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吉林省春玉米土壤中、微量元素“潜缺乏”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吉林省中、西部玉米主产区进行高产条件下硫、镁、锌、锰、硼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施中、微量元素可以有效促进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子粒的形成以及干物质的累积,不同中、微量元素响应程度区域性差异较大。中部地区以硫效果最好,产量增幅10.4%~12.0%,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幅12.0%~12.8%、12.9%~21.7%、0~11.5%,其次是硼、镁;西部地区以锌效果最好,产量增幅18.7%~35.0%,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幅40.8%~62.4%、39.4%~59.5%、9.4%~70.5%,其次是硼、锰、硫。依据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补充中、微量元素可有效提高作物生产力,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对籽粒中大豆异黄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大豆品种(高异黄酮品种中豆27和普通品种九农20)进行盆栽试验,施用七种微量元素(镁、硼、锰、锌、铜、铁和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豆籽粒的异黄酮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微量元素对大豆籽粒的异黄酮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五种微量元素(镁、硼、锰、铜和铁)使大豆异黄酮含量增高,但到一定浓度时,则含量下降;锌元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随着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呈下降趋势;钼元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随着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呈增高趋势。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异黄酮含量的积累影响很大,镁、硼、锰、铜和铁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0.5mmol/L~1.0mmol/L之间异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茶树生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氮、磷、钾、钙、镁、铁、硫称为多量元素,锰、锌、铜、硼、钼等称为微量元素。生产上泛指微量元素系氮、磷、钾三要素以外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在茶树矿质营养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迄今已从茶叶中检出20余种,计有锰、铝、铁、锌、铜、硫、硼、氯、汞、铋、钡、锶、镍、钨、锡、铅、镉、砷、硅等。微量元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稻米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采用田间试验,在四川省西昌市用两个水稻品种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滇屯502的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都以施用90 kg/hm2 N最高,稻谷产量以施用180 kg/hm2 N最高;而合系39的铁、锌、铜、锰、镁、钙的含量以施用180 kg/hm2 N最高,稻谷产量以施用270 kg/hm2 N最高,说明供试籼型品种滇屯502对氮肥的敏感性较粳型品种合系39强;磷肥明显降低了稻米中铁、铜、锰、钙的含量和产量,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增加稻米中镁的含量和产量;适量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稻米中铁、锌、铜、锰含量和产量,两供试品种铁、锌、铜、锰含量均以90 kg/hm2 K2O时最高,而钾肥明显降低了稻米中镁、钙的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对大豆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钼、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增加大豆产量,改善生化品质的研究已经不少。钼在生物氮代谢中的生理机制研究亦较深入,但是,微量元素对大豆氮代谢的影响和应用机理,尚需进行较全面地研究。为此,几年来用钼、钴、硼、铜、锌、锰对大豆进行了土培、水培和田间试验,以求阐明微量元素在增氮和增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冬小麦四种微量元素的积累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超高产冬小麦锰、锌、铜、硼的吸收积累特点及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于2005-2006年冬小麦成熟期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及植株和籽粒中锰、锌、铜、硼的含量与积累量。结果表明,成熟期不同冬小麦品种植株和籽粒中4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都表现为锰>锌>铜>硼。植株锰积累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植株锰含量和积累量与单株成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植株和籽粒锌含量和积累量与每穗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呈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负相关,但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植株铜含量与每穗小穂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为正相关,且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植株铜积累量与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植株硼积累量与产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综合分析可知,4种微量元素在增加产量和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小麦生产中应针对具体的限制因素确定不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5 ~ 2007年分别以3个高脂肪、3个高蛋白和3个普通品种为材料,在吉林省6个生态区种植,分析各地点脂肪、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的生态效应以及不同生态条件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区间的大豆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后将吉林省中部南北平原区和东部盆地区划分为高脂肪区,中东部低山区和东南部山区为高蛋白区,西部干旱区为非优质区.  相似文献   

