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黄土高原山西、陕西和甘肃3省的1 23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空间差异,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研究了3省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农户所采用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在3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山西省农户秸秆还田技术和深松耕技术采用率较高,陕西省农户对少免耕和沟垄种植技术采用率相对较高,甘肃省农户采用较多的技术分别为秸秆还田、残茬覆盖、地膜覆盖和深松耕技术。(2)家庭收入对3省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和采用程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农收入占比对3省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养殖对3省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降水量对3省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块类型对山西和陕西两省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和采用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甘肃省的农户影响不显著。(4)社会网络对3省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推广促进了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政府补贴对山西和甘肃两省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陕西省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将社会学习引入现代农业技术采纳问题研究,既是对传统技术采纳与推广理论研究范式的拓展,也是理解农户技术采纳动态过程的关键.基于甘肃省张掖市498户农户微观数据,在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测度农户风险规避程度的基础上,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风险规避、社会学习对农户现代灌溉技术采纳决策及采纳程度的影响,并引人交互项检验社会学习对风险规避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采纳现代灌溉技术的农户占样本总农户的比例为66.06%,这其中,样本户的平均采纳程度为47.26%.(2)风险规避、社会学习对农户现代灌溉技术采纳决策与采纳程度均有显著影响,农户风险规避程度越高,其采纳现代灌溉技术的可能性越低;社会学习能显著提升农户现代灌溉技术采纳决策与采纳程度.(3)从社会学习各维度的影响来看,相互学习对农户现代灌溉技术采纳决策及采纳程度均有显著正影响,学习他人对农户现代灌溉技术采纳决策及采纳程度有影响,但不显著.(4)社会学习有助于缓解风险规避对农户现代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提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作业补贴方式,促进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但是“补给谁”“如何补”“补多少”等政策操作问题尚未很好解决。本文以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作业补贴为例,基于江苏、山东、黑龙江三省622户农户2018年实地调查数据,综合评估了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作业补贴政策及补贴方式(即补贴种植户和补贴作业服务组织)对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是否采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和采用时间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补贴发放给农户的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采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且采用时间更早。第二,相对于无农机的农户而言,有农机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用生态农业技术,且采用时间更早。第三,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规模户、技术培训对农户是否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和采用时间有显著正向影响。第四,农户类型、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劳动力人数、技术培训对农户是否获得补贴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政府需要继续扩大绿色生态农业补贴的技术类型及实施区域,适当提高重点区域补贴额度,补贴对象应当向种植户倾斜;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户生态农业理念;根据不同规模种植户禀赋特征制定相应推广政策,让不同类型农户享受到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益处;鼓励获得补贴的农机户或服务组织等积极提供生态农业技术作业服务,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农户采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黄土高原区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层次非线性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集体行动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之间关系的主效应和生态补偿对集体行动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集体行动对任何一种类型的水土保持技术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生态补偿对集体行动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技术,其调节作用的方向不一致,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水土保持技术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于资本密集型的水土保持技术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农户的集体行动参与能力和规模、细化补偿金额和年限的标准、制定技术属性差异化的生态补偿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利用湖北省615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嵌入与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路径及其群组差异。研究发现:(1)当前采用绿色耕作技术的农户比例相对较小,其中以秸秆还田覆盖技术采用率相对较高,而深松、有机肥、生物农药等采用率略低;(2)网络嵌入和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风险感知在结构嵌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3)相比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年收入,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在网络嵌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建议应积极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鼓励建立内嵌于当地农技推广站、以种植大户为先导的绿色适用技术推广与讨论网络,确保绿色耕作技术落到田间地头。同时,政府应加强灾害预警与田间学校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指导,强化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引导农户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物农药的环境友好特性使其逐渐成为农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关注农户对生物农药的采用行为,将有利于生物农药的推广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因此,利用湖北省388户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应用Binary logistic模型讨论了技术感知对农户生物农药采用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技术感知细分为“技术获取感知”和“技术服务感知”两大类,探究内部与外部、过程与结果等不同层面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用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技术服务感知在农户生物农药采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不同技术服务主体作用强度依次为: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组织,而技术获取感知对农户的采纳决策影响较小。据此,文章提出了旨在推进农户采纳生物农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冀、皖、鄂3省5个市(县)22个村的668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的嵌入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农户认知和社会资本网络3个维度9个变量的“嵌入因素”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政策宣传、项目扶持,农户生态、社会、经济价值认知,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互惠规范和农户参与网络正向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此,政府应提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力度,因地制宜构建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社会嵌入环境,以有效促进农户积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In the Blue Nile Basin of Ethiopian highlands, rainfall distribution is extremely uneven both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Drought frequently results in crop failure, while high rainfall intensities result in low infiltration and high runoff causing soil erosion and land degradation. These combined factors contribute to low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high levels of food insecurity. Poor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coupled with lack of effective rainwa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aggravate the situat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owever, the Government of Ethiopia has attempted to address many of these issues through a large-scale implementation of a number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Despite the success of interventions, uptake and adoption remains low.