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州市黄岩区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双季茭白生产基地.江口街道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双季茭白以来,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多hm2,集中在沿江5个村,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基地,基地年生产总量达5 000多t,其中90%销往省内外各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2.
双季茭白优质高效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茭白是黄岩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黄岩蔬菜业中的最大主导种类。黄岩现有双季茭白2000hm2,主要分布在长潭水库下游六个乡镇街道,其中大中棚茭白面积达1230hm2,占茭白总面积的61.5%,年产量9万多t,年产值达2亿元。黄岩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双季茭白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黄岩棚栽茭白以种植黄岩双季茭为主,年种植  相似文献   

3.
蔬菜是浙江省重要的高效农业产业,在浙江省多次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水生蔬菜茭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且形成有影响力的规模化产业基地,如台州黄岩大棚茭白,6月上市的双季茭夏茭提前到4月上市;金华义乌和兰溪的冷水茭,使单季茭从9月提前到8月中旬上市,极大地提高了茭白种植效率;嘉兴市南湖区兴篁镇的单季茭品种,由于熟性早,能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上市,效益好,已形成400 hm2以上的茭白生产基地.由于浙江省山地、丘陵多,在一些地方自然形成了高山茭白基地,其中丽水市缙云的大洋高山茭白、金华市磐安的玉山高山茭白、新昌县回山的高山茭白基地,都是浙江省茭白发展以后形成的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4.
茭白属禾本科菰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分布广泛,南至广东、北至北京、东至台湾、西至四川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1]。浙江省栽培面积约3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40%,是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2]。茭白按感光性和采收时间可分为单季茭、双季茭两大类,单季茭一年一熟,双季茭一年两熟[3]。双季茭一般7月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5~6月采收夏茭[4]。余姚市常年茭白种植面积2000 hm2左右,双季茭种植面积占茭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大量双季茭集中上市导致茭白滞销和价格下降,农民种茭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5]。  相似文献   

5.
陈可可 《长江蔬菜》2011,(17):33-34
黄岩是国内设施双季茭自主要产区之一.全区现有设施双季茭白(夏茭)2000hm2,主要集中在头陀镇、新前街道、北洋镇等5个乡镇街道,主栽品种为黄岩双季茭白,设施茭白年产量达7万多t,年产值2亿多元,已成为当地农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区相继引进了浙茭2号、3号等系列新品种,其中浙茭3号品种经2年多试种,因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200hm2,发展势头较快,发展潜力较大。现将浙茭3号设施种植性状及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杭州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茭是我们从浙江省杭州市引进的双季茭白品种,经过多年选育,已成为我区主要栽培茭白品种,年种植面积667多hm2。杭州茭分蘖能力强,植株高大,茭白肉色白嫩、较粗,长72cm、宽4.5cm,单茭肉重110g,品质优,秋茭667m2产量2000kg,夏茭667m2产量2500kg。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江苏启东地区双季茭白种植面积有所扩大。茭白设施栽培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还可改良盐渍化土壤,生态效益显著。该文介绍了双季茭白的生育特性,并从品种选择、移栽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双季茭白大棚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赵娟  匡晶  钟兰  刘义满 《长江蔬菜》2016,(24):29-31
选取128份茭白种质资源(包括93份单季茭资源和35份双季茭资源)和6个田间试验用茭白品种,调查研究了二化螟对茭白的为害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单季茭白的受害株率显著高于双季茭白,但单季茭白和双季茭白受害分蘖率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就受害株率与受害分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而言,单季茭白为0.710 3**,双季茭白为0.382 5*。二化螟为害时,叶鞘受害率为叶片受害率的2倍以上,为害部位主要集中在叶鞘及叶枕附近的叶片上;为害部位距离水面大多在20 cm以内,而且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为害部位距离叶枕大多小于10 cm;就叶位而言,近90%的受害叶为倒4叶和倒5叶,位于植株外侧。  相似文献   

9.
茭白属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其栽培类型分单季茭白与双季茭白两类。本文所述的冷水茭白指单季茭白品种夏季用冷水灌溉促使孕茭、膨大,收获期由原来的10~11月提前至7~8月。冷水茭白栽培受冷水资源局限,区域优势明显,因此在大、中型水库下游,适度发展冷水茭白生产颇具经济效益。浙江金华属丘陵地区,境内地势起伏,大、中型水库分布较多,夏季水库库底冷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冷水茭白生产,目前冷水茭自在该地区栽培面积已超过1333.3hm^2。  相似文献   

