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路基本理论》是电气与电子类工科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电类专业的知识体系中起着奠定基石的作用,是学习电子技术与电子线路等相关后续课程的基础。针对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在《电路基本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机电类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必学课程,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子技术二大部分。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特点是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化和电路复杂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主要评价《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改革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效果,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护理水平。在具体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护理学基础》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护理素质,推动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值得在具体的护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4.
范嘉  刘梦 《教育教学论坛》2019,(26):102-103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理工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强,但学习过程较为枯燥。本文根据汽车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电子技术》课程是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主要学习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为智能化系统设备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培养创新型高技能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电子技术》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赵鑫 《华章》2012,(27)
《管理学》作为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推动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管理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的管理学人才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简单叙述了学校对于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电路》和《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过程,表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即由课程改革而给计算机和软件专业今后的创新性实践和后续学习提供了空间。同时,对软件专业的《电路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小霞  高俊文 《考试周刊》2013,(86):158-159
高职《电工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根据《电工技术》的课程特点、学生状况,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芦蕊 《文教资料》2011,(22):202-204
《经济学说史》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理论性强、系统性强、内容时间跨度大。本文根据课程特点、选用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以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鉴经济学家构建经济理论体系的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通过对书本以外学习资源的介绍和辅导引发学生对经济规律的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0.
谭灿娇 《考试周刊》2011,(77):15-16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平台课程。它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一切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的学习.所以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作者从教学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着手,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6.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18.
辩是推理的运用,但与辩的目的相联系,甚至于为实现这种目的而采取一定技巧的推理,实际上已经成为辩的方法。《墨经》中所述“援”、“推”“辟”“止”“效”诸方法是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静波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81-83,88
日语中的“ティル”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体助词,与汉语中的体助词“在”“着”“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体意义的角度对“ティル”与汉语体助词“在”“着”“了”的对应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