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farmer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a combination of rain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as adaptation mechanism against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straints. This contrasts the previous work that typically examined a single technology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echnologies.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come from household survey in seven watersheds in the Ethiopian Blue Nile Basin. A multivariate probit model was used to account for the potential correlation and interdependence of various components of rain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ain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are related with each other; hence, any effort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rain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has to consider such interdependence of technologies, or failure to do so may mask the reality that farmers face a set of choices in their adoption decisions.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如何实现农药零增长一直是现代农业政策关注的重点。基于上述问题,通过全国18个省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尝试从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视角,分析劳动成本变化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从事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作物种植的农户而言,劳动成本上升将促使农药施用量的增加,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则在两者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的施药效率并降低其单次的农药用量。而与此同时,由于精细管理农户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而农药施用次数相对较高,故不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农户在农药施用总量方面并未呈现明显差异。因此,政府可尝试通过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组织等方式,在引导农户生产方式精细化的同时,实现农药的减量投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江西省2 068份调研数据,借鉴目标设置理论,实证分析预期收益、可行能力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1)预期收益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产生显著影响,高预期收益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中等预期、低预期收益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具有负向作用;而且预期收益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作用存在代际差异。(2)可行能力的提高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而且在其预期收益与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应鼓励农户进行生态耕种,并通过示范作用,强化对预期收益的认可;加大生态耕种的基本知识宣传和相关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的可行能力;生态耕种的激励政策应体现差别化来适应代际差异需求。  相似文献   

11.
稻虾共养生态农业技术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但由于有效技术来源不足、较高的技术与经济风险给农户采纳带来多重约束。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利用湖北省与江苏省605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了邻里效应与农技推广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的影响及二者的互补与替代效应。研究发现:(1)邻里观察性学习、交流感受均显著正向促进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2)通过农资企业的经营性农技推广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3)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的影响上,观察性学习、社会规范均与农技推广存在部分替代效应,邻里农户交流感受与农技推广存在部分替代与互补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该文认为应该有效结合邻里效应与农技推广的互补与替代效应,提高各农技推广主体的运行效率和实际影响力,进而提高农户的采纳规范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农药污染严重威胁产地环境与食品安全,关注农户施药量选择有利于促进农户农药减量化及农业绿色发展。利用陕西、四川、浙江、安徽四省重点茶区实地调查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基于邻里施药信息传递研究农户施药量选择的邻里效应及外部技术获得、经验资本的调节作用。考虑到农药效用认知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还利用工具变量进行了Eextended Ordered Probit估计。结果表明:(1)邻里施药信息传递显著促进农户增加施药量,说明农户施药量选择中存在邻里效应;(2)外部技术获得中,企业施药技术获得、政府施药技术获得促进农户减少施药量,但调节作用均不显著;(3)经验资本中,病虫害防治记录促进农户减少施药量,种植年限显著促进农户增加施药量,但调节作用均不显著。因此,政府应通过村庄科技示范户培育将邻里信息传递机制“化弊为利”,带动其他农户减少施药量;同时,辅之以必要的技术培训、专项工程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务农年限、邻里交流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我国耕地生态保护成效和保障农作物质量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有43.40%的样本农户对生态耕种持有积极的采纳态度,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长期务农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邻里交流,包括交流频率和交流程度,均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3)邻里交流的完善能够缓解长期务农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不利影响,不同维度邻里交流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仅有交流程度变量的调节作用显著。(4)文化水平、生计类型、劳动力比重、地形条件、宣传力度和参与培训与否等变量也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重要因素。为激励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要在创新生态耕种培训与宣传推广方式、搭建邻里交流平台和构建生态耕种长效示范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Delivering on the Promise of Agroforest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roforestry –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growing trees on farm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farm family and for the environment – was brought from the realm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into the forefront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less than two decades ago. It was promoted widely as a sustainability-enhancing practice that combines the best attributes of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 Based on principles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rocess-oriented research, agroforestry is now recognized as an applied science, that is instrumental in assuring food security, reducing poverty and enhancing ecosystem resilience at the scale of thousands of smallholder farmers in the tropics.Trees on farms provide both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y yield food, fuelwood, fodder, timber and medicines, which farm families can use at home or take to market to bring in much-needed cash; they replenish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 levels in soils and they help control erosion and conserve water.