吡啶配体在跃迁过程中担当两个独立的发色团。与分子1相比,由于2在联吡啶配体上增加了盯共轭效应,导致其吸收和发射产生红移。  相似文献   

11.
含铕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呈现出可见的较强红色特征荧光。以二苯甲酰甲烷和三苯基氧膦为混合配体,合成了Eu~(3+)-二苯甲酰甲烷、三苯基氧膦三元配合物(Eu(DBM)_3(TPPO)_2)。对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得到较好的合成工艺条件:以乙醇为溶剂,控制pH在6.5~7.0之间,反应时间为3小时,反应产率在78%以上,对配合物进行了氢谱、红外结构表征。配合物经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峰出现在358 nm和274 nm;在398 nm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发射的波长615.4 nm特征光最强,荧光表现为红色。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稀土铽-α,α′联吡啶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2(CA)3(dipy)2(CA:樟脑酸根,dipy:α,α′联吡啶),另外,又合成了不同比例铽、钇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最佳波长为313 nm,即在313.0 nm光的激发下,测定了四种稀土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图显示了Tb3+离子的特征光谱,产生四条谱线,分别是5D4-7F6(490.0 nm),5D4-7F5(544.0 nm),5D4-7F4(584.0 nm),5D4-7F3(620.0nm),最强峰为544 nm处Tb3+离子绿色荧光发射峰。对四种配合物荧光发射峰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钇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铽离子的荧光强度,说明不发光稀土离子钇对铽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红色磷光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2’-苯并噻吩基)吡啶(btp)、对乙烯基苯甲酸(VBA)为原料,通过与水合三氯化铱(IrCl3·3H2O)配合,得到了一种新型铱(Ⅲ)配合物Ir(btp)2(VBA),通过元素分析、FT—IR光谱及^1HNMR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UV—Vis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03和462nm处存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吸收峰,在630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峰,是一种新型红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1-(邻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1)、1-(间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2)和1-(对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3)3种配体,并将此3种配体分别与 Eu(III)反应生成3种新的稀土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 Eu(L1)3·2H2O、Eu(L2)3·2H2O 和 Eu(L3)3·2H2O。荧光光谱显示,3种配合物的配体均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三价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在3种配合物中,Eu(L1)3·2H2O 的荧光强度远大于 Eu(L2)3·2H2O 和 Eu(L3)3·2H2O 的荧光强度,这说明配体 L1与 Eu(III)离子的能级匹配较好,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潘武  张帆  黎胜涛  胡芳  甘浪 《应用化工》2013,42(6):1017-1019,1022
以丙烯酸甲酯、水杨酸、邻菲罗啉作为配体,锶-钐作为中心离子,合成了锶-钐配合物。采用相同的配体,以纯钐作为中心离子,制备配合物进行对比研究。差热分析显示,Sm-Sr配合物比Sm配合物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的荧光测试发现,Sm-Sr配合物的特征发射峰位于640 nm附近,而Sm特征发射峰位于610 nm。Sm-Sr配合物的特征发射峰位与植物叶绿素光合作用吸收红光的吻合性更好。锶的掺入,导致Sm-Sr配合物的荧光峰位发生了红移,显示配合物中锶离子对钐离子的发光具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丽英  李斌  樊志琴  吕刚 《广州化工》2011,39(7):68-69,89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环金属配体1-(4-甲氧基-苯甲基)-2-(4-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MBMPB),并以乙酰丙酮(H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了高效绿色铱配合物Ir(MBMPB)2(acac)。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且详细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02 nm和446 nm处存在1MLCT和3MLCT的吸收带,在492 nm处有较强的绿光发射,同时具有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和短的激发态寿命。  相似文献   

17.
关丽  魏伟  刘超  尚雅轩  杨志平 《硅酸盐学报》2012,40(12):1744-1748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800℃制备了LiY(MoO4)2:Dy3+荧光粉。研究了Dy3+掺杂量、合成温度以及Li+的过量加入对LiY(MoO4)2:Dy3+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386nm)激发下,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为1个峰值位于488nm和575nm的双峰谱线,其中位于575nm处的黄光发射最强;监测575 nm发射峰得到的激发光谱为主峰位于351、366、386 nm和426 nm的线状谱线。煅烧温度为800℃时合成的荧光粉样品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加入过量的Li+会降低发光强度。随Dy3+掺杂量的增大,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强,当Dy3+掺杂量为6%时发射的谱线强度最大。荧光粉的色参数表明,该荧光粉是一种较好的用于白光LED的黄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8.
稀土-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酰甲烷(DBM)和2,2’-联二吡啶(BIPY)为配体,采用乙醇-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三种稀土-β-二酮配合物:Gd(DBM)3BIPY、Sm(DBM)3BIPY、La(DBM)3BIPY。通过元素分析、MS、I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研究表明:配体DBM以烯醇式异构体与金属离子螯合,受螯合效应的影响,配体的IR、UV特征吸收峰均发生红移,染料在340nm-400nm近紫外区有强烈的电子吸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Eu3+与对羟基苯甲酸、1,10-邻菲啰啉(phen)的具有新型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通过TEM、元素分析、IR、TG及荧光光谱分析对其表观形貌、粒径、组成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呈球状,粒径在100nm左右;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与稀土铕5D0→7FJ(J=0,1,2,4)的跃迁相对应,最强发射峰位于616.3nm处。将制得的配合物与聚丙烯树脂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稀土荧光纤维。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最强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Eu3+的特征红色发射谱带。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稀土铕配合物Eu(OC3H7)β2,并与醇酸树脂掺杂,考察不同β二酮如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二苯甲酰甲烷(HDBM)对复合体系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配合物Eu(OC3H7)(DBM)2或Eu(DBM)3的醇酸树脂主要呈现位于460 nm附近醇酸树脂荧光发射峰;而掺杂Eu(OC3H7)(TTA)2配合物,在380 nm激发下发射很强的Eu3 离子5D0→7FJ(J=0,1,2,3,4)跃迁红色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