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江峰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2):86-87
目的:报告应用废弃示指异位再植再造拇指,并联合带蒂胸脐皮瓣重建手部功能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7例拇指毁损伴有示指近节毁损性离断伤合并虎口皮肤缺损者,将示指中远节异位再植至拇指位置,同时联合胸脐带蒂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1期重建拇指功能,术后按断指再植常规进行系统化功能康复训练。临床随访并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例异位再植指体及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满意,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结论:利用废弃示指中远节异位再植联合胸脐皮瓣1期重建拇指功能,效果满意,是特定情况下拇指再造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瓣手术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病例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于患侧拇指设计皮瓣,拇指桡侧近节指骨颈水平(或以近)为旋转点,皮瓣带蒂旋转修复创面。 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面积2.5 cm×1.5 cm~1.5cm×1.0cm。随访半年左右,皮瓣外形及功能较为满意。 结论 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利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其中修复感觉神经4例。缺损面积:1.8cm×3.0cm~2.5cm×3.0cm;皮瓣面积:1.8cm×3.0cm~2.5cm×3.0cm。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良好,不臃肿。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拇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4例修复神经者感觉恢复至S2,两点辨别觉达6~12mm。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不损伤供区主干血管,手术简便,创伤表浅,皮瓣质地柔软,厚薄适中,供区相对隐蔽,能够重建指腹感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腕掌浅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离断伤血管合并皮肤缺损的可行性,为手指离断伤血管合并皮肤缺损的治疗寻找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于手指离断伤的同侧腕部寻找到纵行皮下小静脉,取合适的长度并以静脉为中轴线切取合适大小的皮瓣,深达深筋膜,静脉反向缝合于缺损的离断指固有动脉上,皮瓣正好覆盖皮肤缺损处。结果共进行36例手术,皮瓣及手指成活35例,1例因损伤严重,近端血管无动力而导致断指再植失败,最后行残端解脱术。结论腕掌浅静脉皮瓣是修复手指离断伤血管合并皮肤缺损的良好的复合组织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扩大患者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手术的适应证,降低患者因拇指缺损而导致伤残的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拇指伸屈肌腱修复选取示指固有伸肌腱和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法,拇指血管神经束的缺损修复选取示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转位法,指背静脉的缺损修复选用示指指背静脉转位法。合并背侧皮肤缺损修复选用示指指背静脉蒂皮瓣转位法。结果16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均成活,术后随访2年,患者拇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方案是治疗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的一种操作可行、简单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患者其他各指功能受影响较小,适用范围广,术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拇指远节指腹皮肤缺损20例采用示指背指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5cm×2.0cm~2.5cm×4.5cm。结果:术后皮瓣和植皮全部存活。术后18例获3~12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皮瓣外形饱满,质地柔软,无触痛。手指功能及皮瓣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为6~8mm。结论:示指背指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术式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满意,是一种基层医院较易开展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扩大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再植的适应证、减少拇指缺损所致的伤残.方法:取环指指浅屈肌腱和手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指伸屈肌腱,取掌侧固有动脉神经转位修复拇指血管神经束缺损,用邻指指背静脉转位修复指背静脉缺损.合并背侧皮肤缺损可用邻指背静脉蒂皮瓣转位来修复皮肤与静脉.结果,自1995年以来,8例拇指掌指关节处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均成活,随访半年以上,外现及功能良好.结论:使用该方案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稳妥,操作可行,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对其他各指功能影响小,完全能达到修复拇指功能及外现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磊  张基仁  臧宏伟  齐勇 《吉林医学》2010,31(28):5014-5016
目的:断指再植术的目的是修复受区缺失的组织,重建功能与外形。方法:回顾分析收治多指离断伤13例,中指离断伤5例,拇指离断伤33例,采用交叉吻合法,邻指动脉转移,动脉移植,指动脉移植,将血管成功接通。结果:对51例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多指离断份再植13例,成活1例,拇指离断份成活31例,中指离断份成活4例。结论:对断指再植进行修复,可将完全离断手指恢复原有的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小腿离断损伤后的显微修复方法选择。本文对6例小腿严重复合伤,采用小腿离断的再植和2种皮瓣修复的显微外科方法。结果:4例小腿离断采用健侧大隐静脉桥接不短缩肢体的再植成活,同时使用皮瓣修复创面完全愈合;1例小腿离断胫前血管再植成活,合并胫后动脉全缺损大面积皮瓣缺损,采用健侧胫后血管连接皮瓣修复创面获得较好效果;另1例胫后大面积肌、皮肤缺损骨外露采用肌皮瓣修复成功。提示:对于小腿严重复合损伤,采用显微外科行小腿再植和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拇指掌侧和背侧皮肤缺损6例。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色泽及外形良好,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1.
