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独特型抗体对小鼠移植低免疫反应状态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独特型抗体对小鼠移植耐受的诱导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脾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同种异品系抗体(Abl),Abl交联KLH后,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Ab2),以此为移植受体,观察Ab2对小鼠心脏移植耐受的诱导作用。结果:Abl交联KLH和弗氏佐剂免疫可有效地诱导Ab2,与对照组相比,Ab2诱导组的小鼠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移植前在受体体内诱导产生以移植物抗原为模拟抗原的Ab2,可以对小鼠特异性低免疫反应状态起到有效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独特型抗体诱导对小鼠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雁灵  李开宗  窦科峰 《医学争鸣》2001,22(17):1569-1571
目的 探讨抗独特型抗体诱导对小鼠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小鼠脾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同种异品系抗体(Ab1),Ab1交联KLH后,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抗独特克隆抗体(Ab2),以小鼠皮片移植、诱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等实验方法,观察Ab2诱导对小鼠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Ab2诱导组的小鼠的免疫学检测指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移植前在受体体内诱导产生以移植物抗原为始动抗原的抗独特型的抗体,可以有效诱导特异性低免疫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3.
杨雁灵  李开宗  窦科峰 《医学争鸣》2000,21(12):1530-1532
目的 探讨抗独特型诱导对小鼠异位心肌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C57BL/6小鼠脾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同种异品系抗体(Ab1),Ab1交联KLH后,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Ab2),作为受体,观察Ab2对小鼠异位心肌组织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Ab1交联KLH和弗氏佐剂免疫可以有效诱导抗独特型抗体(Ab2),和对照组相比,Ab2诱导组的小鼠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和鉴定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内影像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 (Ab2 )。方法 用鼻咽癌单抗 (Ab1)免疫小鼠 ,免疫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 / 0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系。用SandwichELISA和结合抑制试验筛选阳性克隆。为进一步证实Ab2是否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的内影像 ,用Ab2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 ,以ELISA和竞争抑制试验检测Ab3。用迟发性变态反应和T细胞增殖试验检测Ab2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选用两株抗鼻咽癌单抗FC2、HNL5 (Ab1)为免疫原 ,制备两株抗相应Ab1独特型的抗独特型抗体 2H4和5D3(Ab2 )。 2H4、5D3能分别与FC2、HNL5特异性结合 ,并能抑制相应Ab1与靶细胞HNE2的反应 ,诱导产生能与相应Ab1竞争结合靶抗原的抗抗独特型抗体 (Ab3)。并能诱发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和细胞增殖反应。结论 抗独特型抗体 2H4、5D3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的内影像 (Ab2 β) ,能模拟鼻咽癌相关抗原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用抗人鼻咽癌单抗FC2 ,HNL5 (Ab1)分别免疫Balb/C小鼠 ,制备了两株抗独特型抗体 2H4和 5D3(Ab2 )。结果显示 :2H4和 5D3分别与FC2和HNL5特异性结合 ,抑制Ab1与靶细胞的反应 ,诱导产生能与相应Ab1竞争结合靶抗原的抗抗独特型抗体 (Ab3) ;并能诱发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和细胞增殖反应。表明 2H4和 5D3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的内影像 (Ab2 β) ,能模拟鼻咽癌相关抗原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一、基础医学研究 1.鼻咽癌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及主动免疫机制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研究人员根据Jerne免疫网络理论,首先用小鼠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以鼻咽癌细胞株为免疫原,制备了一系列抗鼻咽癌的单抗(Ab1)。再用与钥孔(虫戚)血兰素的交联物抗体为免疫原和小鼠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作用与Ab1的V区的抗独特型抗体(Ab2),并证实其中某些Ab2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的内影像(Ab2β),以此抗体(Ab2)免疫小鼠,诱导与鼻咽癌细胞发生特  相似文献   

7.
