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该地区居民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检查率等现况,为上海市大肠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5月-12月上海市宝山区参加大肠癌筛查项目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与胶体金法粪便隐血检测(FOBT)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宝山区居民大肠癌初筛和肠镜顺应性情况,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居民筛查结果及其肠镜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市宝山区内18 237人参与大肠癌筛查,大肠癌筛查危险评估阳性2 731人(14.95%),FOBT检测结果阳性3 471人(19%),初筛高危人群共5 601人,初筛阳性率为30.65%。男女初筛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326民高危人群进行全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为42.19%,影响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因素包括:年龄(OR=0.836,95%CI:0.767~0.912),学历(OR=1.271,95%CI:1.137~1.419),一级亲属癌症史(OR=0.682,95%CI:0.544~0.864),肠息肉史(OR=1.618,95%CI:1.270~2.061)。结论有针对性的开展大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有利于提高大肠癌患者的早诊率、治疗率,对改善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探讨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为依据,对40~79岁上海市奉贤区户籍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以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作为初筛,初筛阳性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际筛查46 501人,初筛阳性率为24.07%,无论男性还是女性,70岁以上人群初筛阳性率最高;肠镜检查依从率为45.90%,总病变检出率21.92%,总病变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组总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P0.05),并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3,P0.05);单一评估阳性组的肠镜检查依从率、总病变检出率、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0.18%、16.41%和9.42%,均低于单一FOBT阳性组(分别为47.94%、23.06%和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可以有效地检出上海市奉贤区居民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上海市松江区2015年的大肠癌筛查数据,进行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方法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为依据,以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作为初筛手段。初筛阳性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对松江区2015年大肠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50岁~74岁居民大肠癌早诊、早治效果。结果实际筛查104,447人,初筛阳性率为33.61%。70岁以上人群的初筛阳性率最高,且男性的初筛阳性率高于女性。总病变检出率32.34%,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P0.05);并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5);单一评估阳性组的总病变检出率为29.32%,单一FOBT阳性组总病变检出率为33.83%,评估与FOBT联合筛查组的总病变检出率为34.62%。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是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应持续加强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参加筛查的主动性和肠镜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第一轮大肠癌筛查结果,为优化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1-2013年青浦区参加大肠癌筛查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阳性检出情况及检出瘤别情况,对大肠癌检出期别和危险度评估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参加筛查的居民88,405人,总筛查阳性21,446人,阳性率为24.26%.其中,问卷评估阳性7,660人,阳性率为6.8%.接受肠镜检查的居民5,644人,其中确诊为癌的198例,腺瘤1,004人;腺瘤及中、重度异型增生合计1,047例,息肉与肠炎共计469例.检出大肠癌患者Ⅰ期127例,占全部病例的6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肠癌的发病与6种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有无慢性腹泻(OR=5.83,P<0.05)、有无慢性便秘史(OR=5.44,P<0.05)、有无粘液或血便史(OR=5.11,P<0.05)、有无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OR=5.19,P<0.05)、有无慢性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OR=6.04,P<0.05)和近10年来有无经历过对精神造成较大创伤或痛苦的事件(OR=5.14,P<0.05).结论 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可以有效地检出上海市青浦区居民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泰日社区大肠癌筛查情况,探讨大肠癌筛查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实施方案》,对50~79岁奉贤区泰日社区常住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人群进行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在参加大肠癌筛查的2 643人中,确定初筛阳性者995例,阳性率为37.6%。其中522例进行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率为52.46%。检出病变117例,病变检出率为22.4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1.28%,女性检出率为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1,P0.01);筛查出大肠癌3例,大肠腺瘤79例,非腺瘤性息肉35例。