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与发达国家在贸易中的互利首先是发展自己,这是实现互利的重要基础;其次是研究WTO中的各类条规,利用条规保护自己的利益;第三是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这是争取互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福州城外有座鼓山,山腰有一座古寺,叫涌泉寺。几年前我去过,门票6元,这次陪朋友再去,门票却降为3元了。我正纳闷:在旅游成为时髦活动的年代,景区门票飚升,怎么降价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年一次台风环流,山洪暴发,把寺中的一些设施冲掉了,其中藏经阁严重受损,虽然已过去几个月,还可见灾痕。藏经阁是寺中的文化中心,不予开放,按物有所值原则,降价自然是应该的,否则人们会怪佛爷们不诚实。不管怎么说,涌泉寺值得一看。福州山不多,这座位于城边凸起的海拔千米的山,分外雄伟俊秀。山上这座千年古寺,倚山峰,临平川,隐入山坳的密林中,幽深而神秘。据…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思想土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前提;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了大同理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导致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误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生产社会化为基础,以现代化为道路选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作为小康社会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又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选择,而科学发展观一定涉及科学的世界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考察现代科学史上对科学发展观和世界观的探索过程,揭示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的那个千年,中国的教育是相当发达且绝对领先的。《汉书·僧林传》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庠,周日序。”这里的校、庠、序是不同时代学校的名称。中国在当时就提倡平民教育(创办私学)和终身教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在人类历史绝对是最先的。有如孔子是人类教育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我们老是把他看作是思想家,其实作为思想家,孔子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但作为教育家,他先行先导,是人类教育的宗师,西方无人敢望其项背。然而可悲的是,接下来的千年里,大一统封建体制,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书法的构形基础,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汉字的简化,并时时体现着汉字的简化,这就是"书法与时代文字形体的共时性"规律.然而在今天这个规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简化字入书既有难度,也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当代人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宋一 《天府新论》2007,31(1):19-22
和谐社会是生态、社会、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其中,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和谐社会的这三个层次在相反相成的区别中存在,在相辅相成的互动中统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生态、社会、人三者之间关系,保护与优化生态,强化对和谐社会的载体作用;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和谐社会的底蕴;弘扬和谐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范进军 《湖南社会科学》2010,(1):I0001-I0001
我是一个资质比较鲁钝的人,之所以忝列“学者”之列,一是因为赶上了美好的时代和遇上了很多好人;二是因为自己还比较敬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前社会凸显出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都与新产生的利益群体及利益的分配有关.这些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影响中华民族凝聚力,乃至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如期实现.应在认清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不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努力保持社会稳定,进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益众 《理论界》2009,(5):1-1
张伟教授的性命·文化·艺术》一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深刻阐释了艺术的文化特性,揭示了艺术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拓展了艺术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艺术文化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是一部以生命为本体建构,集哲学、美学、文化学和艺术学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11.
提起门当户对,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古代徽州人联姻的门第观念词。其实在徽州民间,它们与奢遮都是实际存在的门第标榜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有其自身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规范体系。国家的目的不是超于个人的,存在于国家中的规范也不是异于个人的外在束缚。国家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类相互承认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和平实践的基础,其存在目前依然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十六大到十六届四中全会两年多时间内提出的三大概念。这三个概念前后相继、环环相扣,三大概念的提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是长期历史过程与特定发展阶段的关系,而科学发展观又是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陈良运 《湖南社会科学》2008,(4):I0001-I0001
从事学术研究日久,我愈益诚服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中两句名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考索”与“独断”是两种不同的治学态度与方法,一个学者须同时具备且娴熟地运用,方可“以之推代而成岁功”。作为学者的品格素质,先能“沉潜”然后方能“高明”,  相似文献   

15.
褚松燕 《中国学术》2001,3(1):361-363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新一轮制度创新的改革热潮,其内容不仅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而且涉及国家的基本制度的变革。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后共产主义国家多少都将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作为参照系,来设计自己的理想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精神就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理论、学说、情绪、决心、干劲、政策、方针、计划、办法等都是精神性的东西,既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等无意识的方面。唯物主义常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意义的概念来使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神”是对意识的神秘化,把它看作是脱离物质独立存在的东西,从而否认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在哲学史上,精神的含义往往随哲学家本体论的不同而有所不…  相似文献   

17.
自然观传统观的主要内容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这种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割裂的 ,它片面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改造。现代自然观是在传统自然观的基础上充实了对自然保护的内容 ,是认识、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辩证统一。其中对自然的改造是核心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主导 ;而保护是对改造的矫正 ,目的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应在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指导下 ,恰当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没有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圣经”,而是科学的“认识工具”,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与发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析了西部城市化水平低 ,人口增长率高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阐述了提高城市化水平是降低人口增长率与提高经济总量的重要途径 ;并就西部地区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出建设性的思考与对策 ,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地产权制度等配套改革 ,这些改革将最终推动西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诗经·大雅·韩奕》“北国”地理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梁山”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梁渠之山” ,即为朝鲜半岛的太白山脉。《诗经》中的“北国”所辖朝贡方国有北方的肃慎、秽人、良夷等。其中良夷可能即是朝鲜半岛的土著。《诗经》时代的韩国也并非只有一个 ,东北之韩即为位于朝鲜半岛的“箕子朝鲜” ,册封于成王时。《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了周宣王对韩侯结姻亲之好、行重封之礼、委方伯之任的重要史实 ,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宣王中兴与北土开拓的历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