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经取代、硝化、还原、环合和氯代反应制得4-氯-6,7-双(2-甲氧基乙氧基)喹唑啉,然后与3-氨基苯乙炔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与盐酸成盐得到盐酸厄洛替尼,总收率约67%(以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计)。其中首次报道了以苯乙酮为原料经硝化、氯化、消除和还原4步反应制得3-氨基苯乙炔,收率约48%。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和优化厄洛替尼的合成工艺,以便于工业化生产。方法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依次通过醛基还原缩合、侧链烷氧基化、硝化、硝基还原和关环等反应步骤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产物总收率约为48.5%,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确证。该路线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进盐酸埃罗替尼的合成工艺.方法 3,4-二羟基苯甲酸经酯化、烷基化、硝化、还原、环合、氯代、氨解、成盐等8步反应得到盐酸埃罗替尼.结果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 HNMR、MS谱确证,总收率54.0%,HPLC测得纯度为99.7%.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安全、操作简便、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和优化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便于工业化生产。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先硝化,后依次脱甲基、侧链烷基化、醛基转化为氰基、氰基氧化成酰胺、还原、闭环、氯代最后与3-氯-4-氟苯胺反应合成了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结果总收率约23.6%,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为目标产物。结论该工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不需过柱,原料价格便宜,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王莉 《今日药学》2011,21(12):741-744
目的 改进和优化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便于工业化生产.方法 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先硝化,后依次脱甲基、侧链烷基化、醛基转化为氰基、氰基氧化成酰胺、还原、闭环、氯代最后与3-氯-4-氟苯胺反应合成了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结果 总收率约23.6%,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为目标产物.结论 ...  相似文献   

6.
以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醚化、硝化、还原、环合、氯化等反应,最后经过一步与间氨基苯乙炔对接得到靶向性抗肿瘤药盐酸埃罗替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登录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维普资讯网检索、收集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报道以皮肤及附件、腹泻和间质性肺炎为多见。结论:临床使用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时应高度重视其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作为挽救方案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采用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NSCLC患者,随访1年,观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其中CR0例,PR 10例(10.42%),SD 50例(52.08%),PD 36例(37.50%),RR为10.42%,DCR为62.50%。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给予化疗,进展后再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者PFS为4.4个月;未间隔化疗直接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者PFS为3.3个月。SD组以厄洛替尼治疗,RR、PFS分别为23.96%(23/96)、3.2个月,DCR为88.54%(85/96),非SD组DCR为52.08%(50/96),前者DCR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NSCLC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率,尤其是可提高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疾病控制率,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吕红琼  谢玲 《北方药学》2018,(1):128-129
目的:对比分析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埃克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分别采用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埃克替尼组疾病控制率与总缓解率分别为45.0%、92.5%,厄洛替尼组分别为35.0%、87.5%,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埃克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埃克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62.5%,埃克替尼组明显低于厄洛替尼组(P<0.05).结论:采用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两者疗效相似,但埃克替尼安全性高于厄洛替尼,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三种EGFR-TKIs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本-效果。方法:效果数据来源于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成本指直接药品成本,运用传统决策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评价三种二线治疗方案的经济性。结果: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组的成本分别为143550.85元、200750.00元和260662.14元,有效率分别为27.27%、25.57%和20.6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4.09%、73.52%和70.56%。结论:埃克替尼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NSCLC效果略优于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且具有绝对的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11.
胡春霞  张锦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84-3486
目的评价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血清癌胚抗原(CEA)及骨桥蛋白(OPN)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5例各期非小细胞肺癌及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CEA,VEGF,CYFRA21-1,OPN检测,并测定单个或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上述各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对鳞癌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分别为(69.4%和86.5%).CEA腺癌敏感性及特异性为最高,分别为(70.3%和91.6%).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4.0%和85.9%),较单项肺癌标志物敏感性明显提高(P<0.05),特异性下降则不明显.结论血清CEA,CYFRA21-1,OPN及VEGF水平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CYFRA21-1对于肺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CEA对于肺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的判定有重要作用.四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项肺癌标志物敏感性明显提高(P<0.05),对于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厄洛替尼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等。方法从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患者应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病变进展、无法耐受的毒副反应,则终止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在应用该药物后的疗效、毒副反应等。结果研究发现,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例患者疾病进展(PD),12例患者疾病稳定(SD),7例患者部分缓解(PR),0例患者完全缓解(CR),治疗有效例数为7例,占总人数的23.33%。在毒副反应方面,患者在用药后,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瘙痒以及皮疹等,程度均不严重,通过相应的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厄洛替尼,有明显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9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放射治疗组(对照组)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8.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吉非替尼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入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47例,给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口服,直至肿瘤进展或病人不能耐受治疗的毒性而中止治疗。至少服药16 wk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总有效率34%[(16/47);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控制率为83%(39/47;CR 1例,PR 15例,稳定23例)。男性组和女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0%和20%(P<0.05), 中位生存期为297 d(118~868 d)。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173 d(59~693 d)。1 a和6 mo生存率分别为 36%和79%。全组病人症状改善率为89%(42/47)。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32%)、腹泻(11%)、恶心呕吐(23%),未发生明显骨髓抑制及间质性肺炎。结论:吉非替尼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轻微,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均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观察组中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完成护理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原始病灶缓解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结论对于行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使患者肺原始病灶缓解总有效率得以提高,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素加卡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泰素加卡铂联合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24 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泰素135mg/m^2加卡铂300mg/m^2联合化疗,间隔28天,重复2-3次,结果:19例初治者和5例复治者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4和40.0%,总有效率为62.5%,中位生存时间为9.2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关节或肌肉疼痛。结论:泰素加卡铁联合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62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28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肝素酶基因阳性表达率89.29%(25/28),3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肝素酶基因阳性表达率89.29%(2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均呈阴性表达。2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素酶基因阳性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高于1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它可能成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三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同期放化疗治疗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至2010年1月,共失访2例,随访率为96.55%(56/58)。全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为10.7个月,中位生存期16.1个月。第一年的总生存率为64.29%(36/56),第二年的总生存率为33.93%(19/56),第三年的总生存率为21.43%(12/56)。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三年的效果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程化放疗同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诊治的58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序贯化放疗)和观察组(后程化同步放疗),每组各29例,对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毒副反应也明显增多,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程化放疗同步治疗的近期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但是毒副反应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RM1基因表达与晚期tN,细胞肺癌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有40例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人组,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RRM1mRNA表达的水平,预测吉西他滨在晚期肺癌中的化疗疗效。结果RRM1低表达者23例f57.5%),高表达者17例(42.5%),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的化疗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78.2%、12.4个月和35.2%、8.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M1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