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地表、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资料成像品质普遍较差。针对复杂前陆冲断带的断层相关褶皱,提出了一种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地区褶皱的定量构造建模方法,即应用地震波动方程正演、平衡地质剖面数值模拟、构造物理模拟等技术,分步骤求取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参数,建立最终的定量化构造模型,从构造变形量、变形机制、变形时间和变形过程4个方面揭示构造变形特征。应用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独山子背斜进行定量化建模,确定独山子背斜几何学与运动学构造参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油气藏研究中,裂缝识别一直是测井解释的难点。在详细对比分析了大邑构造的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之后,通过"双刻度法",即利用岩心刻度成像测井资料,再用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综合各种生产、动态资料,对大邑地区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的模式,确定了大邑各井的裂缝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仪陇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型储层埋藏深度较大,沉积地质背景较为复杂,钻至深层的探井较少,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型储层的空间分布,制约了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该组的一段、二段鲕粒滩,岩性以亮晶鲕粒灰岩和残余鲕粒灰岩为主,大多分布于台缘带上。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鲕粒滩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现为透镜状,具有较强振幅和较低频率。采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鲕粒滩发育的台缘带上,利用地震振幅属性有效地预测仪陇—平昌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其分布特征与实际钻探结果匹配度较高,证明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分布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为下步对该类储层进行勘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沉积相分析、地震正演模拟与地震属性分析有机结合能有效进行深层鲕粒滩储层识别与勘探。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邮凹陷南部复杂断裂带黄珏南地区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等构造解释难点,开展攻关研究,确定了以“正演模拟、构造模式指导、低序级断层识别”为重点的构造精细描述,提高了构造解释精度,取得了较好滚动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邑构造须二段储层裂缝综合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单一裂缝预测技术不准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缝成因解析的储层裂缝综合预测方法。利用岩心、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进行储层裂缝的构造解析、确定裂缝成因类型,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行裂缝预测。通过对裂缝特征的分析,综合利用构造曲率、断层属性、相干体属性以及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对大邑构造须二段裂缝进行综合预测,然后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裂缝的发育分布带。裂缝综合预测与实际应用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西彭州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潮坪相薄储层识别难度极大。围绕如何从复合地震强反射中区分并识别上、下两套储层面临的地球物理难题,采用先“分”后“合”的研究思路,基于实际地层结构及不同储层叠加样式建立正演模型,利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剖析了不同主频条件下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波形差异化分析,从复合地震响应中“剥离”出了两套储层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明确了两套储层在不同频带下的地震识别标志和识别方法,为该区强反射界面干扰下两套薄互层储层辨识机理分析及精准预测奠定了基础。基于不同频带下薄储层辨识机理的分析结果,定性预测了薄储层平面展布,提出了深层潮坪相薄储层识别和预测难题的解决方案,为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面向薄储层的地震采集技术设计、地震资料处理及薄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邑构造须二段储层裂缝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虎  秦启荣  王志萍  向俊铭 《岩性油气藏》2010,22(2):107-110,115
通过分析大邑构造带的构造成因及动力来源,总结了该区构造演化模式。利用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岩体的破裂程度进行预测,然后计算出该区岩体的破裂接近程度,并确定了岩体破裂程度与裂缝发育的关系以及裂缝发育级别,继而对裂缝发育程度、裂缝类型和产状进行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大邑构造须二段储层裂缝较发育,主要发育在构造高点部位及其附近区域和断层及其附近区域;储层在2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共形成了2期5组裂缝;裂缝的主要延伸方向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对礁滩体的识别与储层预测总体以礁滩体的井震响应特征、沉积或古地貌背景以及地震解释三方面入手,综合模型正演、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古地貌恢复及地震反演等技术,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振幅、频率、相位)及波阻抗的变化识别礁滩体。上述方法对厚度较小、地震波形特征不明显的礁滩体的识别效果较差,且受二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年代、位置、线间距、处理参数等因素的限制,对钻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品质要求较高。为此,以长兴组地层展布—礁滩体展布—礁滩体储层分布逐级递进的研究思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遂宁高带礁滩体,分两步预测礁滩体储层分布:首先识别礁滩体,通过分析礁滩体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相识别、古地貌恢复等明确礁滩体展布特征;其次预测礁滩体储层,运用正演模拟分析礁滩体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属性分析与地震反演准确预测遂宁高带礁滩体储层分布。预测结果表明,遂宁高带礁滩体规模较大,共发育三排礁滩体,呈北西—南东向雁列式展布,其储层发育程度受古地貌和礁滩体距武胜—蓬溪台凹的距离共同控制,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发育,且礁滩体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裂缝特征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东北普光地区陆相地层主要目的层须家河组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利用 岩心、薄片、EMI 成像测井3 个方面的资料对普陆1 井须家河组裂缝开展精细描述与分析研究,探讨了裂 缝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对储层储集性能和气层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发 育有高角度构造缝和低角度非构造缝,裂缝充填程度高,主要被方解石和碳质充填,裂缝发育程度高但纵 向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分析认为,裂缝不仅成为流体的储集空间,还是重要的 流体渗流通道,对于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邑构造须家河组气藏为裂缝性气藏,裂缝发育程度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14口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分析统计,结合构造、沉积相分析及古构造应力场模拟认为,大邑构造须家河组气藏发育构造缝、层理缝及异常高压泄压缝3种成因类型裂缝。构造缝和层理缝有效性相对较好,但其总体具数量少、延伸短、宽度窄、充填程度相对较高、非均质性较强的发育特征。地层所受应力小、变形弱是构造缝发育程度相对较差的根本原因。喜马拉雅期派生羽状断裂控制了构造缝的形成和展布;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前缘分流河道的平行层理、斜层理是层理缝形成的主要层理构造。