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勇  胡朝忠  田勤俭  王林  杨攀新  熊仁伟 《地震》2014,34(3):117-124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龙蟠乔后断裂带剑川段晚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左旋断错量可分为40 m、140m、550 m、1040m四个等级。经详细考察.后选择后菁拉分盆地开挖探槽。探槽揭示了两次M>6.5古地震事件:一次发生在10010±40aB.P.之前;另一次发生在6130±40a B. P.和6320±40a B.P. 之间。结合前人研究,分析得出剑川盆地全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M>6.5的地震,发生时间分别为1751 年、6230士130a B. P.和10737±468aB.P.,其重复间隔约为5300a。由于1751年剑川6¾级地震相对于前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偏小,而且其离逝时间较前一次要明显长一些,故本段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根据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剖面测绘成果,结合区域第四系测年结果等资料,对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新发现的桃源断裂、刀郭断裂、合江村断裂及已知的龙蟠—乔后断裂等4条主要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研究。成果表明,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在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明显,活动强度中等,龙蟠—乔后断裂和合江村断裂属全新世活动断裂,桃源断裂和刀郭断裂属晚更新世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龙蟠—乔后断裂和刀郭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而桃源断裂和合江村断裂则表现为正断走滑为主。这些断裂的活动性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研究区及附近区域的地震风险和构造稳定性。新的调查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并可为深入理解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以及工程建设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
维西-乔后断裂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的西边界,晚第四纪活动迹象明显,是红河活动断裂带的北延部分,因此加强其活动性研究对深入认识滇西北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和川滇块体边界构造变形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依据1:5万活动断裂填图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马头水、石岩、玉狮场等探槽揭示出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和沿线古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填图,获得了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断裂段的断错地貌,其水系右旋断错量为140~940m.沿断裂带的探槽开挖,揭示距今9645±220 a B.P,热水段曾发生一次古地震事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断裂段上古地震复发间隔约3365 a,全新世以来的倾滑速率为0.03 mm/a.热水-日月山断裂带上已揭露出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9865±40 a B.P~9425±35 aB.P,6280±120 a B.P和2220±360 a B.P,复发间隔为3500 a左右,由于该断裂段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距今已接近2220年,与其复发间隔3365 a年相比尚有一段时间,但考虑到古地震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年代样品的误差,初步推断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段的地震危险性不大,但不排除有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月亮山东麓断裂古地震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月亮山东麓断裂位于海原断裂带的东段。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该断裂也发生了破裂。对该段断裂的古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月亮山东断裂可能发生过5次破裂事件,主要分布在全新世的早期和末期。海原断裂带具有分段破裂的特征,因此需要对照整个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特征,才能确定月亮山东断裂是一个独立的破裂单元还是其他段落破裂的影响段。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曲断裂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本文通过3个古地震剖面揭示出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断裂全新世共有4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为距今(1730±50)~(1802±52)a,第二次古地震的时间为距今(3736±57)~(4641±60)a;第三次为距今(8590±70)a;第四次为距今(12200±1700)a。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古地震事件的时间较为可靠,两次古地震事件之间的复发间隔为2400a左右,由此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古震事件之间的复发间隔为2400a左右,古地震的离逝时间为距今(1730±50)~(1802±52)a。  相似文献   

7.
沿安宁河断裂带小相岭段发现了古地震的地表破裂遗迹。在两个场地开挖了横跨主断裂的探槽 ,以研究这里的晚全新世古地震。结果表明 ,在最近的大约 2 30 0a中 ,该断裂段至少发生过 4次伴有地表破裂的古地震事件 ,平均复发间隔为 6 0 0~ 70 0a。这里的最晚事件很可能发生在公元 15世纪 ,并且有可能发生在公元 14 80年。最晚事件沿地表断层产生了 3m的平均左旋位错 ,这相当于一次矩震级为 7 5± 0 3的走滑型大地震的同震平均位错量  相似文献   

