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2008年1月4-9日,全国农技中心在京组织召开2007年南北方稻区国家稻品种区试年会,会议总结了2007年南北方稻区国家稻品种区试和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讨论了2008年国家稻品种试验、展示示范方  相似文献   

2.
2008年超级稻吉粳88种植面积过大.占全省水稻生产面积的50%以上。品种单一。搭配不合理.越区种植,造成部分地区后期水稻成熟度不良.一部分稻区叶瘟、穗瘟发生.少部分稻区稻瘟病发病较重.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科学选用适合当地种植品种,合理搭配品种,严防越区种植,是水稻获高产的基础。一般选用品种基本原则是:  相似文献   

3.
赣早籼43号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早籼43号是从南特占//美国籼稻/意大利B、罗马复交组合中,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稻瘟稻、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江西省区试,平均比赣早籼37号增产7.28%。该品种1997年底累计推广6.6万hm2,在江西稻区已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苏种 《当代农业》2011,(7):24-25
一、镇稻13号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6。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662”.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汀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运粳8号//镇稻88/镇稻72杂交.于2006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太湖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粮粳5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多亲本聚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适宜在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河北北部及内蒙古赤峰稻区种植。于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泸州和黔江稻区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从泸州、黔江稻区不同品种上采集稻瘟病标样,分离出646个单孢菌株,经7个全国稻瘟病品种鉴定,共检出7群99个小种,泸州、黔江稻区,其中ZB群出现频率分别为67.42%、66.50%,为优势种群,次要种群不同,两稻区重要小种存在差异。泸州、黔江稻区分别从533、8个品种中监测出现ZB群占整个品种分别为92.40%8、6.84%。  相似文献   

7.
临稻19号是2000年临沂市农科院以中部67为母本、镇稻9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广适、抗病、抗倒等优良性状,适宜在鲁北沿黄稻区、临沂、日照库灌稻区及济宁滨湖稻区示范推广种植,也可在黄淮同生态稻区示范种植。2012年6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鲁农审2012023号"。  相似文献   

8.
根据沿淮稻区的自然气候等生态环境和水稻生产实践情况及目前水稻育种科研成果、市场水稻品种名目繁多等因子,提出沿淮稻区稻农选购水稻品种新指南,以期促进沿准稻区粮食安全,稻农收益。  相似文献   

9.
浙江太湖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及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6年,从浙江太湖稻区8个县(市)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到488个有效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品种鉴定,共鉴定出7群18个小种。其中,ZD,ZA,ZE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9.34%,27.25%和24.80%,优势小种为ZD3,ZE3,ZA49,ZD1。主栽品种上的小种组成较为复杂,但主要小种与整个稻区的优势小种基本一致,小种与品种之间存在着特定的亲和性关系。病菌对该稻区已被更换或正在被更换的品种的毒力频率较高,对新育成和推广的秀水17、秀水93-63等品种的毒力较弱。病菌小种类型和结构随着栽培品种的更换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反映了病原菌与寄主品种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水旱兼用型水稻新品种天井3号,主要具有优质、高产、抗冷、抗病、耐旱、耐盐碱、水旱兼用和适应性广泛等优点,2年累计种植面积达14.8万hm^2,已成为我省中西部盐碱稻区和并灌稻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的且通过省审定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睛。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一万余亩。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5,(18):26-26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苏审稻200506。  相似文献   

13.
九稻5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省水稻品种结构的调整,生产上急需优质、高产、抗病中熟的水稻新品种.吉林市农科院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出水稻新品种九稻58(九02GA2),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吉林省中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聚焦数字     
1.3亿亩7月4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座谈会在江西召开。农业部科技司副巡视员郭立彬表示,2013年我国将新培育超级稻品种6~8个,推广超级稻1.3亿亩。其中东北稻区2000万亩,长江中游稻区3700万亩,长江下游稻区2800万亩,华南和西南稻区力争推广450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在涛源进行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2005年至2006年试验扩大到永胜县低海拔稻区、中海拔稻区和高海拔稻区,并获得成功,增产效果明显。在低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1125kg,增7.8%;中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1146kg,增9.8%;高海拔稻区试验点每公顷增产稻谷718.5kg,增1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18-121
为中早粳晚熟稻区改良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提高粳稻单位面积产量,采用杂种优势利用方法,在育成优良BT型三系不育系金粳13A和恢复系津恢2号的基础上,组配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品种金粳优132,经国家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2008—2009年区域试验,金粳优132号平均单产9.81 t·hm-2,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12.94%;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97t·hm-2,比对照增产13.7%。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稻区种植。金粳优132是我国北方稻区首个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的国审杂交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新稻2号是1985年8月由博尔塔拉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的博稻252,1988年4月由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为现名.新稻2号从1981年起即在米泉、呼图壁、伊犁、察布查尔、乌鲁木齐、博乐、精河等地多点示范和推广,亩产6O0—700kg,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10—25%,取代了公交10号、宁系62-3等,成为一些稻区的主栽品种或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业》2012,(7):14
湖南省“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牛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和他的团队.已培育出多个特早熟油菜品种,填补了我国早熟油菜品种的空白。早熟油菜新品种和机械栽培的大面积推广,将有力推进我省“稻稻油”种植模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星13号系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采用复元杂交方式并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潜力大,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在辽宁省沈阳以南稻区及东南沿海稻区有良好的适应性。200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新组合武香988在汉中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香988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武香A"与恢复系"98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7016。2004年引至陕西汉中进行试验示范,表现出熟期适宜、高产、抗病、优质等特点,适宜陕南汉中、安康海拔650m以下平川和丘陵稻区种植,2008年2月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在我省适宜稻区种植(陕引稻NO:2008004)。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在汉中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