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当前的文化嬗变与体育教育理念的变革,正处于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现代性文化理性缺失、后现代文化认识模糊状态的时期,而置身于这一文化嬗变中的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与研究范式惟有以人的发展为教学向导、以文化的不断创新为终极价值尺度,才能找寻价值理念的应然逻辑、追问应然的目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万平  董嵩 《科技促进发展》2010,(1):I0032-I0032,I0018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主要部分,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高效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机制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机制及思考意见,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创新团队是高校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在科研队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是高校培养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团队资金不足等问题,缺乏顶层设计与有效管理,需要地方高校创新团队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团队文化建设,以促成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建构与发展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本人认为,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是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核心理念,凸显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目标理念,回归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创新创业人才的大本营,如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由于大学生“双创”能力涉及面比较广,各地区高校办学理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模式。基于OBE教育理念内涵,针对当前高校“双创”能力培养现状,多维度提出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综合院校教育类学生的发展和培养确立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是现阶段综合院校师范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内涵,也是高等师范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因此,必须调整高等师范教育目标和课程结构,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教学,增强指导性、渗透性和示范性,努力提高教育类学生的教育能力和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全实践教育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使幼教工作者紧缺现象得到了缓解。但是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幼教工作者在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尤其是面临复杂情况时的应对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下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凸显出来的培养目标的强功利性和办学思路的短视性、培养过程与课程体系建构的滞后性突出、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及反思。改革现有的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树立全实践教育理念并在人才培养过程全程贯彻,通过改变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建构完善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课程体系及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是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应用型、国际化本科人才为目标导向,以"四双"人才为培养特色,以海外实习就业为建设亮点,以文化传承为历史使命,尝试通过"三联式"为途径的"E+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工科为主体办学环境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理念"一词包含"理想和信念"两层意思,信念是基础,根据信念确定的远大目标即为理想。大学应该具有理想主义气质,会冥想、会思辨、会行动,方能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大学校长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为大学"注魂",有灵魂、理念支撑的大学才能培养出有理念的人才。中国的大学当前应该尽快在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念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前的发展需要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来提供动力,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该文就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进行了探讨。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阶段所使用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是无法满足当前环境需求的,因为是在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当经济模式出现了变化,制度也应该随之改变,以适应其需求,这就是要求创新。可是因为我国长期使用传统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惯性,那么要想对其进行创新,必然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创新实践活动为牵引深化军校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当前军队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中凸显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创新实践活动对实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最后探讨了创新实践活动与实验教学改革相结合的方法,为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单纯的依靠学生流动实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高职国际化人才的本土培养模式,即通过本土多元文化的创建来实现高职国际化人才的本土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的成功模式即TAFE模式,根据中国本土经济与文化特征以及宁波的经济环境,多维度地创建国际化培养的环境,实现了国际化人才的本土培养的实践和探索,对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模式和推广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分阶段实现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从量上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发展,从质上也开始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同时,高等教育也从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展、优秀文化传承、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各项国家战略的实现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发展,聚焦人才培养根本,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用人制度改革逐渐向科学化、市场化目标转变,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也趋向多元化,体育类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通过剖析当前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只重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重运动技巧的操练,而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之现状,以"跳出就业看就业"的视角,分别从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社会服务等层面进行探究。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体育类院校应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修正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主动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潮之中。  相似文献   

15.
图书情报人员现代创新意识教育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图书情报人员进行现代创新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创新意识教育必须结合图书馆员工队伍的实际情况,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讲求实效,要把员工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正视员工利益与图书馆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有利于多样化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积极推进"订单培养"合作教育、校-校合作教育以及多样化合作教育模式,密切了校企联系,形成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局面,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背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探讨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育教学模式过程中,如何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创新变革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近期和远期效果进行模式识别和跟踪评价,找出隐藏于大数据中的规律,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对接,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国科普人才建设现状发现,中国科普人才队伍的总量与结构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科普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求,必须正确认识科普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组织建设基础着手,加快发展科普人才教育,抢占世界高端科普发展制高点,创新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构筑协同创新人才共同体建设,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一支军队要胜战打赢,人才队伍的军事能力是核心所在。从战场战位需求上看,强化智能、制胜未来,需要加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能力的培养;锤炼技能、胜任战位,需要加强指挥能力、操作能力、协同能力的培养;夯实体能、适应战场,需要加强运动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培养。军队院校是打仗人才培养的源头和主渠道,只有深刻理解九种军事能力的内涵要义,紧紧围绕能力生成要素条件,准确把握各类学员的差异关系、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关系,才能有效把学员军事能力培养落实到办学育人全过程各领域,真正让培养的人才成为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尖兵。  相似文献   

20.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大格局出发,反思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加强专业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