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和同期段60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及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长径、短径和长径/短径值均要大于对照组的相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淋巴结数量要显著多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6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可见明显血流增多。结论: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有效鉴别诊断肠系膜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120例4~7岁肠系膜淋巴结中上腹部、脐周、脐右侧及右下腹部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在脐周、右下腹可探及椭圆形肿大淋巴结.结论 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新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6):466-467,480,F000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特点和高频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88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惠儿临床和经腹壁高频彩超(高频探头5—13MHZ)探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检查表现为右中下腹及脐旁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边缘清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与短径之比均〉1.5,长径〉1.0cm,横径〉0.5cm。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表现血流丰富,脉冲多谱勒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0.5。结论临床结合高频彩超能有效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彩超准确性高,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意义及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高频超声检查,并选取同期段6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及血流情况。结果 研究组60例患儿经高频彩超检测发现,淋巴结均呈肿大,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60例健康儿童,且长短径(2.2±1.8)要显著大于对照组(1.0±0.9)。另外,6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可见明显血流增多。结论 高频彩超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可有效鉴别诊断肠系膜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高频超声检查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50例(89.3%)显示肿大淋巴结,其中39例(78.0%)位于右侧腹,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频彩超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高频彩超探讨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4岁9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检查。结果超声观察96例患中94例右下腹回肠末端区见1~多枚淋巴结肿大,2例于脐周见数枚低回声结节。结论高频彩超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临床诊疗已确诊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腹部进行高频超声的检查。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有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迈 《浙江临床医学》2013,(7):1083-1084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7岁小儿腹痛常见的病因。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痛,可伴呕吐、发热、血象增高等症状,但目前尚无量化的诊断标准[1]。高频彩超是目前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最好的检查手段。利用高频彩超可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且可同时观察血流信号。在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同时可同其它引起患儿腹部疼痛的疾病作鉴别诊断。本科使用高频彩超检查诊断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和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和急性阑尾炎患儿,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8例。患儿入院后全部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和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种疾病的患儿在临床指标数据上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疾病的患儿在检出率上的数据对比也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率较高,且高频超声下患儿的临床指标均可明显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加压动态检查诊断15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10~15天超声复查。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的超声表现。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的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后10~15天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t检验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急性阑尾炎高频超声像图的特征及两种疾病的超声鉴别.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确诊的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及2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高频超声的主要表现及间接征象.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的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全部经临床证实,23例急性阑尾炎中,高频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为20例,其中经手术证实15例,5例结合临床确诊;误诊3例,1例将单纯性阑尾炎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腹膜后阑尾超声未能查出,1例将梅克尔憩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是首选的辅助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估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加压动态检查141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患者,并与90例正常儿童比较,并经抗炎治疗后定期复查。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多枚大小不等椭圆型低回声结节(肿大淋巴结),治疗后7~14天复查肿大淋巴结消失或小于5mm,淋巴结特殊征象多见于并发阑尾炎及肠套叠者。结论超声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诊断、鉴别诊断的影像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采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对患者应用GE漫威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实施超声扫描。结果:通过高频彩超诊断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中淋巴结肿大分布在右腹部56例,脐周为24例例。淋巴结肿大形状主要为椭圆形和卵圆形,表层基本光滑、包膜完整,边界比较清晰,皮髓质分界线清晰,簇状存在,没有散在、融合、串珠状、堆状分布,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边皮质为低回声。高频彩超诊断显示肿大淋巴结低回声区有丰富的血流信号,片状为星点状,峰值速度为9-25,阻力指数低于0.64。超声复查后显示腹腔内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或者消失,淋巴结长短超过10mm,短径超过50mm,内部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短比值有一定差距(P0.05)。结论:应用高频彩超对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声像图特明显,利于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还能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便利,而且超声检查操作便捷、创伤低、易于患者和家属接受,可反复操作,有助于复查,减少临床诊断的盲目性,高频彩超可以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0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点,均经临床诊疗或病理确诊。结果:80例淋巴结炎超声均可探及3枚以上肿大淋巴结,30例急性阑尾炎超声25例肿大阑尾,诊断符合率83.3%(25/30),漏误诊5例。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小儿以腹痛就诊非常多见,病因复杂,又鉴于小儿患者的特殊性,做出诊断比较困难。在这些患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但临床上并没有可靠的诊断依据。彩超能清晰显示腹腔结构,特别是应用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就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55例做一总结,这些病例经临床抗炎治疗、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对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后,探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96-319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13岁77例急性腹痛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和阑尾。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6例患儿,声像图均可见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1例患儿,超声显示肿大阑尾18例,诊断符合率85.7%。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是临床鉴别诊断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以及鉴别诊断及对血流信号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且明确诊断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均予以高频彩超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鉴别诊断以及对血流信号的影响。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95.83%(46/48),误诊率4.17%(2/48);误诊2例均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超声检查后发现最大淋巴结在脐周者20例(41.67%),在右下腹者28例(58.33%),其中,脐周及右下腹均可见者44例(91.67%);肠系膜淋巴结炎血流级别治疗后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布情况与治疗前数据存在显著性数据差异(P<0.05);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前后肿大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径、短径平均值、长短径比值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反映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灶位置、大小,以及血流方面的信息,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均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6例急、慢性腹痛患儿应用高频彩超观察腹腔内有无增大淋巴结,及增大淋巴结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及分布特征.结果 224例(94.9%)显示有增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其中197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结增大均为多发,以右下腹及脐周多发为主,血流信号增多.18例为急性阑尾炎,9例转诊后失访.12例无明显淋巴结增大.结论 高频彩超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增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诊断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合适的扫查手法。用高频超声对年龄在3~14岁的3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检查。结果所有小儿肠系膜炎淋巴结炎病例有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高频超声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明文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06-420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对急、慢性腹痛患儿应用高频彩超观察腹腔内有无增大淋巴结及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及分布特征。结果145例(91.8%)显示有增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其中137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结增大均为多发,以右下腹及脐周多发为主,血流信号增多;11例为急性阑尾炎,9例无明显琳巴结增大。结论高频彩超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增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