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Research in Agroforestry, and its partners, are working to integrate the functions of trees with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s that aim at facilitating wide-scale adoption by farmers.Two example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re replenishing soil fertility in sub-Saharan Africa using short-term improved tree and shrub fallows and the results of agroforestry research to support significant land tenure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Although just one option in sustainable land-use, science-based agroforestry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results for the billions of people who depend on this ancient practice and modern science.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8年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微观数据,使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劳动力禀赋特征和风险规避程度对全承包模式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服务的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劳动力状况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短缺时,农户的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均有显著提升,同时主要留守劳动力在兼业情况下,农户也更愿意采纳这种防治技术。(2)农户风险规避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其技术采纳意愿的提升,对实际采纳行为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3)农户的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存在规模门槛,门槛值为1 hm~2,留守劳动力数量在不同规模下对技术采纳行为不具有显著差异,风险规避程度的提升对不同规模户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推进统防统治服务提供了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是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农户家庭禀赋影响其参与农业技术培训,进而导致其绿色生产行为实施差异的分析思路,利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来自湖北省的106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构建反事实场景和考虑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考察了参与和未参与农业技术培训两种情形下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实施程度显著高于未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可使预期的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实施程度提高40.13%;(2)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对不同类型绿色生产行为的处理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肥减施、节水灌溉、农药减施、农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3)无论是否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家庭禀赋对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家庭禀赋对参与和未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农户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家庭禀赋也是影响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因素.政府应积极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加快转变技术推广方式,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进一步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8.
利用黄土高原1 23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少免耕技术为例,分析了社会资本5个维度对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便利性认知、技术效果认知和技术风险认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和技术认知对农户少免耕技术采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山西省农户的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对农户少免耕技术采用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技术便利性认知在社会参与、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效果认知在社会声望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风险认知在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陕西省农户的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少免耕技术采用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技术便利性认知在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效果认知在社会信任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风险认知在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甘肃省农户的社会网络、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对少免耕技术采用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技术便利性认知在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风险认知在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效果认知为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19.
市场与政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协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对于农药减量、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湖北宜昌、丹江口和江西赣州285个柑橘种植户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市场利润与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仍有36.14%的样本农户在具有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的前提下并没有真实的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2)农户的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表达受市场利润与政府激励和约束政策的双重影响。在绿色市场发展不完善,市场利润激励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激励与约束政策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农户的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也即政府激励与约束政策弥补绿色农产品市场不足,在引导和规范农户的绿色病虫害防治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源是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通过对太湖西岸重点保护区内农民进行随机入户调查,系统地研究了当地农民在水稻种植中的施肥行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遍过度施用氮肥的背景下,个体农户在施肥量和施肥种类上存在显著差异;(2)农户施肥行为普遍具有主观性和盲目性的特征。农民的年龄阶段和其对控制化肥用量的态度对氮肥施用量具有显著性影响;(3)在分析化肥施用态度和环境意识对施肥量的影响中,出现了一些与预期相反的趋势。这进一步显示了当地农民在施肥方面缺乏科学引导,导致部分农民尽管存在着良好的控制化肥施用的意愿,却不知如何有效实施。因此,针对当地农民年龄大、文化低等普遍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不用复杂模型和流程的简单施肥改善项目,并辅以参与激励措施与风险保障措施,在降低当地氮肥施用量和流失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并对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