为10例撕脱性断指病人进行了原位再植,全部成活。其中完全性离断7例,不完全性离断3例。经随访外形及功能均满意。其中详细讨论了撕脱性断指的组织损伤特点及再植成功的关键,并提出了血管缺损的处理原则:(1)近节离断采用血管移位法;(2)中、末节离断血管缺损在1cm以内者采用骨缩短法;(3)中、末节离断血管缺损太于1cm时采用血管移位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探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 1993年 6月~ 1999年 10月 ,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 42例 ,皮瓣面积 2 0cm× 1 5cm~ 4 0cm× 2 0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 ,操作简单 ,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2例,其中示中环指背侧4例、掌侧5例、拇指背侧3例。所选血管、神经均为指动脉、指背静脉及指神经。结果:游离移植12例全部成活,成功率100%。结论: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切实可靠的方法,切取皮瓣大小在1.2cm×1.5cm ̄4.0cm×6.0cm。  相似文献   

14.
自 196 6年陈中伟首次报导断指再植成功后 ,我国断指再植技术、病例数、再植难度及成活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1] 。但如何提高合并皮肤血管缺损的复杂断指的再植成活率 ,并恢复良好的功能与外形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 ] 。我科自 1994年 6月至 1999年 5月对合并皮肤、血管缺损的断指 19例2 4指应用多种方法修复 ,术后均成活 ,并恢复了较好的功能。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4指 ,其中男 15例 ,女 4例。完全离断 15例 15指 ,不全离断 4例 9指。电锯伤 10例 ,冲压伤3例 ,砸伤 2例 ,刀砍伤 2例 ,火器伤 2例 ,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扩大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再植的适应证,减少拇指损所致的伤残。方法:取环指指浅屈肌腱和手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指伸屈肌腱,了掌侧固有动脉神经转位修复拇指血管神经束缺损,用邻指指背静脉位修复提背静脉缺损。 合并背侧皮肤缺损可用邻指背静脉蒂皮瓣转位来修复皮肤与静脉。结果:自1995年以来,8例拇指掌指关节处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均成活,随访半年以上,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使用该方案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再植方法稳妥,操作可好,成功主高,适用范围广,对其他各指标功能影响小,完全能达到修复拇指功能及处观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6.
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拇指尺或桡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腹缺损28例,皮瓣均含有感觉神经,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5.5 cm×3 cm。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拇指指腹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优良,指腹两点辨别觉5~12 mm。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5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较好的恢复拇指指腹的外形和感觉。  相似文献   

17.
1995~ 2 0 0 0年 ,我院采用足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10例。该类手术简单、损伤小 ,而皮瓣移植术的护理是皮瓣成活的主要环节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18~ 36岁。伤因 :锐器伤 5例 ,挤压伤 2例 ,撕脱伤 2例 ,砸伤 1例。皮瓣最小面积 1.7cm×2 .5 cm,最大面积 11.2 cm× 14.5 cm。应用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皮肤 4例 ,足背内侧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 3例 ,取带足背皮瓣的拇甲瓣修复虎口手背部分皮肤缺损 2例 ,采用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拇、示指掌侧皮肤缺损 1例 ,除 1例皮瓣坏死外 ,其余全部成活。2 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对23例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栓塞血管及皮肤缺损创面,皮瓣面积为1.5 cm×2 cm~3 cm×4.2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断指及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早期肿胀,有水泡形成,皮瓣为紫红色,经间断拆线后好转。术后随访3~20个月,皮瓣及再植指血运好,优1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探查时因肿胀、感染,皮肤坏死,常伴有皮肤缺损,静脉皮瓣在桥接血管,重建血运的同时还能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及足踝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2000年12月~2004年12月,9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足踝皮肤缺损。皮瓣面积最大17cm×9cm,最小9cm×6cm。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良好,质地优良,功能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神经走行恒定,解剖变异小、切取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该皮瓣不牺牲下肢主要血管,损伤小,应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以拇指桡侧指动脉为蒂的逆行大鱼际远端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皮瓣在大鱼际区远端桡侧 ,以拇指桡侧指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近节中远 1/ 3交界点以近 ,共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 10例。皮瓣面积最小 1.5cm× 1cm ,最大 2 .5cm× 1.5cm ,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 ,皮肤弹性、色泽均好。两点辨别觉 7~10mm。大鱼际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该皮瓣具有解剖恒定 ,血供可靠 ,切取方便 ,供区破坏小 ,接近拇指皮肤质地等优点 ,是修复拇指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