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够向中胚层起源的各类细胞分化,目前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然而MSCs在体内存活时间短,其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就基因修饰后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是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来源丰富,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取材方便,对人体创伤小,并且具有同其他干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干细胞等)类似的多向分化潜能。心肌梗死是目前人类疾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病种,细胞治疗在这一领域中有很高价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取材方便及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对心肌保护机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危重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以归巢至肺脏并长期地定植,通过诱导分化,进行组织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受到损伤时释放,分泌大量免疫和营养相关的生物活性因子.在免疫调节中,抑制受损组织的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逃避自身免疫,是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的基础,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到达损伤的胰腺组织,分化为胰腺干细胞,对损伤的胰腺进行修复。本文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胰腺炎的损伤修复进程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动物模型及少量非随机临床试验证明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具有治疗急性及慢性肝损伤的功效。然而尚无关于hBMSC治疗暴发性肝衰竭(FHF)的研究,尤其是使用大型动物(猪)模型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移植hBMSC到肝门静脉系统中用于治疗猪暴发性肝衰竭的安全性、疗效及相关的潜在机制。注射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最早起源于早期中胚层,能够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在成体骨髓、牙髓、脂肪组织、脐带等组织中分离[1]。与其他组织来源的MSCs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是从人脐带的华通氏胶(WJ)、人脐带血、人脐带血管周围组织、羊膜中分离出来的间充质干细胞,取材简单,来源广泛,基本不受伦理学的限制,具有免疫原性低、免疫调节能力强、更易体外扩增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胚胎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的优点,逐渐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种子细胞[2]。  相似文献   

7.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是从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的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近年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营养机制和分化为肝实质细胞等修复肝组织,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将成为临床治疗肝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间充质干细胞在肝损伤条件下,归巢到损伤肝脏并分化为肝实质细胞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是目前治疗晚期脂肪性肝病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提高肝病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以及降低治疗成本均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晚期脂肪性肝病引起的不可逆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以及用于治疗的细胞来源、治疗的修复机制、细胞移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7,(1)
目的 构建Bcl-2基因修饰慢病毒质粒,建立稳定表达Bcl-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探讨Bcl-2基因修饰的骨髓闸充质干细胞治疗ALF的可行性。方法 PCR合成Bcl-2基因片段并插入GV287空载体后扩增进行慢病毒包装,使用Bcl-2慢病毒液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单纯未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观察移植后大鼠存活情况及其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得到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成功分离Bcl-2基因DNA片段并构建Bcl-2基因重组慢病毒质粒,并成功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经荧光显微镜检测GFP荧光及免疫印迹蛋白检测,转染后细胞可高表达Bcl-2基因,转染后细胞状态较好,可进行移植实验;模型鼠经过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于细胞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冰冻切片病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定植到损伤肝脏组织。结论 初步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归巢,并且能发挥一定程度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能在多种诱导条件下形成心肌细胞。化学因素:化学小分子可以通过改变间充质干细胞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等表观遗传特性;物理因素:电磁场和力学因素可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因素:生长因子、激素等对心肌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等这些诱导条件,在体外环境下成功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该文阐述不同的诱导条件对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和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KT基因转染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兔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修复作用。方法:构建AKT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羊水间充质干细胞;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组:低糖型培养基(LDMEM)组、B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AF-MSC)组、C组:AKT-转染羊水间充质干细胞(AKT-AFMSC)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开通前在梗死区及周边心肌外膜按分组直接注射0.2ml:L-DMEM、AFMSC、AKT-AFMSC。术后21d比较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坏死区范围及病理变化。结果:与L-DMEM组、AF-MSC组比较,AKT-AFMSC组LVEDd[(16.37±0.84)mm、(15.06±1.01)mm比(13.51±0.85)mm]显著减小,LVFS[(29.18±2.36)%、(33.65±2.81)%比(36.89±3.02)%]、LVEF[(58.62±3.47)%、(67.42±3.03)%比(72.02±2.89)%]显著提高(P<0.05或<0.01)。AKT-MSC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L-DMEM组和AF-MSC组[(18.1±1.2)%比(37.3±2.1)%、(26.6±0.7)%,P<0.01];AKT-AFMSC组病理损伤较A组,B组明显减轻。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AKT转染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羊水间充质干细胞更强的修复损伤心肌、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怡钧  马聪  李宗林  肖楠 《山东医药》2023,(24):101-106
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DBD)是糖尿病(DM)在泌尿系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等诸多下尿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抗胆碱能药物、β3受体激动剂、α1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咖啡因、肌苷等西药是DBD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此类药物的研究和探索也是最早最多的,已在临床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以缩泉丸、木樨草素、葡萄籽提取物、车前子提取物、萝卜硫素、薄荷醇等为代表的中药方面的探索也在逐渐加快步伐,这类药物把控好使用的安全剂量后,未来有望在DBD的临床治疗上得到极大的应用;低能量冲击波、神经刺激法、电针等物理疗法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正在一步步地被证实是除药物疗法外很重要的一类DBD治疗方法;包含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新生儿膀胱间充质干细胞等在内的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其在DBD的基础实验中表现出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是有相当大的应用前景的;还有几种比较特殊的治疗,包括肉毒梭菌毒素A、人干细胞白血病基因、七甲川吲哚类花菁染料等,还需要更多的实验验证来说明其对DBD的疗效。各类治疗方法都在不断开展的实验研究中逐渐...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向性、自我更新细胞,有组织再生的潜能;在不同条件的诱导下能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肌肉、脂肪和神经元等多种组织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如对B细胞抗体的产生,T细胞亚型的转变,及同种异质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性的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有基因传递的潜能。本文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和多种临床潜能。  相似文献   

15.
刘安  陈余清  沈园兵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9):1497-1501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是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迄今其病死率仍高达40%.创新治疗是需要的.近年来,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鉴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修复、抗炎、免疫调节及抗氧化功能,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并在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然而,其具体治疗机制仍不明,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其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病症,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亟待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将从抗炎、抗凋亡、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方面总结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机制以及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的一类干细胞,由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改善心功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进行研究,在最新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治疗机制、移植途径、尚存的问题等方面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现状进行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的一群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研究。文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抗肝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减轻肝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4月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8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内毒素组(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剂量组(C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剂量组(D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E组)。于造模后6、24、72小时,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取肺组织,测定肺湿质量/干质量。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的24小时组死亡1只,两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肺组织SOD的活力明显增高,MDA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病理明显的改善,肺湿质量/干质量降低。正常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能力有关。不同种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未见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