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肠内营养的患者纳入试验组,进行集束化干预策略:充分的风险评估,适当的肢体约束,妥善有效固定,加强沟通,适度的镇静镇痛,规范的护理操作与流程,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将同科室采用常规肠内营养管道护理方法的80例肠内营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15.0%,试验组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明显降低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我院NICU自2007年开展了强化防脱管护理,分析之前与之后各t年(分别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非计划性拔管病例。结果第一阶段非计划性拔管19例,发生率为8.64%,第二阶段非计划性拔管9例,发生率为3.75%,第二阶段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第一阶段(P〈0.01)。结论针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原因给予综合性强化防脱管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改善NICU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医学科(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 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降低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二者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09±3.61)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37±3.42)d,对照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11±3.70)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40±3.4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15.00%;对照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14例,发生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2例,发生率5.00%;对照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6例,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贺成香 《吉林医学》2014,(7):1507-1509
目的:对研究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脑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强化防脱管护理。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导管滑脱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导管滑脱率为2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2%,试验组患者的舒适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防脱管护理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较小,能够使其导管滑脱率降低,安全可靠,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ICU时间先后顺序,将321例ICU患者分为实验组(161例)和对照组(16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时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穿刺点感染、血栓、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杨裕珍  刘辅兰  汪莹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456-245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非计划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机ICU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UEX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7、88.412,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诱发导管堵塞并发症中的应用,为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以PICC留置期间患者导管堵塞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置留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运用循证护理的试验组血管堵塞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下降,留置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领域,可明显减少经PICC置管诱发导管阻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中均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依从率、意外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袁金玲 《中外医疗》2016,(16):147-149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非计划性脱管和拔管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6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需要行IABP治疗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该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脱管及拔管比例及两组IABP治疗时间及因导管问题引起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脱管﹑拔管的比例分别为2.5%和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ABP治疗时间为(128.6±25.1)h,长于对照组的(103.5±23.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因导管问题引起死亡例数为1例,比例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主动脉球囊反博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非计划性脱管﹑拔管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导管平均滞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导管平均滞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置管护理基础上,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置管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汤翠  卢莉 《当代医学》2016,(15):113-114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以及预防性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68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试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输液外渗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调查患者输液外渗原因.结果 试验组有1例输液外渗病例,发生率为2.9%;对照组有6例输液外渗病例,发生率为17.6%,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29例,满意度为85.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11例,满意度为32.4%,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过硬、护理人员心理素质较差、药物性质不同都是导致输液外渗的原因.结论 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脑梗塞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按脑梗塞病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针对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脑梗塞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ICU患者中对非计划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谵妄、呼吸机相关肺炎及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谵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患者护理有助于减少非计划拔管,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龚红政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58-158,160
目的研究分析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的预防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我院强化防脱管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导管滑脱率降低,患者舒适度提高,焦虑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预防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其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弹力网套在固定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及针柄,再用日期贴固定Y形管,进行输液的同时将头皮针插入肝素帽用输液贴固定;试验组46例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长约8cm的弹力网套固定,防止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留置期间套管针脱落及由于拉扯引起的并发症。结果对照组留管时间2-4d,平均2.5d,有3例并发轻度静脉炎,5例出现堵管,有6例并发意外脱管。试验组留管时间2-7d,平均5d,有2例出现堵管,1例意外脱管及无并发静脉炎。结论试验组使用弹力网套固定静脉留置针使老年患者的置管时间延长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少了老年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148-114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将140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二次置管率,膀胱残余尿量≥100m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患者尿管实施全程护理干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11日-2016年11月11日到本院进行住院治疗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2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研究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穿刺侧肢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置管方式一次成功穿刺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穿刺侧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专业的静脉留置针操作和理论培训,加强输液不良反应静脉炎的风险意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置管方式一次成功穿刺率;有效的封管方式及导管护理方法、输液顺序的合理安排等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喜疗妥的运用减轻了患者穿刺侧肢疼痛,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转好,这些措施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促进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维度安全管理在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多维度安全管理实施前(2017年6月—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月—7月)于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复苏室接受复苏的全麻手术患者各110例纳为研究样本,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静脉输液,实施前后复苏患者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试验组接受多维度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全麻手术病例的麻醉复苏室安全输液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麻醉复苏期静脉输液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多维度安全管理模式开展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护理,可显著提高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质量,降低静脉输液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