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内影像的抗独特型抗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抗人鼻咽癌单抗FC2,HNL5(Ab1)分别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两株抗独特型抗体2H4和5D3(Ab2)。结果显示:2H4和5D3分别与FC2和HNL5特异性结合,抑制Ab1与靶细胞的反应,诱导产生能与相应Ab1竞争结合靶抗原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b3);并能诱发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和细胞增殖反应。表明2H4和5D3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的内影像(Ab2β),能模拟鼻咽癌相关抗原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建立混合胸腺移植模型,对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混合胎胸腺移植3个月后,进行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宿主骨髓源细胞在胸腺移植物内的分布情况.利用脾细胞过继转移,观察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受者脾细胞,能否将耐受状态过继转移至正常BALB/c小鼠.结果混合胸腺移植3个月后,受体外周血白细胞中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率为(2.83±0.20)% ,与正常BALB/c小鼠相比,相差不显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移植胸腺内宿主源MHC-Ⅱ分子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髓质,并具有典型树突样外观.将对F344大鼠皮肤已产生耐受的脾细胞,过继转移至免疫健全的BALB/c小鼠,可特异延长胸腺供体来源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结论通过胸腺移植诱导的免疫耐受,主要是以胸腺内的中枢排除机制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为主,而且此种耐受具有一定的"可转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单克隆抗体于小鼠肿瘤模型,通过诱发产生抗独特型免疫应答而获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经微球包裹识别MUC-1抗原的小鼠单克隆抗体CS20免疫小鼠,观察其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并通过小鼠乳腺癌模型,验证CS20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CS20治疗组可激活小鼠体内的抗独特型免疫网,产生高水平的Ab2和Ab3,且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甚至消失。结论 抗体CS20可以诱导抗独特型抗体以及抗一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增强体液免疫应答。CS20抗体对荷MUC-1阳性乳腺癌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LCL)抗独特型抗体3F6和其单链抗体(3F6SeFv)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以证明其作为抗SCLC疫苗的可行性。方法3F6和3F6SeFv(Ab2)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抗血清中Ab3结合SCLC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NCI-H128抗原)的能力,用竞争Western blot检测Ab3与2F7竞争结合NCI-H128抗原的能力。以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3F6及3F6SeFv诱发细胞免疫应答的潜能。结果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均证明,3F6和3F6SeFv免疫同系小鼠所产生的Ab3能特异的与NCI-H128抗原相结合,与对照血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有很强的与2F7(Ab1)竞争结合靶抗原的能力。在DTH反应中,3F6和3F6SeFv所致小鼠足垫肿胀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证明,用3F6和3F6SeFv免疫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再次刺激有明显的增殖反应,与阴性肿瘤细胞对照组和阴性抗体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独特型抗体3F6和3F6ScFv均有模拟SCLC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的能力,成功诱导了相应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抗SCLC疫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系或同种胸腺与异种胸腺混合移植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而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BALB/c裸小鼠的肾包膜下植入胸腺建立异种、同系与异种混合、同种与异种混合胸腺移植模型。4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受者裸小鼠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了解受者T细胞对ConA以及同种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期。用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中抗DNA自身抗体。结果 胎胸腺移植4个月后,受者裸小鼠中CD3^+CD4^+T细胞重建良好;T细胞对ConA以及无关的SD鼠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强,而对移植胸腺供体来源的淋巴细胞不发生增殖反应;受者对移植胸腺供体来源鼠皮肤移植物不发生排斥,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发生排斥。异种胸腺移植组发生消耗性疾病死亡高,抗DNA自身抗体明显高于混合胸腺移植组。结论 同系或同种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可诱导受者T细胞对供者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BALB/C×C57BL/6)F1代小鼠体内,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浸出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亲代淋巴细胞所致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诱导F1代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多种ANA,免疫小鼠的肾脏有显著的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运用慢性GVHR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小鼠发病迅速,抗核抗体的产生与人SLE相似,有利于实验室进行有关SLE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 抗独特型抗体的概念及分类Jerne于1974年首先提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可被体内一系列独特型抗体-抗独特型抗体免疫网络调节[1]。独特型是指抗体分子超变区所具有的特殊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位于抗体的抗原结合位及其邻位。抗体既能通过其抗原结合位识别结合抗原,也能通过其独特型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抗独特型抗体(Anti-Idantibody)。为表达简便起见,常将针对始动抗原的特异抗体称为Ab1,而针对Ab1上独特型的抗体称为Ab2。由于Ab1的独特型能被Ab2识别,所以Ab2可特异性地与Ab1结合,起着调节Ab1的作用。Ab2本身的独特型又可诱发Ab3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联合抗Tim-1/抗CD45RB抗体诱导的移植耐受中调节性B细胞(Bregs)与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关系.方法 建立BALB/c小鼠到C57BL/6小鼠的同种胰岛移植长期耐受模型,将长期耐受小鼠(LTS)的B细胞过继输注至接受胰岛移植的B细胞缺陷小鼠(μMT-/-)体内,或加用抗CD25抗体(PC61)去除CD25+ Treg细胞,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oxp3+ Treg数量变化.将CD4+ Foxp3-GFP-T细胞与Bregs细胞联合过继输注RAG小鼠体内,检测Foxp3+GFP+T细胞的扩增情况.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在双抗体治疗的同时加用抗CD20抗体祛除B细胞,观察对Tregs数量的影响.结果 继承性转移长期耐受小鼠的Bregs可诱导83.3%的小鼠长期耐受,但加用抗CD25单抗后,胰岛移植物在较短时间(MST=20 d)内全部被排斥;继承性转移长期耐受小鼠Bregs可使Tregs数量明显增加(P<0.01),并且可诱导CD4+ Foxp-T细胞表达Foxp3;用抗CD20抗体祛除B细胞后,双抗体诱导的皮肤移植受体小鼠体内Tregs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在双抗体诱导的移植耐受中,Bregs可能通过促进Tregs生成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耐受T细胞抑制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物的排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T细胞缺乏或T细胞成功重建的情况下对异种移植物排斥的作用。