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全麻手术中三种不同的护眼方法来预防眼部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效果,为手术室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50例全身麻醉病人分为三组,术中分别采用贴医用胶布、敷湿盐水纱布和涂红霉素眼膏三种不同的护眼方法,术后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眼部舒适度调查。结果贴医用胶布组眼部舒适度综合评分高于敷湿盐水纱布组和涂红霉素眼膏组;手术时间〉2h,涂红霉素眼膏组眼部不适发生率低于贴医用胶布组和敷湿盐水纱布组。结论贴医用胶布的方法在三种不同的护眼方法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中,采用2层生理盐水湿纱布盖于气管套管口,起湿化空气、过滤灰尘、防止异物等直接落入人工气道的作用.临床常规使用胶布固定气管套管外口纱布,此固定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因颈部皮肤破溃或皮肤对胶布过敏不宜用胶布固定的困难.鉴此,2009年2月,我们对固定方法进行简易地改进.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患者,直肠切除后做人工肛门进行换绷带时,要用大面积纱布外敷会阴创面,四周用强力胶布固定,且内衣要着丁字带固定。这在床上是可以的,然而行走就产生了很多问题:①使用胶布患者的皮肤会有牵引等不舒适感;②仅用胶布固定时走路纱布容易错动,对此丁字带不能发挥作用;③因纱布  相似文献   

4.
脐疝多发于婴幼儿期,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薄弱,在腹内压增高如哭闹、便秘时即可发生.以往遇到脐疝,多用外包纱布的硬币抵住脐环,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常因胶布固定粘贴皮肤,引起婴儿皮肤过敏致使皮肤损伤,或取下时引起疼痛使婴儿哭闹不止.而绷带固定过紧,影响婴幼儿呼吸,过松而致固定不牢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便于使用及操作,现改制简易加压腹带.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静脉输液中为了保护病人血管、防止因多次穿刺引起血管壁的损伤而致静脉炎或血栓形成,减轻病人痛苦,对小孩、老年或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但对于留置针的护理也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每次输液结束后留置针的肝素帽要求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纱布,防止纱布脱落,保持留置针的肝素帽清洁。下次输液时再把纱布去掉,消毒肝素帽接输液头皮针后覆盖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定纱布,防止纱布脱落,降低感染发生率。但是  相似文献   

6.
尿道下裂手术阴茎切口的固定在术后恢复期过程中尤为重要。而小儿麻醉苏醒后常因哭闹、挣扎、出汗多、尿湿而导致固定的纱布、胶布容易脱落,造成阴茎切口暴露,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更换纱布、胶布的次数,增加患者的痛苦。2007年3月,我院手术室使用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帮助固定尿道下裂阴茎手术患者43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胶布上的衬布,脱胶漂净,可以作为绷带或纱布使用。我单位外科经常使用的大筒胶布,都有一层衬布。在使用胶布的时候,如果能够本着节约及爱护公物的精神,在撕胶布时,不撕破或剪断衬布,把衬布整轴地保存下来,或在使用胶布以前,把它剪成经常使用宽狭,卷在直径一寸,长约五、六寸的圆木棍上,使用时也方便,不过要当天使用当天准备以免过早撕下容易使胶布上的胶性干掉。这样就可以把衬布整轴保存下来,日积月累,每一个单位一定能积存相当数量的衬布。  相似文献   

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窍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多采用胶布固定.但由于患儿易哭闹或头部出汗等原因,使胶布不易粘牢针柄,导致液体外渗,引起家长及患儿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若用纱布或绷带缠绕患儿头围,则不美观.我院采用头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妮 《护理研究》2011,(25):2281
在临床工作中,气管垫的固定通常采用医用胶布直接贴在病人皮肤上,即两条胶布4头固定法,而反复贴、取胶布会引起病人皮肤过敏、长水疱、皮肤破溃等。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可以防止胶布对皮肤损害的方法,现介绍如下。更换气管垫时将伤口周围的纱布放置好,然后在纱布上方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对于昏迷、瘫痪、口腔疾患、食管损伤等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需留置胃管行鼻饲饮食,一般2 h鼻饲1次,鼻饲后将胃管末端反折后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固定,到再次鼻饲时须拆掉胶布、纱布方可鼻饲,但由于夜间病人睡觉鼻饲管在枕后受压揉搓,鼻饲时胶布难以撕下,另外白天频繁拆取纱布,无谓地延长了鼻饲时间。2010年1月我科用消毒止血带直接套在反折后的胃管末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脓性指头炎切排、拔甲、手指外伤等形成的伤口,传统方法是用纱布包扎再用胶布固定,其固定时需胶布反复缠绕,患指活动不便;敷料容易脱落,不能有效地起到加压固定作用;换药时,常因撕拉、牵扯增加患者痛苦,操作者费时费事.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用橡胶手套的手指代替胶布应用于手指伤口包扎固定,使用方便,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工作中大面积压疮患者越来越多,这类患者大多是一些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年老体弱者,压疮部位多见于尾骶部,面积达10~12cm或13~15cm以上。由于压疮面积大,我们在为其疮面包扎固定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在几块纱布外厩用数条胶布粘贴,翻身时由于胶布粘性问题会造成敷料脱落;有的患者则对胶布过敏,使周边完好皮肤发红、起水疱、破皮等。  相似文献   