结论危险度评估和FOBT相结合的筛查方法可以有效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泰日社区大肠癌检出率相对较高,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着重加强重点人群的大肠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金泽镇大肠癌筛查效果及其大肠癌人群分布特点,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索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成本效益,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统一标准的危险度评估表和便隐血检测,对符合条件自愿参加筛查的人群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评估为高危人群的和FOBT阳性人群的建议转诊到定点医院进行全结肠镜检查由消化内科和病理科对肠镜结果进行判定。结果大肠癌筛查人数12,011人,参与率达80%,占整个青浦区筛查对象的13.58%。高危人群625人,占全区高危人群的8.16%,比例明显低于全区高危人群(χ2=94.928,P0.01)。FOBT阳性人群4,089人,占全区FOBT阳性人群的26.76%。肠镜数1321人,腺瘤272例,占整个青浦区腺瘤筛查结果的27.1%,明显高于青浦区平均水平(χ2=8.229,P0.05)。检出一例大肠癌的成本为11,283.5元,其中dekus A期的筛查成本为19,132.9元,deckus B期的筛查成本为27,503.5元。检出腺瘤272例,筛查成本为1,617.9元。结论金泽镇大肠癌发病更具有隐匿性。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生存年限上,早筛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高于医院就诊人群。应加大对大肠癌的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及其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大肠癌的筛查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3年选择上海市松江区40岁以上的大肠癌高危人群140 096人进行粪便潜血试验(FOBT),FOBT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同时对所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肠镜检查的应答情况,并分析对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FOBT阳性率为16.83%。肠镜检查8 566人,筛查率36.33%。诊断肠癌142例,检出率为1.66%。FOBT阳性率2013年15.78%与2012年18.16%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肠镜检查率明显升高(45.66%,26.04%,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怕痛(OR=3.01)、认为没必要(OR=1.89)是肠镜检查顺应性的独立不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OR=0.92)、定期体检(OR=0.75)是肠镜检查顺应性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松江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顺应性不高,定期体检、文化程度高的高危人群更容易接受肠镜检查,怕痛、认为没必要是拒绝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做好追踪随访,并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纳入肿瘤人群管理。【结果】4 455名参与大肠癌筛查居民中采取门诊筛查的居民占30.75%,被动筛查的占69.25%;女性占58.38%,男性占41.62%;年龄分组以50~69岁居多,占87.70%。初筛总阳性率为20.97%,两种筛查方式相比,门诊主动筛查的初筛阳性率高于被动筛查(P0.01);肠镜检查顺应性方面,门诊主动筛查的肠镜检查率远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1)。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门诊主动筛查组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5)。【结论】建立以门诊主动筛查为主,集中式被动筛查为辅助的筛查模式,能充分发挥大肠癌筛查的整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社区大肠癌筛查后高危人群对肠镜检查的意愿及肠检镜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利于提高大肠癌肠镜检查依从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初筛后阳性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接受肠镜组和未接受肠镜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肠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将大肠癌评估为阳性的患者分为病例组356例,对照组548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OR=1.52,95%CI:1.15~2.01,P=0.004)、有大肠癌相关疾病史(OR=2.18,95%CI:1.56~3.05,P0.001)、仅FOBT阳性(OR=5.49,95%CI:3.84~7.82,P0.001)和FOBT合并问卷阳性(OR=1.98,95%CI:1.23~3.18,P0.001)影响肠镜检查的依从性。对无肠镜意愿者进行原因调查发现,排在前5位的原因是做肠镜难受(64.05%)、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或创伤(45.25%)、担心查出大肠癌(41.05%)、做肠镜费用较高(31.02%)和害怕做这方面检查(20.07%)。结论需要加强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同时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推广无痛肠镜,提高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社区大肠癌筛查结果,为探索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行全结肠镜检查.结果 完成初筛11 967人,阳性3 024人,初筛阳性率为25.27%;其中1 598人参加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依从性为52.84%,大肠癌检出率为0.44%,腺瘤检出率为13.95%,总病变检出率为28.66%.70岁前,随着年龄增长,初筛阳性率逐渐上升(x2趋势=29.974,P<0.05),不同年龄组间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11,P<0.05).