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血管蒂的第一楔骨骨膜瓣移位治疗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治疗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带血管的第一楔骨骨膜瓣植入舟状骨。结果 经采用该骨膜瓣治疗2例,随访2年以上,效果满意。结论 该术式治疗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舟状骨骨折是腕骨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占腕骨骨折的 71 2 % ,其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 ,在临床上诊断常被延误 ,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可能改变骨折愈合的结果。1 病 因腕舟状骨骨折最常见于年轻人 ,致伤机制为跌倒时手掌张开着地导致腕关节过度伸展并轻度桡偏所致。 17%的病人合并有其它腕骨和前臂的骨折 ,包括经手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大多角骨骨折、Bennett骨折、桡骨头骨折、月骨脱位和桡骨远端骨折。手舟状骨的解剖形态及血供造成其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甚至缺血性坏死的原因。舟状骨细长 ,腰部较细 ,对外部暴力的抵抗…  相似文献   

3.
冯伟  冯天有 《中国骨伤》1998,11(5):58-59
足舟状骨半脱位(或错缝)可致患足疼痛、跛行,行走、蹦跳困难,且患者时常说不清明确的外伤史,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将临床治疗该病经验总结如下。临床表现1.患足不堪久立,行走稍久即感酸胀、疼痛、跛行,直至不能坚持行走。疼以足心为中心,向四周放散。患足不负重时,疼痛锐减,甚至消失。2.多有足部负重落地受伤或扭伤史。3.查体:内踝前下方略肿胀,足弓变形似“扁平足”。无皮下瘀血。拇指触诊,右足舟状骨略高隆,轻压痛,叩击痛明显。伸趾,伸肌腱及胫骨前肌腱无移位,肿胀。内、外踝后肌腱位置正常,无压痛。跟外侧皮神经…  相似文献   

4.
舟状骨骨折作为最常见的腕骨骨折,不仅易漏诊和误诊,而且治疗不当很容易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对于稳定性舟状骨骨折患者,一般可采取石膏固定;对于不稳定性舟状骨骨折及骨不愈合患者,可采取腕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其中舟状骨远极及腰部骨折采用掌侧入路,近极骨折采用背侧入路。该文就舟状骨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腕舟状骨骨折,尤其是腰部骨折后常出现近端缺血坏死,发生骨不连,导致腕关节疼痛,功能障碍。1993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游离植骨,克氏针内固定、第二掌背动脉血管束植入术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12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19~45岁。右侧...  相似文献   

6.
<正>舟状骨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的治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33例舟状骨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9岁(25~33岁)。术前行磁共振检查提示舟状骨无缺血性坏死表现,使用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7~48个月)。结果显示,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发生缺血性坏死。因此作者认为,处理舟状骨骨折愈  相似文献   

7.
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腕部附近骨折的并发症,常见于舟状骨骨折、月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后,特别是舟状骨、月骨不愈合及无菌坏死。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常伴有腕关节疼痛,影响关节活动,治疗较困难,我院自1989-1995年采用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治疗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83-2186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MaceiraⅡ-Ⅳ期Müller-Weiss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3月,在本中心接受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术治疗的Müller-Weiss病患者16例(16足),男4例,女12例;年龄29~56岁,平均(41.42±5.12)岁;Maceira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7例。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Maryland评分、V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通过测量足负重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负重正位距骨-第2跖骨角以及后足力线角进行影像学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0.63±3.67)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1例患者足背伤口出现皮缘坏死。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踝部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优良率100%;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角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术治疗MaceiraⅡ-Ⅳ期Müller-Weiss病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舟状骨隐匿性骨折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结果最后确诊舟状骨骨折8例,占所有可疑骨折的34.8%,对所有确诊病例随访6个月~3年,无骨折移位、骨不连、缺血性坏死及骨关节炎发生;排除舟状骨骨折15例,所有排除病例随访3~4个月,未出现漏诊病例,腕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治疗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有利于腕部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修复及局部肿胀的早期消退,对于潜在的骨折有足够的腕关节制动,避免因延迟诊断或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腕舟状骨骨折、坏死比较常见,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采用人工舟状骨置换手术治疗腕舟状骨骨折、坏死1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10年前骑自行车摔倒,因左手支撑身体,当时即感左腕剧痛,活动受限逐渐肿胀,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10年来,左腕一直轻度肿胀、疼痛,不能正常用力,活动范围减少,近半年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到本院就诊。查体:左腕内侧鼻烟窝处肿胀、饱满、压痛,左腕关节活动受限,伸20°、屈10°,尺偏10°、桡偏0°,内外旋转功能正常。X线片示:左腕舟状骨腰部陈…  相似文献   

