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郭焕宇 《华中建筑》2014,(5):130-134
近代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侨乡地区的民居建筑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碰撞交流过程中发展演化。两种异质性的建筑文化相遇,在广府侨乡表现为外来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充分交融的"合流式"融合模式,在潮汕侨乡、客家侨乡则分别表现为外来文化以"融入式"及"嵌入式"模式与本地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2.
广府民系与客家民系是岭南地区非常重要的两大汉系分支,粤中地区作为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汇的地带,其民居建筑类型受到了来自两种文化的双重影响,产生了不同于典型广府民居或客家民居的民居建筑变异体。选定广客交汇的粤中惠阳、龙岗及坪山等地区的20余座客家民居为研究对象,探求了客家与广府文化的交融之中该地区客家民居建筑所产生的适应性衍化及变异。归纳总结出民系文化交汇地区的民居建筑的适应性规律,以丰富民系文化范畴的民居建筑研究。由于研究对象仅局限于惠阳和深圳,在结论的普适性上还亟待研究地域范围的扩充。  相似文献   

3.
粤中广府地区的民居种类多样,尤其在近代时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骑楼、庐居、碉楼等具有西方建筑特征的民居形式。端芬镇翁家楼位于粤中地区台山市的中部,是五邑侨乡近代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建筑群由 5 座近代民居组成,其中三座主楼造型新颖,极具近代西方住宅建筑特色,两座副楼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翁家楼建筑群布局及建筑单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五邑近代侨乡民居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府侨乡与潮汕侨乡、兴梅侨乡并称广东三大侨乡。广府侨乡建筑以其覆盖地域面积最广、建筑形制最丰富、保存数量最多而成为近代岭南侨乡建筑文化中的代表,它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闽南侨乡近代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志宏  曾坚 《建筑师》2007,(1):72-76
本文采用地域性建筑文化发展的研究视角,从侨汇经济、城市文化、近代营造业兴起等方面,分析了闽南近代侨乡建筑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同时,结合三种有代表性的侨乡建筑类型,研究闽南洋楼民居的文化交融特点与伦理定位,比较洋风骑楼与其他骑楼类型的风格特征与形成渊源,并从地域化设计手法、文化复兴意识、乡土格调与民族情结等方面,分析了侨乡校园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剖析了侨乡近代建筑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博采众长的开放品格、经世致用的商业意识和精雕细刻的炫富心理,是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陈志宏  贺雅楠 《华中建筑》2010,28(6):122-125
近代租界口岸的开埠与海外移民潮的兴起,闽南传统民居逐渐地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洋楼民居。该文从家族伦理关系、日常生活方式、社会治安状况、地方风水观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洋楼民居的形成发展与侨乡社会生活变迁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了侨乡近代民居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8,(21)
正1.8广东院落式民居1.8.1简介陆元鼎、巍彦钧教授在《广东民居》一书中,把广东民居分为粤中(粤西)民居、潮汕沿海地区民居、客家(粤北)民居,然后还有少数民族民居、书斋住宅和庭院住宅、侨乡民居等。"前言"写道,"广东对外通商与交往早,外来建筑文化和先进技术传入也早,反映出民居中较早地带有与外来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其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平面紧凑,类型丰富,组合灵活;二、外封闭、内开敞、密集,  相似文献   

9.
陆映春 《华中建筑》1999,17(1):142-145
文章试图通过对现在广东四邑侨乡民居的实地考察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采取与西方近现代建筑相比较的方法,着重分析中西文化交流,渗透在侨乡民居中的体现,总结出侨乡民居的类型特点和别具一格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0.
粤中广府地区的民居种类多样,尤其在近代时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骑楼、庐居、碉楼等具有西方建筑特征的民居形式.端芬镇翁家楼位于粤中地区台山市的中部,是五邑侨乡近代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建筑群由5座近代民居组成,其中三座主楼造型新颖,极具近代西方住宅建筑特色,两座副楼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翁家楼建筑群布局及建筑单...  相似文献   

11.
试图用粤中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相对比的方法 ,分析粤中侨乡民居内部空间构成和外部风格特征的建筑处理手法 ,这些手法是形成富有特色的侨乡风貌的关键 ,为今天侨乡建筑风格的持续发展提出具体可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佳  尹南 《南方建筑》2006,(12):152-154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海外建筑师与中国建筑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卞晓俊  姚海容 《规划师》2012,28(Z1):28-31
随着我国海外建筑市场的扩展,我国特色建筑文化影响面逐渐延伸。印度VEDANTA TOWNSHIP住区规划在合理划分住区功能区的基础上,以满足当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及人文风俗为规划总框架,加以我国传统建设形式,如四合院形式使住区组团式分布而利于分期开发,体现秩序感;江南园林形式增加住区景观层次感,与印度神庙的合理搭配满足住民的信仰需求等;针对住区居民交往需求,构建交流空间网络。这一规划设计手法将该住区建设成具有中印"龙象之合"特色的舒适园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特色建筑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侨乡聚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近代侨汇经济影响下广东侨乡聚落的发展状况,从其初兴发展期、全盛繁荣期、低潮衰落期三个阶段进行了详细论述,为侨乡聚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析近代兴梅侨乡建筑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孝祥  赖瑛 《城市建筑》2005,(11):23-25
近代兴梅侨乡建筑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守持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吸收了一定的外来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侨乡建筑文化,表现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价值取向,慎终追远、重本溯源的宗亲观念和进退两宜、尝试开放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姜省 《华中建筑》2010,28(4):148-151
该文从文化交流视野入手,介绍了近代广东侨居的建筑形态特征和三大侨乡侨居建筑的个性与差异,希望对相关建筑理念起到启迪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取实地调研与文献检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的形式,意欲以点带面,以林寨河源四角楼为研究重点,力图揭示闽南﹑赣南与粤东交界处的多元建筑文化聚焦。该四角楼群是以宗族为单元发展的粤东民居建筑文化的典范代表,在平面布局、建筑立面、内部空间、建筑装饰、工艺、节能等方面都糅合了客家、潮汕、闽南、赣南、广府等多地建筑文化要素,印证在以民系划分的研究区域边缘,存在文化交集现象,也为多元发展的现代建筑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