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软岩筑面板堆石坝的坝体断面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泽平  邵宇  梁建辉 《水利学报》2004,35(1):0062-0066
针对面板堆石坝工程中软岩堆石材料的利用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工程的计算实例,分析了利用软岩堆石料的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软岩堆石料的分区布置问题,进而提出了面板堆石坝软岩堆石料利用的基本原则。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软岩修筑的面板堆石坝设计中,通过合理布置软岩材料分区,可以在保证坝体整体稳定和面板受力均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软岩利用区的范围,使工程设计进一步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软岩料分区范围下湿化及流变特性对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及变形影响。查找、对比软岩料的湿化及流变模型,分析和研究已有的软岩料湿化及流变特性的有限元实现方法。以某面板堆石坝为例,按软岩料的不同填筑范围制定两种计算方案,分别进行大坝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然后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计算方案的计算结果,系统总结软岩料不同填筑范围对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软岩料利用范围的扩大,坝体的流变范围也随之扩大,相应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位移及面板的挠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实际面板砂砾石坝工程设计中,进行软岩料的扩大利用时需要合理的制定软岩料填筑范围。  相似文献   

3.
通过金家坝面板堆石坝的坝料设计,研究软岩筑坝料的利用问题。在边坡稳定及应力变形分析基础上,合理确定坝体分区,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碾压参数。说明适当利用软岩能取得良好的效益,但利用软岩时应控制细粒含量和含水率,以求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密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软岩料填筑面板堆石坝问题,基于邓肯E-B材料本构模型,结合鱼跳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拟定了三种不同的软岩料利用范围方案,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各方案坝体应力变形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对于软岩料的利用范围较为敏感;实际工程设计时,可在大坝应力变形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扩大软岩料的利用范围,使坝体断面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傅志安 《水力发电》2004,30(1):124-128
本首先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重点,软岩强度使用范围和软岩使用部位,并重点探讨了研究试验中的施工技术问题,应用研究说明软岩料的开发利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软岩料的利用要适应软岩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利用软岩料构筑面板堆石坝存在的特殊性问题,根据已有工程的现场和室内试验结果,分析软岩料的级配及强度变形、渗透、流变等工程力学特性,并提出利用软岩料构筑面板堆石坝时应注意几个问题:应以软岩料的现场碾压和渗透试验结果作为设计依据,需高度重视大坝的变形和稳定控制,加强坝体排水设计,高度重视大坝长期强度变形特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在浇筑混凝土面板前应留足坝体预沉降时间,并采取措施防止软岩料进一步风化和遇水崩解。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4,(4):92-94
西霞院工程是建立在软岩基础上的工程,软岩地基存在着基础承载力不足、抗滑稳定性差、防渗难度大等问题。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成后能否正常运行。通过对西霞院工程软岩地基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软岩地基处理方法、安全监测仪器布设方案及观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利用分层沉降方法分析西霞院工程复合地基的沉降历程。结果表明,利用混凝土防渗墙和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式是合适的,而尾水平台防渗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面板坝是当今国内外大坝建设中的主要坝型。以往面板坝要求用硬岩填筑,但是近十余年来,软岩料的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有的高坝也以软岩料作为主堆石料,今后超100 m级的软岩坝也是可能的。为此,有必要加强对软岩工程特性的研究。基于大坳、鱼跳、盘石头、寺坪、十三陵上池、云南茄子山、水布垭等面板堆石坝软岩料的试验结果及工程应用情况,对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我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堆石体采用硬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已基本成熟。为了更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材料或开挖料,软岩料筑坝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硬岩缺乏的地区,更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本文根据国内外软岩筑坝的相关经验,总结了软岩筑面板堆石坝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技术问题,以期能促进国内水利工程中软岩筑坝技术的发展,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筑坝技术的进步和材料力学的发展,反滤过滤料的用料有了很大的突破。如果能利用较软岩作反滤过滤料,将进一步推动土石坝建设的发展。