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四种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内部有机残留物的溶出动力学。在常温下,S-8型树脂溶出的有机残留物主要有正己烷和正辛烷,NKA-9型树脂主要是正辛烷,AB-8型树脂和X-5型树脂无有机残留物溶出;在40℃条件下,S-8型树脂溶出的有机残留物正己烷和正辛烷溶出的速度和浓度明显增加,NKA-9型树脂的正辛烷溶出的速度和浓度明显增加,AB-8型树脂则出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1,2-二氯乙烷和间二甲苯等新的有机残留物,而X-5型树脂仍未发现有机残留物。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条件下苯酚在NKA-Ⅱ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苯酚在常规条件 (以水作为流体 )下在极性、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研究了“苯酚 +NKA -Ⅱ树脂 +超临界CO2 ”体系的吸附相平衡关系 ,测定了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超临界吸附等温线 ,考察了超临界条件下乙醇作为添加第三组分的对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酚在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要远大于在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 ,在超临界条件下 ,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量远小于在常规条件 (如水作为流体 )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量 ,而且乙醇的添加又将能改变超临界吸附相平衡 ,使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进一步减少 .可以利用这些特性开发超临界流体再生吸附剂技术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苯酚在常规条件 (以水作为流体 )下在极性、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研究了“苯酚 +NKA -Ⅱ树脂 +超临界CO2 ”体系的吸附相平衡关系 ,测定了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超临界吸附等温线 ,考察了超临界条件下乙醇作为添加第三组分的对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酚在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要远大于在弱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 ,在超临界条件下 ,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量远小于在常规条件 (如水作为流体 )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量 ,而且乙醇的添加又将能改变超临界吸附相平衡 ,使苯酚在NKA -Ⅱ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进一步减少 .可以利用这些特性开发超临界流体再生吸附剂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平衡吸附实验考察了15种不同的大孔树脂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pH=3)对PC废盐水中BPA、4-TBP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HPD-950、H-103、NKA-2、LS-106、DA201-C、HPD-500、D301等7种大孔树脂吸附效果较好.中性条件下,HDP-500、LS-106及H-103三种树脂的吸附速率较快,平衡浓度较低,其中,LS-106吸附效果最好;酸性条件下,LS-106吸附效果最好,其次为NKA-2.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3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NKA-9、AB-8、H103对木质素磺酸钠的吸附能力,发现极性树脂NKA-9的吸附量大于弱极性和非极性树脂。进一步以NKA-9极性树脂对木质素磺酸钠进行静态吸附和脱附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和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吸附,吸附量随着木质素磺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吸附在180min后达平衡。脱附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溶液更有利于木质素磺酸钠的洗脱。对脱附样品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和官能团分析发现,高酚羟基含量,低羧酸基和低磺酸基含量的木质素磺酸钠分子更容易被极性树脂NKA-9所吸附。  相似文献   

6.
高伟  庞煜霞  楼宏铭  邱学青 《精细化工》2013,30(12):1366-1369,1388
考察了3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NKA-9、AB-8、H103对木质素磺酸钠的吸附能力,发现极性树脂NKA-9的吸附量大于弱极性和非极性树脂。进一步以NKA-9极性树脂对木质素磺酸钠进行静态吸附和脱附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和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吸附,吸附量随着木质素磺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吸附在180min后达平衡。脱附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溶液更有利于木质素磺酸钠的洗脱。对脱附样品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和官能团分析发现,高酚羟基含量,低羧酸基和低磺酸基含量的木质素磺酸钠分子更容易被极性树脂NKA-9所吸附。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测定及表征吸附树脂极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法。DA-201极性树脂、AB-8弱极性树脂和D-101非极性树脂分别填充高效液相色谱柱,以去离子水为流动相,葡聚糖为示踪剂,流速1.0 mL/min,柱温30℃,测定树脂的极性。结果表明,正丁醇、乙醇均可作为单一探针分子,流出顺序可定性表征吸附树脂极性:DA-201极性树脂AB-8弱极性树脂D-101非极性树脂;采用乙醇/甲醇作为探针分子组,通过相对极性法计算,得到3种吸附树脂的定量极性值:DA-201极性树脂极性值100,AB-8弱极性树脂极性值18,D-101非极性树脂极性值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0%。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有效表达吸附树脂的极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声衰减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采用高能超声激励技术和接收端信号增强技术结合的穿透法对该种材料进行检测。分析了影响超声波幅值的激励电压、超声仪阻尼电阻、激励电信号波形等因素,提出了双极性方波脉冲串的激励方式,设计了接收端的放大电路,确定了检测参数。结果表明:在小于击穿电压的前提下,激励电压与超声波幅值成正比;其他条件不变,超声仪阻尼电阻调至最大时,可激励最大幅值的超声波信号;在同一条件下,不同激励电信号波形激励的超声波幅值大小关系为双极性方波脉冲串单方波尖脉冲;提出的方法实现了高声衰减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超声检测,且可检测不大于5mm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湖北贝母提取物中因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可能带入的有机残留物,如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精密度RSD小于5.0%,峰面积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符合要求,可用于定量检测湖北贝母提取物中因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带入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
中性墨水的流变性和颜料分散稳定性是影响中性墨水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又直接受到分散树脂、增稠剂种类与稳态吸附量的影响。本文考查了不同颜基比下增稠剂吸附颜料粒子的量对墨水表观黏度及触变值的影响,并在理想条件下,选择复配碱溶胀型增稠剂对墨水流变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散树脂与增稠剂对颜料粒子存在动态竞争吸附;当墨水体系中颜基比为3:1,借助0.4% ALCOGUARD 5800与1.0% T-938复合增稠,所制备的中性墨水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与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宋梅 《广州化工》2014,(19):113-114,159
建立了以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原料药中4种有机溶剂甲苯、四氢呋喃、丙酮、异丙醇残留量的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法,气相色谱条件中采用ZB-624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3.0 mL/min),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结果表明:甲苯、四氢呋喃、丙酮、异丙醇检测浓度线性范围良好(r均〉0.9998);回收率均〉100%,RSD均〈1.5%。样品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均小于0.1%。所建立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李晶  李忠  康忠贤  奚红霞  夏启斌 《化工学报》2008,59(8):2035-2040
主要研究了自行合成的3种吸油烟材料以及商用G-1651树脂表面的吸附自由能特殊能分量对其表面吸附油烟性能的影响。用反相气相色谱IGC测定了自行合成的聚丙烯酸异丁酯(PI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PMMA-BMA)和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PLMA-2-EHMA)3种吸油烟树脂以及商用G-1651树脂表面的吸附自由能特殊能分量。实验结果表明,4种聚合物的吸附自由能特殊能分量大小如下:G-1651 树脂PIBA>PMMA-BMA>PLMA-2-EHMA。4种树脂吸附油烟能力的大小顺序与其极性大小顺序恰恰相反,即PLMA-2-EHMA > PMMA-BMA > PIBA >G-1651树脂。这是由于油烟中的主要成分都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因此,材料表面的吸附自由能特殊能分量值越大,吸附质与吸油烟材料表面形成的吸附越牢,吸油烟材料吸附油烟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3.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优化结合,从葡萄籽中提取葡萄籽油和原花青素,形成高效提取、纯化原花青素的集成一体化工艺.首先,采用超临界CO2从葡萄籽中提取葡萄籽油,将萃余物通过水醇溶液提取和加醇沉淀技术粗提原花青素,再从五种大孔吸附树脂筛选出适合吸附分离原花青素的树脂,并考察影响吸附分离工艺的八种因素,总结优化工艺.通过此方法分离得到的原花青素经UV法分析原花青素含量97.82%,总提取率为4.88%.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安息香膏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在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比较试验,确定了适合安息香膏分析的色谱柱条件。通过质谱库检索,辅以参考文献和英文版精油数据库(ESO2006版)比对,解析并确定了精油中的26种组分。极性柱上检出12个组分,主要成分包括苯甲酸苄酯(38.77%)、苯甲醇(37.24%)、苯甲酸(10.81%)、肉桂酸(7.42%)、肉桂酸苄酯(1.64%)、乙基香兰素(1.44%)。弱极性柱上检出25个组分,主要成分包括苯甲酸苄酯(21.83%)、乙基香兰素(19.93%)、肉桂酸(17.09%)、肉桂酸肉桂酯(13.16%)、肉桂酸苄酯(5.16%)、苯甲酸(2.73%)。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上检测并确认了11种共有组分。  相似文献   