裂缝成因类型、充填特征、后期溶蚀作用及现今地应力场共同控制了裂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家河组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期次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范存辉  秦启荣  李虎  韩雨恬  邢嘉欣 《石油学报》2017,38(10):1135-1143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家河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对天然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包裹体分析、声发射以及(U-Th)/He年龄测定等,对该区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构造成因的低角度和高角度剪切缝,具有规模中等、宽度小(闭合)、间距大、充填程度不高的特征,裂缝有效性较好;须家河组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共3期(不考虑成岩期裂缝),第Ⅰ期构造裂缝形成于燕山构造运动中—晚期,方位为NE向(30°±5°)、NW向(315°±5°),裂缝被中—细粒方解石充填,充填程度较高,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85℃,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18.8 MPa;第Ⅱ期裂缝形成于为喜马拉雅早—中期构造运动,方位为NEE向(75°±10°)、SN向(0°±5°),裂缝被粗粒方解石半充填(或未充填),均一温度为150~175℃,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27.9 MPa;第Ⅲ期裂缝形成于为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方位为NWW(290°±10°)向,裂缝充填程度低,切割前两期充填裂缝明显,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38.6 MPa;结合地质力学理论,建立了三期裂缝发育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元坝-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因,明确天然气的来源,综合利用了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氢同位素等手段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元坝-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以甲烷为主,主体表现出干气特征,干燥系数普遍高于0.97,δ13C1和δ13C2值分别介于-34.5‰~-29.3‰和-35.4‰~-21.5‰,δ13CCO2值多数高于-8‰,δDCH4值介于-181‰~-144‰,且与δ13C1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天然气成因鉴别和气-源对比研究表明,该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体为煤成气,来自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其中元坝地区须一、须二段和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中混入了一定量的原油二次裂解气,它主要为吴家坪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裂解程度相对较低时的产物。研究区须家河组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普遍发生了部分倒转,其中元坝地区须三、须四段天然气的部分倒转主要源自须家河组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产物,而元坝地区须一、须二段和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发生的部分倒转主要源自少量的原油裂解气与大量的高成熟煤型干气的混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常规物性资料,对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具有结构成熟度中等偏高、成分成熟度低的近源快速堆积特点;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破裂和自生矿物充填等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强烈的压实-压溶、方解石胶结和自生矿物充填等作用是导致储层孔渗性变差和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绿泥石环边胶结是部分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破裂作用则更有效地沟通了原生和次生孔隙,极大地提高了储层渗透性。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特低孔、超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相关性较差,但随着孔隙度的升高,孔渗相关性逐渐变好,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须家河组为一套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的多类型沉积体系复合体.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中地表径流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并可进一步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种亚相沉积;湖泊沉积体系发育滨湖和浅湖2种亚相沉积;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发育潮坪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地层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相与微相的展布特征及空间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我国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其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度大等因素,阻碍了该类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为基础,结合大量镜下薄片鉴定成果,确定了胶结物充填的序次及各期胶结物相对含量;并在各期胶结物中找出特征包裹体进行温度检测,结合储层埋藏史、热史等资料,确定了各期胶结物的形成时间与油气充注的时间及次序;此外,描述了储层孔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率与变化原因,从而再现了储层的形成历史,确定了储层致密化时间。最后,结合油气充注史,提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电成像测井的手段,对研究区内19口重点井须家河组四段发育的天然裂缝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该层位裂缝主要有4组: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NE-SW向裂缝,燕山中、晚期的近SN向裂缝,喜马拉雅晚期的NW-SE向裂缝和喜马拉雅期四幕的ESE-WNW至ENE-WSW向裂缝;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主要发育低角度斜交裂缝以及高角度斜交裂缝,水平缝发育较少,垂直缝基本不发育;背斜南、北两翼的裂缝线密度要大于轴部,背斜轴部总体上表现为距断裂系统越近、裂缝的线密度越大的特点;裂缝线密度的不均质性较强;中砂岩、细砂岩、砾岩、粗砂岩是裂缝的主要载体,裂缝在中砂岩、细砂岩、砾岩、粗砂岩中发育得更好,而页岩中的裂缝最不发育;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的裂缝线密度呈较清晰的随层厚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粉砂质页岩、粗砂岩中裂缝线密度与层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东北部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影响,构造变形强烈,发育多套规模砂体,须家河组发育特殊类型"断缝体"储层.运用钻井统计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储层特征、形成机理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储层是规模网状裂缝与相对高孔基质孔隙叠加形成规模网状缝孔储渗体,具有高孔、多缝、孔缝...  相似文献   

18.
天然裂缝是致密砾岩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影响致密天然气的成藏、富集及单井产能。利用地表相似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生产资料,在研究四川盆地剑阁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砾岩储层天然裂缝类型和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阐明了天然裂缝对天然气产能的影响。四川盆地剑阁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砾岩储层发育穿砾缝、砾内缝和砾缘缝,从地质成因上,穿砾缝为构造裂缝,砾内缝包括构造、构造-成岩和母岩裂缝,砾缘缝为构造-成岩裂缝。其中穿砾缝的面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最大,其次为砾内缝,砾缘缝相对较小,穿砾缝对致密砾岩储层贡献更大,更有利于天然气富集高产。裂缝发育程度与产气量呈正相关,裂缝密度越大,产气量越高。在近东西(EW)向至NWW-SEE向现今地应力作用下,不同方向裂缝对天然气产能的贡献存在差异,其中近EW向裂缝地下开度相对较大,连通性好,对天然气产能贡献最大;其次为近NS和NW-SE向裂缝, NE-SW向裂缝对天然气产能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