总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8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慢性阑尾炎及切除史是肠镜检出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社区居民初筛阳性者肠镜依从性偏低,尤其是单一危险度评估阳性居民,需加强宣教动员,并进一步探索改进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东营区≥45岁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探讨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辖区内2个镇和3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志愿者招募点招募≥4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及问卷调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结直肠筛查结果及肠镜顺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01人进行分析,男662人,女539人,45~59岁372人,60~69岁495人,70~79岁334人。初筛阳性人数总计371例,其中危险因素初筛阳性154例,FOBT阳性298例,危险因素和FOBT阳性双阳性者81例,初筛阳性率为30.89%。男性(OR=3.177)、黏液血便史(OR=7.683)以及肠道息肉病史(OR=5.008)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371例初筛阳性者中121例完成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顺应率为32.61%。性别(OR=2.776)、年龄(OR=0.511、0.433)、婚姻状况(OR=4.267)、文化程度(OR=2.782、3.916)、医疗保险(OR=2.743)是结直肠癌初筛阳性者结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东营市东营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存在黏液血便史以及肠道息肉病史男性个体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居民结直肠镜检查顺应性较低,尤其是60岁及以上、非在婚、文化程度较低、无医保的女性个体,可特异性强化对该群体个体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结直肠镜顺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农田边饮用水源水是否为农村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的危险因素,为肿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以青田、龙泉和缙云3个县(市)2009—2011年报告确诊的18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为病例组,按居住乡镇、年龄与性别1∶2配比36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析饮用农田边水源水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致病的影响。结果 3个县(市)调查点的全部病例组饮用农田边水源的暴露比高于对照组(OR=4.005,95%CI为2.228~7.199),青田县病例组饮用农田边水源水人群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危险性是饮用非农田边水源水人群的5.375倍(95%CI为2.287~12.635),而龙泉市和缙云县则未见统计学关联(P〉0.05)。胃癌组暴露农田边水源水比例高于对照组(OR=4.875,95%CI为2.007~11.839),但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病例组农田边水源水暴露比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田县胃癌组病例暴露农田边水源水的比例是对照组的5.750倍(95%CI为1.683~19.649),其他病种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田边饮用水源水可能是农村部分地区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胆管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子。方法:采用多中心的医院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博罗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106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按照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5岁。居住在惠州,1:1配比106例同期在以上两所医院住院的非肿瘤患者。统计两组的饮酒史、吸烟史、饮食习惯、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HBsAg(+)、胆囊结石或胆囊切除病史、胆管结石等资料,并进行单因子及多因子Logistic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饮食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病例组高脂血症、HBsAg(+)、胆管结石或胆囊切除史、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胆管结石调整OR(95%CI)分别为12.8(5.3~30.6)、18.2(1.7~192.9).结论:胆管结石、高脂血症是惠州地区胆管癌发生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峡地区育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健康现状及与其心理因素的相关性,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月~2012年12月在夷陵地区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18~59岁育龄男性3 933人,使用统一结构式问卷进行心理调查,并由医院对研究对象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做出诊断,分析泌尿系统症状与不良心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阳性率为50.65%,与其紧张心理、工作和经济压力、自我健康评价相关(P0.001);前列腺增生的阳性率为18.28%,经济压力增大(OR=1.229,P0.001)、自我健康评价差(OR=1.089,P0.05)为前列腺增生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炎的阳性率为14.59%,过度紧张心理(OR=1.167,P0.05)、经济压力增大(OR=1.103,P0.05)、自我健康评价差(OR=1.302,P0.001)为前列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三峡夷陵地区育龄男性生殖系统疾患发生率较高,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心理、经济和工作压力及自我健康认知与其泌尿生殖健康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9月,采用现况研究及偶遇抽样方法,对在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抑郁量表、Beck焦虑量表和Beck无望量表,对前来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 13.0软件的支持下对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Х^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31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1份,问卷有效率为90.0%.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36.8±13.1)岁,其中男性1074例,女性1717例.