8.
以7个橡胶树品种1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橡胶幼树叶片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橡胶树产量水平与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橡胶幼树叶片中,锰含量表现出随月份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但铁、铜、锌、硼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叶片铁、锰、铜、锌、硼含量较高的品种分别为‘粤390-1’‘热研7-33-97’‘热研8-79’‘热垦525’和‘粤390-1’,不同品种橡胶树叶片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锰铁硼锌铜。橡胶树产量水平与叶片锌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r=0.87),与叶片硼含量达显著负相关(r=-0.80)。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含硅、钙、镁、锌、硼、钼、铁、铜、锰等元素的肥料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供寒地水稻生产中所需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依据,于2017年开展相关的试验工作。通过试验可知,随基肥和分蘖肥施用中微肥都能够增加水稻产量,以分蘖肥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其产量为617.12 kg/667m~2,其对水稻糙米率和精米率无明显影响,不宜在水稻生长后期施用此肥料,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量营养元素供应状况以及剑麻对微量元素养分的吸收利用特点,以期为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山圩农场不同麻龄(1,3,5,7,9,11,13,15龄)剑麻土壤及根、茎、叶微量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15龄剑麻地上部每株中硫和微量元素积累量分别为硫0.3~6.5 kg、锌10.8~120.4 mg、铜3.8~84.2 mg、硼21.7~334.8 mg、钼0.12~3.20 mg、氯0.13~5.81 g,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有效硫34.0~89.1 mg/kg、有效锌0.73~2.20 mg/kg、有效铜0.73~2.20 mg/kg、有效硼0.11~0.21 mg/kg、有效钼0.12~0.24 mg/kg、有效氯28~38 mg/kg。不同器官硫含量大小表现为茎叶根,氯含量大小表现为叶茎根。硫在1~3、7~9龄出现快速积累期,而锌、铜、硼、钼均出现在1~3龄,氯积累量随着麻龄增加而稳定上升。不同麻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有效锌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效硼含量总体处于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面包烘焙品质与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适宜的面包小麦的品质指标范围,对58个小麦品种(系)的面包烘焙品质与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将58个品种(系)的面包总评分分为三个梯度与小麦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面包总评分和面包体积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抗延阻力相关不显著;面包芯平滑度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纹理结构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面包弹柔性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湖南烤烟外观和评吸质量区域特征及其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省9个烤烟主产市、州C3F等级烟叶样品的外观质量与评吸质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发育状况与身份外,各市、州烟叶外观质量分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张家界和湘西的烟叶外观质量表现相对较好,怀化相对较差;不同市、州烟叶香气质、劲头、刺激性、余味、评吸总分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张家界和湘西烤烟的评吸质量相对较好,邵阳和衡阳烤烟的评吸质量较差;烤烟评吸质量与外观质量关系密切,但光滑或微青与评吸分数无显著相关性,香气质、燃烧性、灰色与外观质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兰州拉面品质与面粉品质及面团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彦  李志博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6):1071-1075
为了给兰州拉面专用粉评价指标的筛选和专用小麦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河西地区曾主栽推广的15个春小麦品种(品系)和10个市场拉面专用粉为材料,研究了面粉主要品质性状和面团特性间及其与拉面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含量分别与面团筋力、面团弹性、弹性指数、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面筋指数、沉淀值除了分别与面团弹性和面团配置比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面团特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面团跌落值与其它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特性均与拉面品质密切相关。影响拉面品质总评分的直接作用因素是面粉灰分和面团配置比,间接作用因素是面团跌落值、面团筋力、面团稳定时间和沉淀值。建立了兰州拉面品质评价回归模型,建议用面团筋力和弹性指数为主的面团品质特性评价拉面专用粉适应性和选育专用小麦。  相似文献   

14.
面包质量与面包小麦品质指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寻找与面包品质关系最为密切的小麦品质指标并为面包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7年对冀、鲁、豫、皖等12个省(区、市)156份强筋、中强筋小麦样品的品质检测结果,进行了面包烘培质量与小麦品质性状相关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表明,面包体积主要受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最大拉伸比例的影响;外观形状、面包评分主要受最大拉伸比例、拉伸比例和粗淀粉含量的影响;纹理结构主要受面筋强度和延伸性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R5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支链淀粉可以代表小麦品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粗蛋白含量、面筋强度和支链淀粉含量对面包品质有很强的正向贡献,粗淀粉含量对面包品质有负向作用;面团的拉伸特性是小麦品质最重要的指标,是面包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优质粳稻品种资源,探求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最佳值,采集750批次国内外优质粳稻米进行品质分析,并对其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粳稻米品质总体较好,各指标中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食味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食味值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得出,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适宜值为:垩白度0~2%,蛋白质含量6%~8%,直链淀粉含量16%~18%,胶稠度80~86 mm,水分13%~15%。  相似文献   

16.
对2018年32份福建省第九届优质稻参评品种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评优质稻品种的透明度均达到优质1级标准;垩白度、直链淀粉和胶稠度3项指标达标率较高,仅1份未达优质标准;但碱消值达标率偏低(81.3%),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预到面筋质量的方法,以4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品质、HMW—GS组成与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硬度、容重与面筋指数,蛋白质含量与湿、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r=0.3708~0.5791);千粒重与面筋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3306);角质率与面筋指数虽有一定的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籽粒硬度、角质率、千粒重和客重与湿(干)面筋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含有5 10、14 15亚基的品种一般具有较好的面筋质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此,可利用小麦籽粒硬度、容重、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来预到面筋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小麦麸皮营养与质量安全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我国小麦麸皮资源的加工转化,收集了我国9个小麦主产省12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商品小麦麸皮样品,对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戊聚糖、脂肪、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安全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小麦麸皮在营养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总淀粉含量差异最大(CV:35.31%),粗蛋白含量差异最小(CV:5.16%);麸皮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中,以蛋氨酸含量差异最为显著(CV:20.06%)。质量安全指标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农药残留未检出;真菌毒素,仅河北邯郸一家麸皮样品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超出限量范围。对比所选取12个样品的品质表现,收集于河北邢台、山东滨州和北京的样品,戊聚糖、蛋白质含量较高,总淀粉含量较低,卫生状况良好,可用于小麦麸皮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稻米品质调控的分子基础及非生物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半数人口提供食物来源。近些年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稻米品质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控制稻米品质的基因相继被克隆并应用于水稻育种。本文综述了稻米品质调控分子机制,并对干旱、低温、高温、盐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改善非生物胁迫下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优质再生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2019,(5):57-63
为促进优质再生稻高效生产,遴选19个杂交稻品种通过大田再生种植的方式,系统分析了优质再生稻产量形成机制和头季与再生季的稻米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再生季生育期几乎缩短为头季的一半,2季总产量与再生力、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头季比较,再生季稻米外观品质、食味品质明显提升,但加工品质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中的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消减值再生季与头季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糊化温度则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