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中医经验方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非劣效试验设计,应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6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中药口服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对照组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治疗前、后总体疗效、肠镜变化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在脓血便及大便次数的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具有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愈合质量,缓解其临床症状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气解毒汤内服加中药愈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30例与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中医治疗组患者服用中药调气解毒汤煎剂口服,并应用中药愈肠汤煎剂睡前每日1次直肠滴入;西医治疗组患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一疗程后观察综合临床疗效及结肠镜表现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气解毒汤内服加中药愈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理脾愈疡汤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运用理脾愈疡汤(党参、白术、陈皮、黄柏,补骨脂、防风、诃子、乌梅等)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并配合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理脾愈疡汤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溃疡灵煎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加味溃疡灵煎剂灌肠。每日1次,疗程2个月;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每日4~6g,分4次口服。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5.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味溃疡灵煎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加味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42例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奥沙拉秦钠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白头翁汤加味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7.1%,治疗组有效率为81.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加味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中医经验方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探讨。方法:应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6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中药口服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对照组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含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免疫指标IgG、IgA、C3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gG,C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理可能是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溃疡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治疗左半结肠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4例左半结肠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治疗组予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保留灌肠,每日1剂,每日1次,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灌肠,每次1 g,每日2次,疗程均为45天。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及结肠黏膜病变评分,测定肠黏膜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纳呆、乏力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评分及总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11%和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镜下结肠黏膜病变评分及IL-8的表达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结肠黏膜病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8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能改善左半结肠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黏膜组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肠黏膜IL-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承恩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0):54+56-54,56
目的:探讨自拟结肠汤内服加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子结肠汤口服同时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子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并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奴夫卡因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服白连汤加苦黄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采用白连汤内服,每日1剂,同时用苦黄汤灌肠治疗,每晚1次,保留1h以上才列入观察,疗程3个月;对照组44例,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加灌肠,3个月后复查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服白连汤联合苦黄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结汤加压结肠灌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溃结汤加压结肠灌注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云南白药合甲硝唑注射液加压结肠灌注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X20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与主症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汤加压结肠灌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固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每次0.5g,餐前服用,每天3次;观察组采用固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肠溶片服用方法同对照组,固肠愈疡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Baron评分及WilliamsDAI评分,测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三叶因子多肽(TFF3)及和黏蛋白2(MUC2)水平,比较2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TFF3及MUC2表达明显升高(P0.05),并且EGFR、TFF3及MUC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illiams DAI评分及Baro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的Williams DAI评分及Baro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主症、次症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结肠黏膜机械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多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愈肠汤内服,同时予以石黄汤灌肠和外塞芙蓉叶栓剂;对照组56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加灌肠。两组治疗20d后取标本测定过氧化氢酶(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对照组肠黏膜中MDA水平与治疗组相比明显升高,而肠黏膜中SOD含量较治疗组显著下降。结论内服愈肠汤合石黄汤灌肠加外塞芙蓉叶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以内服自拟补脾愈溃汤加味,并配合中药汤药灌肠,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及强的松片,常规剂量,两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黏膜病变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按照对照、随机的研究方法观察溃炎宁与美沙拉嗪交替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湿热内蕴证型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日灌肠2次,每日午睡前予美沙拉嗪栓1枚研碎后加温生理盐水200 mL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予溃炎宁中药煎剂200 mL保留灌肠。对照组每日灌肠2次,午、晚睡前均予美沙拉嗪栓1枚研碎后加温生理盐水200 mL保留灌肠。保留至少1 h,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0 d,间隔3 d后,再继续下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按照中医证候群分级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及肠镜下黏膜及病理组织好转程度评估疗效。结果:采用溃炎宁与美沙拉嗪交替灌肠的治疗组中医证候群改善程度、肠镜下黏膜愈合程度及炎症指标优于单用美沙拉嗪灌肠的对照组。结论:溃炎宁与美沙拉嗪交替灌肠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湿热内蕴证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口服美沙拉嗪(艾迪莎)每次1.0,每日4次,美常安50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灌肠汤保留灌肠每晚1次,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肠结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肠愈疡汤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炎症性指标血沉、血小板计数等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口服,每日4次,治疗组给予调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方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证候及血沉、血小板计数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在降低证候总积分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52.38%,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92.06%,两组中医证候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腹泻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治疗组在降低血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小板计数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治疗组开始时偶见恶心、头晕等症状,患者均可耐受,未终止治疗。结论:调肠愈疡汤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理肠汤口服结合溃疡灵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的IL-6、IL-10的表达情况。方法将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理肠汤口服及溃疡灵灌肠;对照组给予虎地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IL-6、IL-10在治疗前后的表达。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腹泻、脓血便、腹痛等主要临床症状(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IL-6的阳性表达率、提高IL-10的阳性表达量(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肠汤口服结合溃疡灵灌肠治疗U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肠黏膜炎症,降低肠黏膜IL-6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榆结肠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口服美沙拉嗪的同时给予参榆结肠康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榆结肠康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经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金双歧片),每次2粒,每日三次,疗程一个月。对照组:口服氟哌酸胶囊每次2粒,每日三次;柳氮磺胺吡啶栓,1.0g,每日二次灌肠,疗程一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愈汤口服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g,1 d 4次;联合三黄汤(黄芩、黄柏、黄连)200 mL 保留灌肠,每晚1次。治疗组给予肠愈汤(黄芪、党参、白术、白及、地榆、槐花、蒲黄炭、红藤、仙鹤草、木香、厚朴、三七粉、黄连、甘草),1 d 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分服;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60%;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4.30%。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M、IgG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愈汤口服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