13.
患者透析完毕后,穿刺部位传统处理方法是用纱布垫覆盖针眼,胶布缠绕固定。这样固定易造成揭胶布时皮肽损伤及胶布摩擦移位、针眼出血。我们研制了一种母子扣松紧带代替胶布,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较好的眼部保护方法.[方法]将100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湿生理盐水纱布遮盖病人双眼并用3M胶布固定,实验组采用氯霉素滴眼液与透明敷料配合轻拉眼睑的闭合粘贴法保护双眼.[结果]两组病人眼部不适感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采用透明敷料与氯霉素滴眼液配合轻拉眼睑的闭合粘贴法保护双眼,可有效减轻病人眼部不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中眼部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胸部手术后常规放置胸管引流胸腔的液体及气体,促进肺复张,预防胸腔感染,以往医生在拔胸管时先覆盖一块无菌凡士林纱布,后盖两块无菌纱布,最后用胶布固定。这种固定方法患者在咳嗽或活动时胶布容易松开甚至脱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气胸。我科从2010年开始将优力舒弹力绷带用于拔胸管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对使用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我们一般用胶布固定针头及输液导管,但如果患者出现烦躁或出汗、意外被浸湿等情况时往往容易脱落,尤其是昏迷或婴幼儿患者多见,造成工作上的诸多不便。为此,我们采用一次性麻醉包内固定贴替代胶布使用,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一次性麻醉包内固定贴1个。2方法将一长32 cm×8 cm的麻醉包固定贴剪成相同的片段,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不同大小的片段。待静脉穿刺成功后,替代胶布固定。3优点材料简易,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实惠,美观结实。一次性麻醉包固定贴在临床输液中的巧用@王海红$解放…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大多数一次性胃管无开关装置,保留胃管鼻饲者注人药物或流质食物后,通常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再用胶布缠绕,效果并不理想.如未包裹好,胃管内的液体会反流而污染包裹的纱布、床单,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利用一次性三通管作为一次性胃管的开关装置,能随时开放和关闭胃管,也可在患者持续胃肠营养时,不用暂停胃肠营养而从另一侧孔加人口服药液,减轻护理工作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拔针是静脉输液的最后一项操作,虽然拔针的技术不如穿刺难,但在临床上常见由于拔针方法应用不当,引起患者明显疼痛、出血、淤斑和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和隐患,现报道如下. 1.撕胶布动作要轻柔,要固定好针头.在拔针时未固定针头,造成针头摆动过大,损伤血管,引起明显疼痛和出血.要求护士提高工作责任心,粘胶布时应平整,带有小纱布的胶布要覆盖皮肤针眼置最下层,拔针时固定好针翼,轻轻撕开胶布,以减少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9.
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临床实践中 ,如果对人工气道管理不当 ,不但影响人工气道的使用效果 ,而且会招致不少并发症 ,甚至导致死亡。为此有必要扎扎实实地落实一整套科学、严谨的人工气道管理措施 ,使之在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一、人工气道管理与护理1.妥善固定 对于气管插管 ,完成插管后 ,用干纱布擦净面部油渍、汗渍 ,用胶布以“X”形或“Y”形固定导管并记录插入的深度。每日更换胶布或在胶布松动时更换 ,并时时检查导管有无移位 ;做好病人双手约束 ,以防自行拔管。对于气管切开 ,固定套管的布带应打外科结 ,松紧以能纳二指为宜 ;布带不宜太细…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留置胃管的患者进行鼻饲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鼻饲后以往的方法是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包好,缠上胶布。但此方法比较麻烦,需经常更换纱布及胶布。如果胶布固定不牢固、不紧密,会使胃管内液体从开口处流出,从而造成纱布、床单污染等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