8.
王华林 《地震研究》1996,19(2):06-224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实测和开挖资料,研究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断裂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及古地震标志和证据、全新世位移分布和滑动速率、古地震遗迹、古地震期次、强震复发周期以及地震破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沿1668年郯城8.5级地震断裂上的全新世位移分布与1668年郯城地震破裂位移分布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和分级特征。破裂位移和滑动速率在空间上是变化的,水平滑动速率在1.7~2.8毫米/年范围内变化,垂直位移速率在0.2~0.5毫米/年范围内波动,水平位移量与垂直位移量比为6~8倍。沿郯城地震断裂全新世发生了4次强震事件,8级大震具有准周期重复特征,郯城地震断裂上发生的地震拟合了特征地震模式。本文归纳总结出来的鉴别断裂水平和垂直位移及古地震事件的标志和准则,对活断层和古地震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整合多年来前人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各段落古地震零散的现场考证结果,经过分析将其归并成68条独立的古地震事件及4条历史地震.根据功能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断层段各震级档地震的约束关系.利用现代地震统计得到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参数b、现场考证得到的各区段平均走滑速率、各震级档一次地震事件的平均位错量和破裂带长度,计算各段和全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地震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0.
11.
祁连山北缘佛洞庙-红崖子断裂古地震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中部,是祁连山与河西走廊之间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断裂全长约110km,总体走向北西西,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左旋走滑断裂,断裂活动形成了一系列陡坎、断层崖以及冲沟和阶地左旋等断错地貌.本文通过3个探槽剖面对发生在该断裂上的古地震事件进行了分析,可确定地震事件2次,事件Ⅰ为历史地震,发生在距今400年前,为1609年红崖堡71/4级地震;事件Ⅱ的年代为距今(6.3±0.6)ka B.P.和(7.4±0.4)ka B.P.之间.同时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资料,对古地震的复发模式和间隔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目前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划分中的一些概念和确定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初步归纳拟出目前鲜水河带古地震事件表,对于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地震周期划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古地震复发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闵伟  张培震  邓起东 《地震学报》2000,22(2):163-170
在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华北构造区西缘过渡区主要断裂活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探槽资料,剖析了研究区一万年以来古地震活动在时、空、强分布上的特征.研究区区域古地震复发模式表现为两种密集程度不同的丛集形式:一种是历时300年左右;另一种是历时1000年左右.古地震复发行为表现为显著的阶段性和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六盘山东麓断裂的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宏发  池田安隆 《中国地震》1999,15(1):74-81,91
野外详细调查和探开挖揭示,在六盘山东麓断裂的孙家庄-海子峡地段自距今4.6万年以来存在有6次古地震位借事件的地质形迷,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35250,20250,14750,12150,8550和4000年前,各次事件的重复间隔依次是15000,5500,2600,3600和4550年。按M-D经验关系,事件1,2约相当于8级地震的位错,其余各次事件约相当6.5-7.5级地震的位错。  相似文献   

15.
包代河断裂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代河断裂是 1 954年山丹 7 级地震的主破裂带 ,为右旋正倾滑断裂 ,长约 4 .5km .经开挖探槽在该断裂上揭露出三次古地震事件 ,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31 2 0± 2 50a后 ;2 50 0± 1 90a左右 ;2 1 50± 1 70a之后 ,古地震重复间隔约 350~ 70 0年 .  相似文献   

16.
《地震研究》2021,44(3)
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进入中强地震活跃期,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发生前,已有3组M_S≥5.0地震连续发生,表明该断裂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以来发生在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的4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使用ZMAP软件包计算序列的b值和p值。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地震序列呈现出两组明显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余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W向的3组地震序列衰减较快,序列b值相对较低,序列震中分布长宽比较大;2016年云龙M_S5.0地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E向,序列震中分布长宽比较小,衰减较慢,序列b值相对较高。基于序列类比结果和b值时间变化曲线分析认为,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后续发生较大破坏性余震的可能性较小。综合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认为,未来该地区M_S≥5.0地震存在向东南或向北迁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小江西支断裂古地震剖面的开挖研究结果表明,接近和等于8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约为2000 a左右,M>7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也在1000 a左右.1833年嵩明8级地震至今仅170 a,未来10a或更长时间段内,在位于小江西支断裂上的1833年嵩明8级地震破裂带内,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博洛科努断裂西北段古地震形变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军  杨小平 《内陆地震》1998,12(3):248-255
介绍了博洛科努断裂西北段阿拉山口至精河县城以南的古地震形变带的几何特征、形变方式和变形幅度,并讨论了最后一次地震事件的震级。认为该形变带为右旋走滑性质,最后一次地震事件的水平位移可能为2.5 m ,垂直位移为0.9~1.8 m ,震级估计为7.5~7.8 级  相似文献   

19.
程理  李光涛  吴昊  余建强  苏刚 《中国地震》2020,36(2):211-220
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位于哈巴雪山北麓及玉龙雪山以北的大具盆地内,总体走向310°~320°,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认为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自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右旋位错量可分为8.5~12m、22m左右、47m左右、200~280m、500~510m和1000m左右6个等级。在大具盆地内发现了长约600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这是该断层段在全新世活动的直接地质证据,在破裂带南东端附近开挖的探槽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存在三期活动,可能对应3次地震事件,结合前人在该断裂段获得的地质剖面和断错地貌面测年结果,分析认为马家村-大具段自晚更新世以来至少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分别为4910~45 a BP、7000 a BP左右和32.93~19.96ka BP,利用垂直同震位移值估算了水平同震位移量,最终得出每次地震事件的震级为7.5级左右。  相似文献   

20.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事件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钱洪  伍先国 《中国地震》1990,6(4):43-49
安宁河断裂带是四川省西部的重要强震带。史料表明,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主要集中在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一段。冕宁以北没有强烈破坏性地震的记载。本文在安宁河断裂带冕宁以北地段断错地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拖乌以西野鸡洞的探槽揭露讨论了该段的古地震事件。认为该段具有发生7级地震的能力。根据探槽中~(14)C年代测定,古地震的平均重复间隔为940±150年。由于最近一次古地震的发生距今时间已接近其平均重复间隔,因而笔者认为该段已具备再次发生7级地震的能力而应予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