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DWN)作为一种控制转发解耦合的架构,有利于快速获取全局拓扑,为无线接入点(AP)间无缝切换提供了便利。针对传统基于信号强度(RSSI)的AP选择算法可能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及负载不均衡问题,充分考虑流量负载对AP性能的影响,对传统Odin架构进行扩展,提出了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DWN)下基于流量负载感知的AP间无缝切换算法。该算法考虑客户端收到的信号强度(RSSI)及AP的流量负载,可有效解决AP间负载不均衡问题。最后,在开源实验平台(Odin)应用此算法,实验表明相比传统基于RSSI的切换算法,此算法有效提升了终端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接入点(AP)部署会导致AP工作信道重叠,从而较大地影响无线局域网的吞吐量。为此,在IEEE 802.11e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考虑AP受相邻AP干扰造成的吞吐量衰减,引入Jain指标衡量基础服务集(BSS)间系统吞吐量的公平性,在满足最大公平性和最小信道干扰的限制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信道分配算法CAQFT。数值分析结果表明,CAQFT算法能满足BSS内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提高整个系统吞吐量并兼顾BSS间系统吞吐量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无线局域网因其架设方便、易于扩展的特点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针对无线局域网的攻击形式也逐渐增多。无线钓鱼攻击是指攻击者架设一个伪装的无线接入点,诱骗用户连接从而进一步窃取用户敏感信息或发动其他主动攻击。文中针对无线局域网中的虚假钓鱼AP攻击提出一种基于设备指纹的AP识别方法。通过向AP发送一系列探测请求帧,记录AP对不同帧的响应结果作为识别AP的特征信息,以此区分合法AP与非法钓鱼AP。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设备指纹的钓鱼AP检测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无线钓鱼AP设备。  相似文献   

4.
由于物体遮挡和无线接入点(AP)故障等因素,导致将所有AP节点作为特征输入的定位效果并不一定最优.传统AP选择方法通过比较整体区域的信号特征参数进行选择,并没有考虑不同子区域与AP节点之间的相关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AP选择算法,能够有效去除较大噪声和位置分辨能力弱的AP节点.通过将室内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并计算子区域与AP节点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优的AP节点作为该子区域的训练节点,最后通过深度置信网络模型进行定位模型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在12m ×12m的区域范围内,该算法平均定位误差为0.4151m,较BP算法、RADAR算法而言,平均定位误差分别降低了35.95%,46.78%,运行时间分别减少了22.8%,32.9%.  相似文献   

5.
我不久前购置新机,使用了华硕AI系列的P5E3Deluxe/WiFi—AP主板。该主板集成了无线网卡,具有软件AP功能,主板说明书上介绍说无线网卡还能在睡眠模式下继续工作,把电脑仅当作无线AP来使用。可笔者让电脑睡眠后,Wi—Fi无线网络马上就断开了。经过一番咨询和摸索,原来此睡眠非彼睡眠,这是AI系列主板独有的AINAP休眠模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类     
《网友世界》2009,(9):92-92
当前的无线AP可以分为两类:单纯型AP和扩展型AP。单纯型AP的功能相对来比较简单缺少路由功能,只能相当无线集线器;对于此类无线AP,还没有发现可以互连的产品。而扩展型AP也就是市场上的无线路由器,由于它功能比较全面,大多数扩展型AP不但具有路由交换功能还有DHCP、网络防火墙等功能。现在市场上的无线AP大多属于扩展型AP,砖于扩展型AP来说,它们在短距离范围内是可以相互联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802.11b/g的无线AP是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最常用的设备,它在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最大连接距离可达300英尺。有了无线AP,就如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现有有线网络连结。目前大多数的无线AP都支持多用户(30-70人)接入,数据加密,多速率发送等功能,一些优秀的产品更提供了完善的无线网络管理功能,在家庭、办公室这样的小范围内,一个无线AP可实现所有机器的无线接入。目前市场上的AP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单纯型AP和扩展型AP。扩展型AP除了基本的AP功能之外,还可能带…  相似文献   

8.
《微型计算机》2003,(20):125-125
若要架构一个简单的无线网络,基本的配备就是一个无线网卡及一台桥接器(AP)这样便能“无线的模式配台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路资源。AP在室内环境的覆盖范围取决于建筑袖的内部结构和所用的材料如果家居环境复杂,必须考虑墙壁的阻隔问题。根据测量出的实际距离再算上墙壁门窗等阻碍物对信号的衰减得出一个有效范围;AP上一般标注的是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很多跟无线相关的AP(Access Point)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效应,因为手持终端,包含终端应用(即APP)增加之后引起无线AP的成长高峰。那么在市面中看到很多的家用无线AP或低端无线企业级AP,与Aruba所提供的企业级无线AP,到底有什么主要差别呢?对此,Aruba Networks亚太区及日本区技术顾问吴章铭(Eric Wu)深入浅出,从三个方面帮助我们阐释…首先,无线AP的效能是否符合企业等级。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D-Lind近日推出了口袋式便携无线产品DWL-G730AP。它集无线接入点(AP)、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三种模式于一身,支持54Mbps传输速率,为商务办公,外出旅行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无线随身行”解决方案。通过设备底部的切换开关,DWL-G730AP可在AP,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三种模式间切换。  相似文献   