方法在无胸腺裸小鼠、通过混合胸腺移植重建T细胞后裸小鼠和正常免疫健全小鼠分别进行F344大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ConA增殖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其体外功能状态。结果 在没有清除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情况下,正常无胸腺BALB/c裸小鼠上移植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发生了排斥,平均存活时间为(20.50±2.38)d;而在裸小鼠左肾包膜下移植的F344胎大鼠胸腺组织,却能够正常发育,并有效重建了受体的T细胞免疫,而且诱导了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结论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异种移植物的排斥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组织对NK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T细胞可抑制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排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LCL)抗独特型抗体3F6和其单链抗体(3F6 SeFv)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以证明其作为抗SCLC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3F6和3F6 SeFv(Ab2)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抗血清中Ab3结合SCLC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NCI—H128抗原)的能力,用竞争Western blot检测Ab3与2F7竞争结合NCI—H128抗原的能力。以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3F6及3F6 SeFv诱发细胞免疫应答的潜能。结果 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均证明,3F6和3F6 SeFv免疫同系小鼠所产生的Ab3能特异的与NCI—H128抗原相结合,与对照血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有很强的与2F7(Abl)竞争结合靶抗原的能力。在DTH反应中,3F6和3F6 SeFv所致小鼠足垫肿胀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证明,用3F6和3F6 SeFv免疫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再次刺激有明显的增殖反应,与阴性肿瘤细胞对照组和阴性抗体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独特型抗体3F6和3F6 ScFv均有模拟SCLC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的能力,成功诱导了相应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抗SCLC疫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稳定分泌具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抗原内影像的抗独特型(αId)人单抗(Ab_2β)的基础上,用纯化的αId人单抗免疫6只BALB/c小鼠和2只大耳白兔,均有效地诱导产生特异性的抗HFRSV抗体(Ab_3)(IFAT),抗体滴度随加强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增高。αId诱导的抗HFRSV抗体与HFRSV野鼠型76/118株和家鼠型L99株均起反应,其中免疫小鼠血清具有一定效价的血凝抑制活性和中和活性。从而进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诱导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在同种异系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的表达及免疫负调节作用。方法 以雌性BALB/c小鼠皮肤为供体,雄性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系小鼠尾—背皮肤移植模型(n=40)。受体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0),实验组每日地塞米松磷酸盐溶液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小鼠移植皮肤排斥反应情况,确定移植皮肤排斥时间;术后第7日切取小鼠移植皮肤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第9日处死部分小鼠,获取脾脏及移植皮肤引流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实验组小鼠移植皮肤的中位生存期为(24±3.062)d,显著长于对照组小鼠的(9±0.816)d (P〈0.05)。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皮肤的排斥反应显著减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脾脏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11b+GR1+ 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下调(P〈0.05)、白介素-10 (IL-10)表达上调(P〈0.05),并伴有趋化因子受体CXCR2和黏附分子CD44、CD62L表达增加(P〈0.05);在引流淋巴结,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11b+GR1+ 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CD4+ T细胞比例及γ干扰素(IFN-γ)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能通过诱导产生MDSCs,使其向移植物局部迁移并作用于CD4+ T细胞,抑制其功能,从而达到减轻移植物排斥反应及延长移植物生存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刘原兴  沈乃营  刘昌  吕毅 《医学争鸣》2009,30(4):301-304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小鼠皮肤移植的免疫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C57BL/6→BALB/c异体皮肤移植模型。以大黄素和环孢素A(CsA)分别灌胃,观察不同药物及药物浓度对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大黄素和CsA对皮肤移植小鼠血浆I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组织学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对移植物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黄素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内IL-2的浓度,同时伴有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的延长,组织学观察发现大黄素可以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强度,其作用表现出量效依赖性,并与CsA具有协同性。结论:大黄素能够减轻C57BL/6→BALB/c异体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强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2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而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BALB/c裸小鼠的肾包膜下植入胸腺,建立异种、同系与异种混合、同种与异种混合胸腺移植模型。4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受者外周血中T细胞,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了解T细胞对刀豆素A(ConA)以及同种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期。术后6个月内比较各组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情况,观察胃的组织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抗DNA自身抗体。结果:胸腺移植后,受者T细胞重建良好;T细胞对ConA及无关的SD鼠淋巴细胞的反应强,而对移植胸腺供者来源的淋巴细胞无增殖反应;受者对胸腺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不发生排斥,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发生排斥。异种组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率高,异种组胃组织有明显的炎性损害,血清中自身抗体明显高,而混合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炎性改变。结论:同系或同种、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可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和防止器官特异性自身体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