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为进一步优化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国内26所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招生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课程类型多样,以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为主;26所院校平均设有15.42门课程,院校间学分要求差异较大,平均为21.29分;课程内容主要涵盖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发展前沿和科研写作六大类,但护理专业类课程较少,平均仅为2.38门,有9所院校尚未开设此类课程。结论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尚未形成具有护理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缺乏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标准。各护理学博士学位点院校需加强护理专业课程建设,确定合理的学分数量与分配。同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明确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以进一步优化护理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现状,为加速与规范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8所院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8所院校已开展了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7所院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一致;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具有较多共同点;学制多为全日制三年;各院校对护理硕士课程设置有较大自主性;培养方式是“学校与医院共育”的全日制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病例分析加文献综述等.结论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严格规范招生对象,切实理论联系实践;细化、规范专业设置,体现护理专科特色;加强临床导师的力量,促进学位专业课的建设;培训、提升临床导师业务水平,组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导师队伍;重视课程教学、实践训练的评价,构建科学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沁  岑慧红  梁敏余 《全科护理》2014,(18):1715-1717
[目的]调查分析美国部分护理院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为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美国2011年护理院校排名选取排名前10位的院校,采用网络信息调查法调查分析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结果]各院校按照美国学科专业目录(CIP2010)及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ACN)课程标准护理硕士教育基本要素,以核心课程、高级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为框架设置课程。[结论]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学科专业方向特色,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特点,我国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合理设置护理学二级学科及专业方向,制订课程设置总体要求和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规模相对较小,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为探讨适应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护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护理学高等教育的水平,综述了国内外护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从把好"入学关"、突出联合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考核制度、拓宽学位类型、强化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护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高层次护理人才招生及培养情况,为推动护理教育及学科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查询2017年—2019年各护理学博士招生院校官网收集院校招生简章与目录,对考核方式、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和考试范围等进行汇编分析。结果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招收院校从2017年28所扩展到2019年30所,在职的博士招生院校为10所。博士入学考试方式中实行申请-考核制高校比例逐年上升,护理研究方向与入学考试科目种类逐渐增多。结论国内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单一,招生考核方式正在逐步多元化,研究方向逐渐增多。建议护理学博士招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研究潜力,进一步细化研究方向,研究型与应用型护理人才同步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门护理博士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华医学基金会中国护理网8所院校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描述记录3门护理博士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2轮实施情况和8所院校护理研究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参与学习的研究生对每门护理博士核心课程线上课程、翻转课堂以及混合式教育模式的评价与反馈。结果共有35名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参加了第1轮的课程学习,28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第2轮的课程学习。研究生一致认为3门护理博士核心课程的内容科学、资源丰富,组织形式合理,评价方式综合全面,在线平台易操作,翻转课堂的内容具有整合性,提高了对课程的深入理解,时间和生活安排较为合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非常深入。总体上认为3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理研究生的综合学术能力。此外,研究生对3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也提出了建议。结论护理博士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2轮教学实践促进了校际护理博士核心课程体系的共建,培养了护理研究生的综合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校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对课程改革成效的反应和评价,为完善护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级—2010级15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访谈。结果学生对课程改革总体评价是好的,对增加中医护理评价好;对导师方向课表示满意;但希望在授课、选修课、师资力量等方面加以改善。结论通过注重专业课和研究方法论课程的设置与授课,增加不同学科的选修课比例,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权利,提高师资力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提高护理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内外部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最佳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SWOT方法分析国内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自身优势、劣势及其外部机遇和威胁。[结果]优势: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护理博士就业前景与发展空间巨大;劣势:护理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完善,培养目标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机遇:护理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带来政策支持,有国外完善的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威胁:无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招生方式较为单一,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目前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不高。[结论]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尚需综合考虑自身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及威胁来制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院校间研究生教育的协作,提高研究生师资的指导能力,推动护理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全面提高护理研究生培养质量,全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研讨和骨干师资培训班于2004年10月17~20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举办。此项目为国家I类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共有34所医学院校55名教师参加了学习和交流。其中各院校护理学院院长或副院长、护理学系主任或副主任共20人。培训班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两大主题:一是护理研究生硕士点的建立标准、研究生教育科学管理过程和研究生培养方法;二是不同类型护理研究课题的选题和设计、定量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和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类课程的设置情况,为优化中医护理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法收集了20所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资料,分析比较各校中医类课程开设情况,包括课程总数、总学时数、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情况等方面。结果我国各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西医类课程与中医类课程学时之比为2.4~14.0︰1,平均6.2︰1,开设中医类课程有39类,57种课程名称;每个院校平均开设了7类,平均为337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数之比约7.6︰1,每门课程在各院校所开设的学时数、课程性质都不统一。结论中医类课程设置在各高等中医院校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保证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推动我国的高等中医护理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亟需规范和优化中医护理教育机构的中医类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