浅析了较软岩作反滤料的工程性质,以及较软岩作反滤过渡料的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面板堆石坝数值计算分析方面的一些经验,以及有关峡谷地区高面板堆石坝、利用软岩修筑面板堆石坝和深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还对面板堆石坝数值计算分析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坝基条件,阐述了这些坝基条件对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抗滑稳定的影响机理。结合部分已建的面板堆石坝工程,对复杂坝基条件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抗滑稳定分析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杂坝基条件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抗滑稳定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用有限元应力代数和法进行复杂坝基条件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抗滑稳定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溪面板堆石坝沉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面板堆石坝的变形特性和原理,采用分段拟合法,以2条不同的回归曲线分别拟合面板堆石坝施工期、运行期的沉降,建立相应的统计分析模型;根据白溪面板堆石坝垂直位移实测数据,以单纯形法和线性回归两步交叉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取得了较高精度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白溪面板堆石坝累计沉降量相对较小,垂直位移变形基本收敛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接缝止水从结构、材料到施工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已被国内大多数高坝采用的新型止水结构,针对吉林台工程提出的膨胀填料自愈性止水结构,为确保嵌填密实研制的柔性填料挤出机等技术。在洪家渡、吉林台、公伯峡等工程中的应用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新近发向的电力标准DL/T5215--2005和DL/T949--2005部分反映了这些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的三维子模型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板堆石坝的变形分析是复杂的三维"非连续变形"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MSC.Marc有限元程序进行了二次开发,发展了三维子模型法,模拟了面板3个方向的边界、复杂的材料分区与施工过程,对目前世界最高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进行了数值仿真,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数值分析精度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组合型面板堆石坝是在下游底部设置混凝土坝与面板堆石坝形成的复合坝。以某150 m级面板坝工程为依托,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系统研究了组合型面板坝堆石坝体、混凝土坝以及防渗体系的应力应变特性。结果表明, 与常规面板堆石坝相比, 该组合坝型在堆石坝体变形方面虽没有显著改变, 但由于缩短了面板和垂直缝长度, 面板应力应变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且通过将混凝土坝坝顶宽度设置成大于趾板宽度, 可有效避免由高趾板引起的周边缝变位过大问题。目前200 m级高面板坝最突出问题是面板的结构性裂缝和挤压破坏, 而该组合坝型可以有效改善面板应力状态, 为超高面板坝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如何提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更好地挖掘潜力、节省坝料的问题,通过分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结构、受力特点,研究建立了面板坝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运用复形法进行了面板坝的优化设计研究。计算实例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合理的。该项研究丰富了面板堆石坝优化设计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面板堆石坝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其病害率偏高,且病害检查及加固处理均存在一定困难,给面板堆石坝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结合国内外面板坝设计及病害处理的丰富实践,对设计加固中的几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如下建议:面板坝坝前辅助防渗铺盖可以取消,以便开展水下检查及加固;需要设置放空设施;周边缝宜取消中间止水同时加强顶部止水的防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金章  向友国  谭界雄 《人民长江》2018,49(18):103-107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面板堆石坝建设成就显著,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大坝渗漏等病害问题。面板堆石坝坝体材料的非同质和变形的多维度,使得大坝渗漏形式多样,给大坝渗漏检测带来巨大挑战。为此,针对新疆某面板坝,首先应用资料分析和水下机器人声纳扫描普查确定可能渗漏的区域,然后派潜水员进行水下高清摄像详查破损区,最后采用示踪剂进行连通试验验证此前判断。上述综合检测技术在该面板堆石坝渗漏检测中得到成功应用,相关经验可供类似面板坝渗漏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期国内外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建设经验的回顾与总结,研究了近代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中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经验教训.从目前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施工过程和运行状态看,? 对于未来的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现有的设计准则和一些常规的施工方法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超高坝高应力水平、高水头压力的情况.基于对300m级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没中面临技术挑战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建设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