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露钢  刘威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3):221-221,225
目的总结肺癌起源的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搜集本院17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的CT资料,就瘤灶的位置、形状、大小、密度、增强及周围水肿情况作一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CT平扫发现转移瘤39个,结合研究病例中12例增强扫描CT片,共发现57个。幕上41个,幕下16个。形态为囊性19个,囊实性7个,实性病灶29个,片状低密度灶2个。最小病灶为点状,最大病灶约7.5cm×6.3cm。平扫发现的11个实性病灶等密度4个,高密度3个,低密度4个。对12例附有增强CT扫描片进行分析,在平扫中发现的15个实性及囊实性病灶中,轻度强化7个,中度强化6个,明显强化2个。同时发现平扫中未能显示的转移瘤18个,均成结节状。综合平扫及增强CT片,转移瘤瘤周水肿情况为无水肿23个,轻度水肿12个,中度水肿17个,重度水肿5个。多发或并发多种形态并存的转移瘤病例12例。单发病例5例。结论肺癌脑转移瘤大多具有多发或多种形态并存的CT特点,增强扫描可以增加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丘脑及基底节区肺癌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②方法 对7例经临床证实的丘脑及基底节脑转移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7例均来自于肺癌转移。5例转移灶位于丘脑,2例位于基底节区。6例表现囊性病灶,注药后囊壁明显强化,厚薄不均,内缘毛糙,外缘光整。1例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状转移,增强后明显强化。7例中5例病灶周围伴有明显水肿,1例水肿较轻,1例无明显水肿。④结论 囊性脑转移为丘脑及基底节区肺癌脑转移瘤的影像学主要特征,结合,临床肿瘤病史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囊性脑膜瘤6例CT表现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囊性脑膜瘤的CT平扫、增强表现,采用Nauta分型标准进行分析。结果6例囊性脑膜瘤CT均表现为囊实性占位灶,发病部位均位于脑外,病灶紧贴硬脑膜,病灶实性部分的密度较均匀,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囊液部分无强化。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显示囊性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瘤周改变,有助于囊性脑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囊性脑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囊性脑膜瘤的MRI平扫、增强表现,采用Nauta分型标准进行分析.结果:15例囊性脑膜瘤MRI均表现为囊实性占位灶,发病部位均位于脑外,病灶紧贴硬脑膜,病灶实性部分的MRI信号较均匀,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囊液部分无强化.11例见脑膜尾征.Nauta Ⅰ型1例,NautaⅡ型12例,NautaⅣ型2例.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囊性脑膜瘤的脑膜瘤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囊性脑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韩向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53-3754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脑转移瘤患者的CT影像特征。结果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25例,单发12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岁~60岁,原发病灶多来自肺癌。CT特征为脑转移瘤幕上多见,大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多为略低密度结节,伴有出血、坏死、囊变,一般无钙化,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灶周水肿显著。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大小与水肿程度不成比例。结论 CT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肺癌发生脑转移患者84例,均先后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检出率,对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总病灶检出数为178个,MRI为16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单发病灶21例,多发病灶63例。MRI能明确脑转移病灶大小、形态、水肿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且能辅助分辨不同病例类型的转移病灶。结论 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有完整临床和CT图像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透明细胞癌,并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 12例肿瘤发生的平均年龄约48岁,8例表现为I期病灶(75%);肿瘤均为单侧发生,平均最大径约11.6cm;肿块均呈囊性病灶伴发实性突起改变,单房囊实性10例,多房囊实性2例;9例病灶边缘清晰光整;囊性部分平均CT值约18HU;11例病灶实性突起呈偏心性附壁生长,6例病灶实性突起数目≤3个;增强后实性突起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本组2例病灶伴发子宫内膜异位;5例病灶伴发腹水。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诊断.结论肿瘤实性成分较多、有明显强化的壁结节、囊壁不规则增厚以及大囊附近多个子囊的出现提示粘液性囊腺癌的诊断;若同时出现胰周淋巴结肿大及肝内转移灶,则更有助于良、恶性粘液囊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囊性脑转移瘤诊断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对未查出原发肿瘤的单发囊性病灶,为了提高囊性胸转移瘤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91年3月~1995年9月,CT诊断的4例病人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35~55岁。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加重、失误、视物模糊。4例中有3例有原发肺癌病史,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另一例手术治疗证实,病理诊断均为转移性腺癌。二、CT表现病灶表现为边缘清楚圆形的囊性低密度,最大为4.5X4.8cm,最小为2.5X2.6cm。囊壁均有明显的环状强化影。2例囊内可见出血灶,并有液平面形成。病灶周围可见轻或中度…  相似文献   

10.