11.
李克  王换招  张鹏  胡成臣 《软件学报》2015,26(S2):100-110
在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的稠密部署使得AP的关联策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目前,用户与AP的关联仅依据AP的信号强度,然而,这种方法未能考虑到网络中AP的异构性,以及不同用户对资源(例如带宽、安全性、时延等)的不同需求,并且分布式的AP关联会造成网络中AP负载的不均衡.针对以上问题,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简称SDN)技术提出一种集中式的AP关联策略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网络管理员和用户的目标,对网络负载均衡和用户资源满足度同时进行优化.采用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仿真实验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对随机生成的数据集,用户资源满足度可由54.5%分别提升至86.8%(重负载时)和94.1%(轻负载时),并且管理员目标(负载均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无线钓鱼接入点通过设置与真实接入点完全相同的名称诱骗受害者接入伪装的无线接入点,进而可以窃取隐私信息。本文针对无线钓鱼接入点的网络安全问题,在分析无线钓鱼接入点的特征后,根据正常接人点与钓鱼接人点网络链路和MAC地址的区别,提出无线接入点的安全性检测算法,从而保证无线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3.
4G时代,无线WLAN网建设与应用发展迅速,运营商在低成本建设WLAN网的同时,也对未来WLAN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本文从无线WLAN网的特点、概况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无线WLAN网的工程建设概况和无线WLAN网络覆盖方案的设计建设思路,重点分析了AC与AP设备在不改变本地网实际组网的情况下的组网方式与建设模式,并简要列举了无线WLAN网络典型场景的解决方案,包括室内多网络合一的无线综合分布式系统覆盖、小型AP分布系统方式覆盖、室内AP直接覆盖和室外AP覆盖等建设方式,为WLAN网络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无线局域网下PCF结点切换时的资源预留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中,对VoIP等实时应用结点在漫游切换时,提前在邻居AP小区进行带宽资源预留是保障其获得持续、一致OoS的主要措施.但是目前的资源预留方法要么计算复杂,不符合WLAN的实际情况;要么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为切换结点提供资源保证.在结合已有的预留算法的基础上,根据WLAN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PCF结点资源预留方法,使VoIP结点采用PCFAP轮询信道访问方式,通过VoIP结点漫游时发现邻居AP的存在,提前向邻居AP发出资源预留请求,同时邻居AP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预留资源大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浪费无线带宽资源的条件下,提出的方法相对于其他预留方案能够获得更低的切换连接掉线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无线网络公众服务的推进,免费的开放接入点爆发式增长。针对开放接入点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伪造接入点带来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钓鱼攻击,漏洞攻击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接入点行为分析的安全可信接入方法。该方法参考了垃圾邮件判定的相关技术,采用D-S证据理论,建立一个推理规则库(包含SSID判别,Beacon密度,AP的物理层特性,数据转发行为特性等),通过接入点行为证据的分析和合成,完成对接入点可信性的判定,从而避免无线客户端接入非法的接入点。通过典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线局域网帧数据流量研究的问题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要比有线局域网信道复杂得多,研究运载其上的流量成为评估和了解无线局域网行为模式的关键。本文比较了有线和无线局域网在体系结构和协议机制上的差异,进而从AP节点处理帧数据流程上分析了无线局域网IP数据流量和帧数据流量上的差异,提出了无线局域网流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无线局域网帧数据流量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普及率的提高,无线访问接人点(Access Point,AP)的分布密度越来越大.而在IEEE802.11中并没有功率控制的相关内容,为了确保覆盖,往往将AP的发射功率设定为最大值,从而导致不同的AP-无线站点对之间的干扰越来越严重,以及网络整体吞吐量的下降.为了解决问题,提出了针对802.11无线局域网的一种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根据AP自身的实际吞吐量与预期吞吐量之间的关系,判断信道质量,并进行动态调整AP的发射功率.在NS2的环境下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快,能够确保尽可能多的尤线站点获得AP提供的网络接入服务,实现负载均衡;同时尽量减少不同AP-无线站点对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网络整体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Motivated by observations from real worl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deployments, we develop in this paper a novel analytical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saturation throughput of an IEEE 802.11-based access point (AP) and sta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dden terminals. Unlike existing models, our model can accommodate different numbers of hidden nodes without increasing the model complexity. Given any number of hidden nodes, only four constraints are needed to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ations and the AP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both uplink and downlink traffic. Simulation evaluation shows that our model predicts network performance accurately over a wide range of network sizes and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a throughput starvation problem.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based on our model, we formulate a bandwidth allocation problem to optimize the network throughput and fairness under some predefined requirements by systematically tuning the AP and stations contention window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rvation problem is resolved with our approach, and the target throughput is met.  相似文献   

19.
谢东亮  侯朝桢  杨国胜  徐昌玮 《计算机工程》2002,28(9):130-131,F003
基于IEEE802.11标准,对无线局域网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拓扑结构,AP接入点和网络通信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个无线局域网在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802.11接入网类型对延迟抖动的影响,基于对802.11DCF(distributed coordinated function)信道访问机制的分析与马尔可夫模型,提出一个802.11无线接入的TCP连接本地延迟抖动(local jitter,LJITTER)分布模型。实际网络的测试实验数据证明,该模型非常吻合802.11无线接入的TCP LJITTER实际分布。该模型可以用于接入网类型区分、数据包流量分类、TCP协议改进与非法AP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