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团队特征对新产品开发知识管理过程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中国11个省市的206个新产品开发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外部获取对内部整合和创造具有正影响,知识整合对知识创造具有正影响,团队职能多样化、内部交流、团队信任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团队信任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团队内部交流对信任具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LAMP开发环境中,介绍利用Drupal内容管理系统开发网站的一般过程,及其对于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环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SCADAP系统开发的安全策略,从软件开发的角度考虑,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SCADA系统运行命令中的闭锁和各种提醒警示窗口的方面来实现SCADA系统的功能性安全和误操作预防问题。把系统安全意识渗透到SCADA系统的软件开发的全工程,加上网路系统的安全设置,为工业信息系统提供双重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4.
深层次地挖掘和利用知识资源,为网络环境中新产品开发团队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对于产品创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中新产品开发团队知识创新研究的现状,研究了网络环境中新产品开发团队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指出研究高质量、深层次的新产品开发团队知识服务理论和方法,构建网络环境中新产品开发团队知识服务系统是提高新形势下网络环境中新产品开发团队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协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吴玲 《信息系统工程》2010,(4):113-113,121
随着不断增长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提高软件开发的生产力并保证软件产品适应多变的客户需求成为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两个核心问题。基于cMM的软件开发平台符合信息系统平台化建设目标,并从软件过程的管理方面着手,有效地控制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应于信息系统的基于cMM的软件开发平台,并对平台的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给予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近年来我国竞争情报(CI)产业的发展情形,探讨了CI系统/软件开发与服务领域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国内CI系统/软件开发典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与技术特点,分析了我国CI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明确CI系统/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市场定位,突出产品的"情报分析"特色,完善系统的知识集成和知识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国外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中国银行信贷二部数据转换接口软件的开发为例,探讨了面向用户,实现不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详细介绍了中国银行信贷二部数据转换接口软件,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影响基于云式创造力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自主创新虚拟团队中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概括为6类,并构建基于云式创造力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自主创新虚拟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模型。同时,以国内206个公立高校图书馆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共享实效、团队合作、知识共享主体、领导支持和环境等5个方面对隐性知识共享有直接的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共享实效的影响最大。本研究另一个重要发现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自主创新虚拟团队中个人的不安全感将会丧失,这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自主创新虚拟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调查,介绍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比较研究的现状。根据知识是否需要在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转移,区分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动态知识与静态知识。从开发团队的组织、知识转移的模型和知识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重型开发方法与轻型开发方法进行了知识转移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旨在展现国外认知转变研究进展。[研究设计/方法]将提出认知转变理论的论文作为种子论文,对施引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再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施引文献对认知转变研究的发展动态进行述评。[结论/发现]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展现了认知转变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认知转变研究发展动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认知转变的表现形态、认知转变对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的影响、认知转变对团队和组织行为的影响。[创新/价值]结合施引文献展现了国外认知转变研究进展,对图书情报领域应用认知转变理论开展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则渊是知识计量学的主要开创者。自1998年以来,他在知识计量学的概念内涵、方法范式、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学术贡献。以刘则渊为切入点,通过对他的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他和他的团队在知识计量学研究中的学术工作。同时以点带面,展现我国知识计量学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为我国知识计量学的发展提供研判依据。  相似文献   

12.
袁红军 《图书与情报》2011,(5):17-20,24
影响图书馆咨询团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作用于图书馆咨询团队应该在适当的调整与控制、约束与规范的条件下进行。文章结合图书馆咨询团队及其知识转移绩效的内涵,利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剖析了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对绩效影响因素,提出并建立了针对基于知识转移绩效的图书馆咨询团队运行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机制,以期控制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的方向、速度、信度和效度,提升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高绩效编辑团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团队定义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构建高绩效编辑团队的意义: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增强期刊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办刊质量,出精品期刊;有利于编辑人员素质尽快提高。高绩效编辑团队的构建思路是:加强文化建设,弘扬团队精神;确定目标并及时调整近期目标;建立不断进取的学习型的编辑团队;建立人际关系和谐的编辑团队。  相似文献   

14.
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在美国访学期间,重点关注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情况,对中美高校学科馆员建设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队伍建设、服务内涵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论文分析和揭示了中美高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上的主要特点与区别,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调查问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程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一个个案,以期规避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的消极影响,提升知识转移绩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新加坡李光前参考图书馆为例,重点介绍其绩效管理体系以及评估参考咨询服务的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构建绩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结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提、方法等,应用平衡计分法从财务、专业服务、内部管理以及团队发展4个维度,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绩效管理体系以及绩效评估的关键指标体系(KPI)。  相似文献   

17.
景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103-109
[目的/意义]调查与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从团队视角提出针对性建议,对提高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上海4所高校图书馆访谈和全国52所高校图书馆问卷调查,从学科服务团队构成、专职学科馆员情况、学科服务团队领导者等6个方面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现状。[结果/结论]目前学科服务团队人员组建较为合理,团队领导年轻化,决策支持、科研数据支撑、学科态势分析逐步成为学科服务工作的重点。但学科服务团队存在着高校图书馆对学科服务重要性认识存在分歧、学科馆员能力与知识储备面临挑战、学科服务团队建设不足等问题与困境。  相似文献   

18.
Public administrations are increasingly relying on collaboration within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visioning of integrated digital public services.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are necessary to focus collaborative efforts, align and prioritize goals, and leverage concrete results that advance 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ISD). However, literature on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for 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is scarce.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in three qualitative case studies in Belgium. The cases present 33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categorized into engagement, motivation, and joint action strategies.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shoul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gether these strategies can help to overcome the adoption paradox, one of the key issues to advance ISD, which refers to service providers not being inclined to adopt an ISD unless it has many users, but users might not be willing to use and ISD before many service providers have adopted it. Policy-makers can use the identified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to advance 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相似文献   

19.
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果对企业提高组织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探求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显著影响因素为目的,在对企业114名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关联论的视角提出一套理论模型.该模型假定知识发送者的能力、可信度和沟通程度在知识发送者向接收者转移知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并对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信度和沟通程度与知识转移的效果呈正相关关系,而知识转移者的能力却与知识转移的效果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Incorporating fresh members into teams is considered a pathway to team creativity. However, whether freshness improves team performance or not remains unclear, as well as the optimal involvement of fresh members for team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team impact, one important dimension of team performance, this study uses a group of authors on the byline of a publication as a proxy for a scientific team and quantifies team impact by citations of a paper authored by this team, i.e., article team impact. We extend an indicator, i.e., article team freshness, to measure the extent to which a scientific team incorporates new members, by calculating the fraction of new collaboration relations established within the team. Based on more than 43 millio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covering more than a half-century of research from Microsoft Academic Graph, this study provides a holistic picture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article team freshness by outlining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freshness, and its disciplinary distribution. Subsequently, using a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approach, we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rticle team freshness and paper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itations.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article team freshness in scientific team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the past half-century; (2) there exists an inverted-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article team freshness and papers’ citations in all the disciplines and different periods; (3) article team impact is hampered by article team freshness in small-sized teams, while medium-sized and large-sized teams can benefit more from article team freshness before the fraction of new collaboration reaches its turning poin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the practice of team formation and team management in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