王志辉  粟浩 《中外医疗》2012,31(7):184-184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31例,单发17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原发病灶多来自于肺癌,CT特征为:脑转移瘤幕上多见,大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多为略低密度结节,伴有出血、坏死、囊变,一般无钙化,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灶周水肿显著,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大小与水肿程度不成比例。讨论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志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40-1241,1244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的CT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分析31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外伤性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31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7例,表现为与大脑镰形态相似但较正常结构宽大的高密度影,呈细条状、宽带状及剑形高密度影,硬脑膜侧平直,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9例,表现为片状、新月形、扇形高密度影,大脑镰并有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表现为镰刀形或"Y"字形高密度影。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特殊硬膜下血肿,具有特殊的CT征象,结合薄层、冠状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CT复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10-112
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日~2016年10月20日至我院就诊的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8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得知,单侧病变57例,双侧病变41例;其中单纯大脑镰血肿14例,小脑幕血肿14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16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且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7例。该类疾病患者以条带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为主要的影像学特征;新月形、片状可为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形状;诊断准确性为92.86%。结论对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CT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做好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工作,以免与其他疾病相互混淆,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11C-胆碱(11C-choline)与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的对比研究,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21例肺癌患者行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分别分析11C-胆碱及18FDG PET/CT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瘤/非瘤(T/N)组织,对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肺癌患者中,17例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表现为代谢增高(80.9%).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明显低于18FDG PET/CT显像结果(P<0.05);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与18FDG PET/CT显像呈正相关关系(r=0.57和0.52,P=0.007和0.016); 11C-胆碱PET/CT显像中SUV、T/N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99、0.45 ,P=0.008 4、0.039),18FDG PET/CT显像中SUV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68 ,P=0.000 7),而18FDG PET/CT显像T/N与病灶大小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C-胆碱反映肿瘤细胞细胞膜的合成情况,在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荣  付兵  曹瑛  彭竹琴  闵维阳 《四川医学》2012,33(10):1830-1832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CT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近2年经部分手术病理及DSA证实的25例DVA,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检查,DSA检查6例,回顾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上15例,幕下10例;CT检查9例,合并脑出血3例,有4例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密度改变,2例增强扫描见线条形异常增强血管影;MRI能清楚显示所有病变,T1WI、T2WI表现为线条形异常信号2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增强扫描明显显示增粗髓质静脉及引流静脉,部分呈典型的"海蛇头"、"水母头"、"星簇状"等表现;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到脑表面静脉窦10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幕下10例汇入到脑表面静脉7例,汇入到四脑室膜下静脉3例。结论 CT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对99%的DVA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故MRI检查能替代CT和DSA成为DVA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脑转移瘤PET/CT、CT增强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CT增强及MRI检查诊断为脑转移瘤并经临床放疗或化疗后证实的患者共18例,对PET/CT检查中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18例经临床治疗后证实为脑转移瘤的病例,共发现脑转移病灶51个,PET/CT与增强扫描及MRI结果一致的病灶共42个,PET/CT检查误诊为其他病灶2个,误诊病灶数达3.9%(2/51),漏诊病灶7个,漏诊病灶数达13.7%(7/51),总共误诊及漏诊病灶数为9个,占所发现脑转移灶总数的17.6%。结论受大脑皮层基础代谢较高、PET分辩率及转移瘤病灶性质等因素的影响,PET/CT检查在诊断脑转移瘤方面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如果联合CT增强及MRI检查,则可以明显降低脑转移瘤病灶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6.
何永新  袁新  刘子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587-1590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肺隔离症CT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2例肺隔离症中,11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9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位于右肺下叶。呈囊性病灶3例,囊实性病灶7例,实性病灶2例。病灶周围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9例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其中发自胸主动脉7例,腹主动脉2例,CTA清晰显示了其起源、形状及走形。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能很好的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本病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探讨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痛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分析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及2例肺脏泡状棘球蚴病螺旋CT表现。结果2例肺泡状棘球蚴病CT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边缘清楚,未见钙化影。9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中5例表现为中心以实性为主周围伴有多发性小空泡征的圆形、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其中3例囊肿壁有不同程度环形钙化。2例为实性病灶,部分囊壁环形钙化,囊内无小空泡征(小囊肿)。2例CT表现为斑块状低密度影,分界不清,中间散在分布斑点钙化影。结论螺旋CT可以很好显示肝肺泡状包虫病病灶,对肝肺泡状包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4例,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9例,稍低密度4例,稍高密度1例,2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1例呈明显强化,3例呈轻中度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粟粒性肺结核、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和粟粒性肺转移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0例粟粒性肺结核、32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33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的螺旋CT图像资料,观察肺粟粒结节的形态、分布、大小、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CT图像上,40例粟粒性肺结核中,结节均匀分布34例(85.0%),大小一致35例(87.5%),密度均匀33例(82.5%),磨玻璃征31例(77.5%);32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中,中下肺分布27例(84.4%),大小不一致23例(71.9%),密度不均匀26例(81.3%),支气管充气征13例(40.6%);33例粟粒性肺转移瘤中,中下肺分布29例(87.9%),大小不一致28例(84.8%),密度不均匀29例(87.9%),克氏线19例(57.6%)。结论粟粒性肺结核、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和粟粒性肺转移瘤在结节分布、大小、密度等方面螺旋CT表现特征明显不同,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三种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