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凉血化瘀方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予自拟清热凉血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总有效率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儿血清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凉血化瘀方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各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凉血方灌肠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6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联合组和对照组。中药组64例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方灌肠治疗;联合组68例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思密达治疗;对照组30例仅口服思密达。3组均观察治疗第3天、第5天疗效,并追踪随访至15天。结果:治疗第3天,总有效率中药组为71.7%.联合组为91.9%,对照组为50.0%。治疗第5天,总有效率中药组为93.3%,联合组为100%,对照组为71.4%。两个时间段各组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联合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优于中药组(P〈0.05)。两个不同感染类型腹泻止泻时间各组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联合组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短于中药组(P〈o.05)。各组病毒性腹泻止泻时间均长于细菌性腹泻(P〈0.05)。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方灌肠能提高思密达治疗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缩短止泻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儿浓缩胆栓综合征相关病因及凉血化瘀清热利胆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腔镜下经胆道探查术确诊的15例浓缩胆栓综合征患儿,年龄38天~98天,平均年龄58天,标准差17.41,术后以凉血化瘀清热利胆法给予中药汤剂3周,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TBi L、DBi L、ALT、AST)的变化,统计不同合并症所占的比例,随访半年每月复查肝功能,分析浓缩胆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结果 15例患儿术后予凉血化瘀清热利胆类中药口服治疗3周后,中医症候评分总有效率为40%,TBi L、DBi L明显降低(P0.05),15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的合并症,其中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比例最高占86.67%;随访半年,15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均未再升高,患儿存活率100%。结论凉血化瘀清热利胆法对治疗浓缩胆栓综合征所致黄疸有明显的疗效,短期内即可有效的降低其所致的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巨细胞病毒感染或是引起浓缩胆栓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肾化瘀方联合恩替卡韦(ETV)分散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5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应用补肾化瘀方联合ETV分散片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ETV分散片,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HBVDNA定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联合ETV分散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疗效优于单用酗Ⅳ分散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片、溶菌酶肠溶片、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2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口腔炎的患儿进行病毒分离及血常规检测,再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溶菌酶素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口服。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总体疗效、血清炎症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52例患儿中病毒分离阳性率为62.5%,均为I型单纯疱疹病毒,各年龄段病毒分离阳性率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2.0%的患儿血常规提示为病毒感染。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愈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2组患儿治疗5d后TNF—α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IL—10则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昔洛韦片、溶菌酶肠溶片与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可有效缩短发热、疼痛、疱疹及溃疡的缓解时间,且不增加毒性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药抗炎治疗,治疗纽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NIH-CPSI)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组问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服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对照组服福辛普利钠片,疗程均为6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尿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0.7%,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β2-MG和NAG含量均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均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并采用阿托莫兰、肌酐护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口服联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显著降低患儿血清TBIL、DBIL、ALT、AST、TBA指标(P0.05,P0.01),并能促进人巨细胞病毒转阴(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77.1%)(P0.05)。结论中药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验方软坚化瘀方联合解毒消痞散外敷治疗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服组、外敷组、联合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片口服,内服组予软坚化瘀方及恩替卡韦片内服,外敷组予解毒消痞散外敷及恩替卡韦片口服,联合组予软坚化瘀方内服联合解毒消痞散外敷及恩替卡韦片口服;每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外敷组、内服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o%、55.O%、60.0%、90.o%,其中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P〈0.01);各组治疗后ALT、AST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IIIP、IV—C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其他3组(P〈0.05,P〈0.01)。结论软坚化瘀方内服联合解毒消痞散外敷治疗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可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化瘀并治法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组、对照B组、对照C组及对照D组,共5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清热燥湿化瘀中药、活血化瘀中药、清热解毒中药、燥湿化瘀中药及氟伐他汀口服,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C、TG、HDL—c、LDL—c、CRP及动脉弹性指数;同时监测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经过12周的临床治疗后,①各组血浆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其他3组(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D组血浆HDL—c水平升高优于其他3组(P〈0.05)。②治疗组、对照B组和对照D组血浆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C组(P〈0.05)。③治疗组、对照B组和对照D组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无异常。结论清热燥湿化瘀并治法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清热解毒法、单纯燥湿化瘀法和单纯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清热凉血法联合加味乌藜消白汤对白癜风患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摄食抑制因子(NSF-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白癜风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味乌藜消白汤治疗的单药组及清热凉血法联合加味乌藜消白汤治疗的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33)]水平及DHEA-S、NSF-1、Anti-TG水平检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主症评分、中医症候总分均低于单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33、NSF-1、Anti-TG水平及HAMD、HAMA评分均降低,DHEA-S水平升高,且联合组血清TNF-α、IL-6、IL-33、NSF-1、Anti-TG水平及HAMD、HAMA评分均低于单药组,DHEA-S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采用清热凉血法联合加味乌藜消白汤对白癜风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乌梅汤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1g/d,4次/d.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评分及肠黏膜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0.0%,对照组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刘宝利  赵静  杨宝友  蔡朕  张胜容 《河北中医》2012,(10):1516-1519
目的观察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饮食及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予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我科协定处方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明显上升(P〈0.05),Ccr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gb明显上升(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疗30天后评价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肠黏膜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对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湿热内蕴证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ESR和血清CRP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ESR水平和血清CRP水平均下降(P<0.05,P<0 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7.
探讨清热凉血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血清SOD、MDA表达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方法:60只SD健康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灌胃组、中药灌肠组、中药灌胃和灌肠组,X线直线加速器给予实验大鼠全腹照射(DT12.0 Gy),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所有大鼠均给予相应治疗4周,隔日1次,与此同时观察比较所有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摄入量、排便和体质量变化,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大鼠血液中SOD和MDA的表达。结果:药物治疗组的精神状态、饮食和排便情况均优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体质量明显增加,清热凉血方三组优于地塞米松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热凉血方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清热凉血方三组优于地塞米松组。结论:清热凉血方通过提高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结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扶正清热灭幽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纽,对照组30例予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钠)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清热灭幽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在临床症状积分、胃镜疗效、组织炎症改善疗效、HP根除率、临床总疗效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扶正清热灭幽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