10.
缙云县地处浙中南山区,境内多河谷平畈,十分适合茭白生产.从1982年开始引种茭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100 hm2左右,种植茭白已成为缙云县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大棚双季茭生产空闲期,通过设置栽培桩套种丝瓜,增加了一季丝瓜的收入,且丝瓜套种后能使8月高温期定植的茭白小苗得到很好的遮阴保护。利用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在不同海拔区域种植茭白,供应夏秋蔬菜市场淡季,已成为浙江丽水传统优势蔬菜产业,2013年丽水市茭白种植面积0.57 万hm2(8.52万亩),产值3.9亿元。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设施双季茭在丽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汉中茭白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实现高效化栽培,引进、试验、示范了6个茭白品种,对各品种的物候期、生物学性状、产品质量、产量、商品性等进行田间观察记录,筛选出了5个适于汉中周年高效生产的茭白品种,其中双季茭白品种为合茭2号、苏州小蜡台,单季茭白品种为京茭1号(北京茭白)、大白茭、中茭。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双季茭白种植面积较大,产量高,效益好。本文主要从品种与地块选择、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双季茭白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黄岩在茭白生产上引进设施栽培,并形成一套当地特有的茭白"三改两优化"技术,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0%以上,产品在我国4月茭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效益显著。黄岩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优质充沛的水源和丰富的温、光、土资源,十分有利于水生蔬菜茭白的种植。双季茭白一年在夏季和秋季采收两次,分别称为夏茭和秋茭。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双季茭白作为一种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5.
青浦县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水生蔬菜。本市蔬菜全面放开后,我县菜办根据需求,逐步调整并相对稳定了“四月茭、麦茭和秋茭三熟茭白的生产面积,使它成为本市主要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1993年,又积极扶持沈巷、练塘、莲盛等茭白主产乡创办季节性的茭白批发交易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青西茭白已逐步形成以批发交易市场为龙头,带动万亩基地,联系千家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一、基本条件 从青西茭白形成产业化的实践来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资泪优势和有广阔市场的主导商品。茭白是青西地区种植业中具有较大优势的重要资源,它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并在发展规模生产、集约经营、提高商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了市场覆盖面。二是建设一个既有特色,又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商品生产基地。青西茭白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和发展,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5万亩次左右。同时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肥水促控、防病治虫等新科技,大力提高了生产水平、商品质量、有效供给率和经济效益,建成了”一地生产、供应全市”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三是建立一个服务生产、服务市场的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里密联系起来,既保护了茭农利益,又活跃蔬菜大流通,提高了市场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提高秋茭产量和商品性的新技术,以双季茭白浙茭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移栽后15、30、45 d割除茭白种茎,考察分析种茎不同割除时间对茭白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30、45 d割除茭白种茎,可以提高茭白有效分蘖数、增加壳茭质量、改善茭白商品性、促进增产增收;割除时间过早,分蘖数量过多,不利于培育大分蘖,达不到预期的增产目的.建议双季茭白秋季种茎割除时间以移栽后30 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俞朝 《长江蔬菜》2015,(22):126-128
茭白是我国原产多年生的浅水宿根草本植物,有2000多a的栽培历史,是江南的特产水生蔬菜,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1].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茭白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了效益农业的新亮点.浙江嵊州市茭白种植面积达640 hm2,建有鹿山街道江夏茭白基地和长乐冷水茭白基地,年产壳茭4 000余万kg,其中"江夏牌"与"嵊禾牌"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销往杭州、苏州、常州、萧山等地,年产值7 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浙茭二号”茭白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蔬菜》2001,1(2):15-15
“浙茭二号”茭白是由原浙江农业大学于1990年育成,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双季茭白,1993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县于1998年引进示范,1999年推广,2000年种植面积达150hm2以上。一般秋茭产量1200kg/667m2,夏茭产量2500kg/667m2,比本地四九茭白增产35%。 一、生育特性 浙茭二号为双季茭白中熟品种。田间植株高度150cm,单株有50kg,土壤深耕20~25cm,耕耙要平整,灌水3~5cm。做到田平、泥烂、肥足,确保双季茭白生长需要。 (2)合…  相似文献   

19.
缙云县地处浙中南山区,境内多河谷平畈,十分适合茭白生产。从1982年开始引种茭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100hm2左右,种植茭白已成为缙云县一大支柱产业。以往的茭白种植都是采用传统的单季栽培一次收获模式,单位  相似文献   

20.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是余杭区主要的水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余杭区茭白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全区茭白面积达920hm~2,其中已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达466.7hm~2以上,崇贤牌茭白远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种植大棚茭白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提早茭白上市时间,增加农民收入,2004~2005年我们进行了茭白大棚栽培技术试验,面积2hm~2,总结出了一套大棚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