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继电器产品的批生产过程中,调试参数虽然能够弥补装配分散性引起的产品输出特性波动,但过大的调试量会直接导致产品的个体差异性大及"伪一致性"问题。因此,装配过程中关键工艺及其容差的确定及工艺保证对于批次产品的质量一致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晶体罩继电器为例,采用稳健性容差设计方法定量地计算触簧系统中加工及装配参数对批次一致性影响的显著性,从而确定装配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及容差。本文研究方法对于提高批次继电器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某平衡力式继电器为例,对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生成了继电器虚拟样本.通过对不同继电器下位特性参数所对应虚拟样本的统计特征分析,研究了下位特性参数波动对继电器输出特性的影响,进而确定影响继电器批次产品一致性的关键参数.研究结论可为该类型继电器产品的一致性设计提供参考,相关方法亦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继电器或机电类产品的质量设计与工艺控制中.  相似文献   

3.
以铁路信号继电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最容易发生基频谐振的触簧部件,考虑触点非线性接触的影响,建立了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刚柔耦合结构的振动特性物理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触簧系统进行振动仿真,并以触点接触力作为触点振动抖断的判据,得到了触簧系统在振动环境下的动态特性和振动极限加速度.通过分析不同结构参数(簧片长度、宽度、厚度、推动力)下的振动特性,得出了若干有关提高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抗振性能的结论.研究可为机械振动条件下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点接触失效或误动作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动簧和衔铁铆接式的拍合式继电器,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机械系统虚拟样机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动簧折弯角度对反力特性的影响,确定影响静合压力、终态反力和刀口压力的关键角度,并与实测结果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为该类继电器反力系统设计、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蓝洁 《电气技术》2010,(6):85-88
产品标准的缺省或滞后于产品生产技术给新产品的开发和检测带来的困难及产品标准本身的确定性、一致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给电器产品检测过程中造成的种种不便,并希望籍此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刘燕  张斌  蒙高安  杨俊钊 《机电元件》2012,32(4):27-29,46
推杆部件是微型继电器接触系统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由推杆和玻璃球组成.多年来,推杆和玻璃球的烧结主要采用手工、喷灯烧结的方式,其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一致性差等缺点制约了产品的发展.在生产中我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研制,终于在推杆部件的烧结方式上取得了突破,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批量生产能力.本文针对推杆部件的烧结方式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质量控制作出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接触器动态响应过程中触头运动参数不确定的产生原因和主要类型,以9台接触器的不确定度构成抽样样本,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批不确定度指标,并利用K-S小样本检验法估计整批产品不确定度的置信区间。通过实例计算9台样品的批不确定度点估计为4.870,在置信水平95%下批不确定度置信区间为(3.846,5.894)。提出批量产品的动态响应不确定性的评价方法,为用户选择动态响应一致性的电器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触簧系统(包括触点和簧片)是电磁继电器的执行部件,其动态接触特性直接影响继电器可靠性。文中根据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触簧系统动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应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与分析研究,给出了触点接触位置、推动杆位置和推动力、簧片几何尺寸等因素对触点动态接触特性(弹跳、接触力)影响的变化规律,得出了若干有关提高触簧系统动态机械特性的重要结论。研究结论可为电磁继电器机械反力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电子元器件产品在制造和实际应用中受三种干扰因素(内干扰:磨损、老化、退化等;外干扰:力学、热学、电磁兼容性、空间辐照等;物间干扰:加工工艺分散性等)影响,其质量分散性较大,这是制约我国元器件自主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一种元器件产品质量一致性稳健设计方法,在完成产品功能设计基础上,采用DOE方法,通过参数稳健设计和容差稳健设计,科学地确定和分配影响产品质量特性波动的关键设计参数(对主要性能参数波动影响显著)及其容差(或公差),可为元器件产品生产过程关键工序控制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大幅度提高元器件产品质量一致性指标。该方法是缩短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质量与国外差距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军用电子元器件国产化率和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铁路信号继电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最容易发生冲击形变的触簧部件,建立了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刚柔耦合结构的冲击特性物理模型,由于触簧结构中簧片形变和触头接触都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的特征,再加上冲击作用的瞬时性特点,导致了传统算法求解时很容易出现震荡失稳的现象,因此很难保证冲击计算时的能量守恒和收敛性。本文将Bathe复合时间积分算法应用到触簧系统的冲击计算求解中,解决了传统算法求解时出现震荡失稳的问题,并以触点接触力作为触头冲击抖断的判据,得到了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在冲击环境下的动态特性和冲击加速度的临界峰值,并对不同推动力作用下的冲击特性进行了分析。经实验验证本研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可为机械冲击条件下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点接触失效或误动作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由于自身老化产气、换油处理不当等引入气隙(空穴)的影响绝缘性能研究方法的不足,引入回复电压法有效诊断油纸绝缘状态来判断气隙状况。