15.
引 言苯酚广泛应用于石油、煤矿、塑料等工业领域 ,因而含酚废水的产生相当普遍[1] 苯酚是强毒性物质 ,排放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国内外已将苯酚列为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之一[2 ,3] 对含酚废水的治理技术有微生物降解、溶剂萃取、化学氧化、焚烧、吸附等 ,其中吸附法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备受关注 ,尤其适合于低浓度含酚废水污染的控制[4 ] 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但有效的再生技术仍有待解决[5] 多孔固体高聚物吸附  材料由于具有较大比表面 ,与活性炭相比容易再生[6 ] ,…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染发类化妆品中10种苯二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试样用甲醇处理经超声波提取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10种苯二胺类化合物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0%~1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1%~8.1%。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苦参总碱在九种大孔树脂上的静态吸附,筛选出对苦参总碱吸附能力较强的H103树脂;研究了H103树脂对上述两种生物碱的吸附等温曲线及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苦参总碱在H103树脂上的动态吸脱附过程,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洗脱液跟踪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确定了动态吸脱附的过程参数。结果表明,H103树脂对苦参总碱的等温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由吸附动力学曲线得H103树脂在100 min内达到平衡,具有较快吸附速度,吸附动力学规律可用二级速率方程表示;动态吸脱附过程的洗脱条件为:用30%乙醇-25%氨水(115:1,v/v),80%乙醇梯度洗脱,氧化苦参碱先被洗脱,苦参碱随后,两种生物碱可达到很好的分离,经计算苦参碱收率为90.1%,氧化苦参碱收率为85.3%。  相似文献   

18.
大孔树脂对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静态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18种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对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3种效果较好的树脂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研究;比较了上样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NKA-9树脂在25℃等温吸附过程,并应用Langmuir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弱极性树脂NKA-9对金丝桃素吸附解吸作用最好,到达吸附平衡时间为1h左右,吸附量可达12.45mg/g干树脂。上样液最佳pH=4,上样液pH对树脂的吸附有很大影响。NKA-9树脂对金丝桃素的吸附为单分子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19.
Two kinds of γ-alumina-polymerized furfuryl alcohol resins were synthesized and examined as graphite binder materials. Prior to their use, the resins were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viscosity and molecular size distribution. Investigation by gas chromatography showed that, relative to acid-polymerized resins, the γ-alumina-polymerized furfuryl alcohol resins contain large amounts of products that will not polymerize further. Extruded graphite rods were manufactured from both the γ-alumina-polymerized resins and from comparable acid-polymerized resins. The graphites fabricated with the γ-alumina-polymerized resins are shown to have generally poorer physical properties than those made with acid-polymerized resins of similar viscosities. Evidence is presented to show that not only must molecular size distribution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furfuryl alcohol resins as graphite binder materials, but also of importance is the capability of the low-molecular-weight resin components to further polymerize during heat-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