11.
经舟状骨骨折的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较少见。我们采用钢针经皮撬拨复位治疗 5例 ,获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男性 ;年龄 2 0~ 4 3岁 ;分别于损伤后 2、6、19、4 1、60天采用钢针经皮撬拨整复。随访 1~ 7年 ,除 1例舟状骨骨折不连接、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外 ,其余 4例舟状骨骨折愈合 ,腕关节伸、屈功能正常 ,全部恢复正常劳动。2 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 ,徒手对抗牵引下进行腕关节背伸、掌屈、侧向活动 ,以达到松解腕部及头状骨与月骨间粘连。在无菌条件下 ,沿头状骨背近端 ,用斯氏针穿过皮肤 ,形成针孔后 ,改用针后钝端 ,插…  相似文献   

12.
舟状骨骨折所致腕关节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舟状骨骨折是常见的腕骨骨折 ,由于舟状骨的特殊解剖结构、血供来源和与周围腕骨间复杂的韧带连结 ,骨折固定后往往可造成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与周围腕骨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等所致的后遗症 ,如舟状骨半脱位 ,与周围腕骨间的关节炎等引起的腕关节痛和活动障碍。有关治疗这类疾病的方法很多 ,国内外已报道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本期刊登的 4篇论文 ,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现就舟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一、植骨当舟状骨骨折不愈合造成腕关节痛和活动障碍时 ,经常采用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早期采用切开复位、清除硬化骨、植骨 (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足舟骨外移截骨并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3例Müller-Weiss病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行足舟骨外移截骨并周围关节融合术。术中显露距舟及舟楔关节囊,松解足舟骨周围组织,完整取出舟骨。咬除舟骨外侧骨性组织留作植骨材料,以钢板及螺钉行距-舟-楔关节融合,观察其疗效。结果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18.2±3.3)个月。术后均获得成功融合,未发现感染、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P<0.05),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升高(P<0.05)。结论足舟骨外移截骨并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可靠,并减少植骨步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桡动脉返支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6例腕部舟状骨骨不连患者采用带桡动脉返支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采用Herbert和Fisher的舟骨骨折分级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满意度:7例为0级,9例为1级;临床结果:8例为0级,8例为1级;放射学检查结果:骨折均愈合,无畸形,均为0级。结论采用带桡动脉返支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为Kienb?ck病,被描述至今已有110多年。然而,对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期及治疗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月骨无菌性坏死分期主要有Lichtman分期、Schmitt分期、Bain分期,以及基于年龄、月骨状态及腕部状态的新分期和基于术后MRI定量分析的新分期,临床上最常用的是Lichtman分期。尽管已有十几种术式用于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但各个阶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棘手的问题。该文就月骨无菌性坏死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腕舟状骨骨折诊断一般不难,但由于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及不恰当的X线投照位置,误诊常有发生.本文介绍一个简便易行的,、阳性率较高的临床体征——钳夹征(Clamp Sign).从1986年10月至1989年10月,作者对80例腕关节周围损伤的病人进行了这项检查.钳夹征阳性18例均经X光片证实为舟状骨骨折. 方法如遇到腕部损伤的病人,检查者向病人提出:“你哪里最痛?或哪里最痛?”病人在回答时,健侧拇、食指呈钳夹状夹住舟状骨部位,拇指可以在背侧,也可以在掌侧,提示钳夹征阳性.钳夹征诊断腕舟状骨骨折,首先由Kondogannis提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有关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目前尚未查到大宗本病例的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一例自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以及回顾文献中关于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报道进行分析,找到该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和治疗寻找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内固定加带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骨瓣植入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加带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骨瓣植入治疗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16例。结果 15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全部达优良,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腕舟状骨骨不连,采用带蒂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为腕舟状骨不连提供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环锯切骨融合距舟关节治疗距舟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对邻近关节的影响。
方法 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对应用环锯切骨融合距舟关节治疗距舟关节疼痛的24例资料完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11例;年龄37~72岁,平均45岁;创伤后距舟关节炎15例,风湿性关节炎6例,退变性关节炎3例。应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Graves评分对患足功能、疼痛及对周围关节的影响进行评价。
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20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部刀口皮肤边缘坏死,经换药延迟拆线3周愈合。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5.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4.5分,术后优良率为87.5%;VAS疼痛评分从术前8.1分下降至术后2.4分。患者主观在疼痛感受、外观变化、行走距离、穿鞋体验方面均有改善。23例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23例完全融合(成功率95.8%),1例未融合患者使用大一号环锯经取髂骨骨柱回植融合。Graves评分显示1度改变8例,2度改变1例。
结论 环锯切骨融合距舟关节创伤小、融合效果满意,对治疗单纯性距舟关节疼痛性病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腕舟状骨骨折是腕骨中最常见的骨折,占腕骨骨折的82%~89%[1],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一般由手背伸时跌倒所致。由于腕舟状骨的大小、形态和关节内的位置,以及其脆弱的血供,其骨折后难以获得稳定的固定,近折端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并发症较多。对于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一直是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