在理解介质响应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油纸绝缘模拟实验,统计分析并拟合了测量数据,研究了不同充电时间下绝缘系统中气隙含量的变化对回复电压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回复电压最大值随绝缘系统中气隙含量的增加呈二次线性规律增大,而中心时间常数随绝缘系统中气隙含量的增加呈二次线性规律减小,初始斜率随着绝缘系统中气隙含量增加呈三次线性规律增大,最后对多台实际变压器进行测试分析,验证了回复电压法可对油纸绝缘系统中气泡情况有效诊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高频平板型介质阻挡放电臭氧产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源频率的适当增大能提高臭氧发生效率。针对目前臭氧发生器电源频率偏低的情况,采用合适的高频高压电源和放电室结构,进行了试验和模拟研究。试验研究了峰值电压、气隙间距对臭氧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隙间距为1、2、3mm时,电晕起始电压分别约为4.1、6.5和8.04kV;气隙间距为1mm时,臭氧体积分数和臭氧产率最高分别为24.55×10-3和134g/(kW.h)。然后首次模拟并分析了臭氧发生器内的电场强度,气隙间距为1、2、3mm时,气隙中心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别为280.545、261.672和227.311kV/m。电源频率为7.47kHz能有效地提高气隙中心区域的电场强度,进而提高所产生的臭氧体积分数和臭氧产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合耦合技术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素琼 《低压电器》2010,(20):22-25,57
采用"电磁耦合"与"阻容耦合"相结合的"复合耦合技术",建立了接口电路模型。分析并设计了基于ST7538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接口电路,对接口电路进行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最后,对接口电路的主要性能:载波信号加载效率、幅频特性、通频带、隔离电力网220 V/50 Hz的工频信号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压点火电源是直列式引信爆炸箔起爆系统(EFIs)的关键部分.传统设计主要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大量重复试验,如果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则可大大提高其设计水平.这里基于Pspice仿真平台建立了高压点火电源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解决了高压变压器、逻辑控制模块等关键部分的建模问题,并对其充电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通过实验监测了实...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富含小水电的10 kV配电网特点,提出了小水电配电线路"发耗比"和5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配电线路"的概念。对某地区各种"典型配电线路"的电压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采取5种电压质量治理措施:调整小水电接线方式、更改配电线路调压方式、更换导线方式、装设无功补偿方式、采用调压器方式对配电线路改造进行实例仿真,并在仿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富含小水电的10 kV配电线路电压质量治理策略,通过效益分析论证了此类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故障稳态分量愈来愈难以获取,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故障暂态数据的基于瞬时相位一致的电力线路故障分析方法。首先将线路两端的故障电流电压暂态数据进行正弦函数表示,计算线路沿线电气量。然后根据故障点处两端的计算电压瞬时相位一致条件构造判据函数,确定故障位置。针对故障接地过渡阻抗不为纯阻性和多相接地故障各相过渡电阻不相等的一般情况,考虑三种接地短路故障,利用过渡电阻上电压电流瞬时相位一致条件计算故障点过渡阻抗参数。通过仿真案例和现场实际案例的分析,对比其他故障定位方法,所提计算电压瞬时相位一致方法的故障定位精度显著增加,且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依据过渡电阻上电压电流瞬时相位一致条件,可有效计算不同类型的故障过渡阻抗参数。  相似文献   

17.
高压变频调速中LC滤波电容与异步电机之间的自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发生自激时变频装置的滤波器和异步电机的单相等值电路进行分析,推导出自激时LC滤波电容与异步电机频率及电机参数的关系。建立变频装置驱动空载异步电动机JSQ 157-8的仿真系统,通过对封锁脉冲后自激现象的观察,分析了自激幅度与电机参数、滤波电容以及直流电容电压等的关系。仿真结果与正在研制的变频装置脉冲封锁后发生自激的实验结果吻合,表明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正确。最后提出了LC滤波器参数选择及其避免自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10 kV长配电线路损耗大、电压质量差及降损设备年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蝴蝶优化的配电线路双层迭代降损增效方法。首先,考虑线路负荷三相不平衡,应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OpenDSS建立目标配电线路分相潮流仿真模型。其次,增加10 kV线路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与位置以及调压器分接头挡位与位置为控制变量,建立以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的年投资回报率最大为目标的外层规划模型,以年有功损耗及年平均电压偏移量最小的多目标为内层运行模型。然后,利用蝴蝶算法通过Python调用OpenDSS潮流计算模型仿真,得到潮流结果和理论线损并求解降损模型。最后,以某供电公司线路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线路降损提供实用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地区电网后,对当地电网的电压造成影响,研究风电接入地区电网电压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以新疆哈密地区风电接入当地电网为例,统计了并网地区典型运行方式下的母线电压水平。建立风电场机组仿真模型,考虑尾流效应影响下的风速,通过实时数据进行潮流计算,分析与风电场有关的关键节点电压问题。针对当地电网的运行方式,提出了改善并网地区电压质量的措施,对投切电抗器和SVC 2种无功补偿方案进行计算并仿真了方案的可行性。在国内风机脱网的背景下,分析了投切电抗器可能对同一并网点的风电场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开关柜局部放电暂态对地电压的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态对地电压技术在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中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对如何更好应用TEV技术展开研究。在分析TEV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金属柜体的暂态对地电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开关柜局部放电TEV信号实测对仿真结果验证,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方法仿真分析开关柜TEV幅值分布特性的可行性。基于上述方法,对典型高压开关柜外表面上布置的42个测试点的TEV信号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TEV幅值随着传感器与放电源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传感器靠近柜体表面电磁波的不连续处,可获取较大的TEV幅值;独立开关柜之间的相互电磁干扰小。为TEV法在开关柜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中的更好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