近1年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2.8%(77/2791)和1.1%(30/2791).不同职业、有无负性生活事件、有无自杀家族史、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望程度、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的调查对象在1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512、53.287、103.922、20.640、77.337、135.918、70.303,P<0.05).不同职业、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望程度、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的调查对象在1年内自杀未遂检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954、6.257、29.838、21.352、10.0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OR值分别为2.38、5.55和16.21;95%CI分别为1.07~5.31、2.31~13.37和6.93~37.92)、有自杀家族史(OR=11.68,95%CI:5.03~27.10)、无望(轻度、中度和重度无望的OR值分别为3.65、4.25和5.02;95%CI分别为1.55~8.56、1.70~10.65和1.46~17.26)以及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0R=2.25,95%CI为1.35~4.45)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无望(轻度、中度和重度无望的OR值分别为1.09、5.58和7.62;95%CI分别为0.36~3.34、2.03~15.30和1.50~38.72)、抑郁(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OR值分别为1.08、0.27和3.02;95%CI分别为0.43~2.75、0.03~2.29和1.05~8.75)以及有精神病家族史(OR=3.00,95%CI为1.07~8.46)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无望及抑郁情绪增加自杀的危险;应加强社区人群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培养社区医生识别、评估和处理心理危机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社区中老年人群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以便对大肠癌患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方法对50—74岁杨浦区殷行社区常住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和大便潜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高危人群使用电子结肠镜进行进一步检查。结果在参加大肠癌筛查的10087人中,问卷调查确定阳性者883(8.75%)例,FOBT检测确定阳性者863(8.56%)例,两者结合确定阳性者1595(15.8l%)例。其中551例(应答率为34.55%)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筛查出肠道病变168例(检出率为30.49%),其中大肠癌患者11例(6.54%),管状腺瘤73例(43.45%),混合型腺瘤7例(4.17%),绒毛状腺瘤8例(4.76%)。结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可以有效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和分析书院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提出推动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的相关建议.方法 利用病史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辖区内45~80岁居民进行初筛,对初筛的高危人群做进一步电子肠镜检查诊断,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书院社区共开展大肠癌筛查3 765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为18.9%,初筛高危人群397人,阳性率为10.5%;高危人群中131人接受了肠镜检查,检查率为33.0%,其中确诊大肠癌2例,腺瘤29例,息肉13例.结论 在社区开展病史问卷调查、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但当前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及肠镜检查率均偏低,需加强居民大肠癌癌筛查的宣教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序贯筛检方案在人群中应用的前瞻性评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建立并验证大肠癌序贯筛检方案在我国人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大肠癌高发区嘉善县1989年30岁及以上者作为目标人群,采用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研究设计,以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结合个体危险度隶属度函数(AD值)为初筛手段,纤维肠为复筛的序贯筛检方案。结果 经筛检后筛检人群与对照人群的大肠癌8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5‰(95%CI为3.81~4.10)和4.01‰(95%CI为3.86~4.16),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州市原发性肝癌(PHC)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通过病理学确诊的在广州居住10年及以上的100例医院新发PHC病例,同时选择100名与病例同社区、同性别、年龄±3岁、无血缘关系的非肝癌人群为对照,进行生活行为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疾病因素等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0对病例对照中,男性86对,女性14对,PH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58±11.6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1.37±12.54)岁。病例对照组的年龄构成一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C的危险因素为饮酒、乙型肝炎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其OR分别为:33.142、70.385、33.218(95%CI分别为5.729~245.367、13.452~408.274、6.745~212.403);PHC的保护因素为饮茶、食用豆类、深绿色蔬菜,其OR分别为:0.016、0.038、0.007(95%CI分别为0.002~0.071、0.005~0.621、0.001~0.053),均P〈0.05或P〈0.01。结论 PHC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控制饮酒、乙型肝炎等危险因素,多食用豆类、深绿色蔬菜、饮茶等可减少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