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脉蓼化学成分及抑茵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Nakai)Ohwi]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多种柱色谱对毛脉蓼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最低抑茵浓度(MIC)对毛脉蓼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6-甲醚(1)、大黄素(2)、6-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6-甲醚-8-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6)、白藜芦醇苷(7)、白藜芦醇-3-O-β-D-(2"-O-肉桂酰)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9)、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0)、6-hydroxymusizin-8-O-β-D- glucopyranoside(11)、β-谷甾醇(12)和胡萝卜苷(1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该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5,6和7对各种类型的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毛脉蓼醋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0,12和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柱色谱技术对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O-甲基槲皮素,2)槲皮素,3)胡萝卜苷,4)大黄素,5)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6)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7)白藜芦醇,8)大黄酚。结论:3-O-甲基槲皮素首次在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槲皮素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首次在毛脉酸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研究蓼科大黄属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经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3)、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4)、大黄酸(5)、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林氏莲花掌素(8)、4-(4′-对羟基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苷(9)、白黎芦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白黎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1)、6-羟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儿茶素(14)、对羟基苯丙烯酸葡萄糖酯(15)、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16)。结论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唐古特大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 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 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王爱芹  李军林  李家实 《中草药》2010,41(3):343-347
目的研究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藏边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大黄素(4)、芦荟大黄素(5)、波叶素(6)、胡萝卜苷(7)、d-儿茶素(8)、反式-3,5,3′,4′-四羟基茋(9)、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6″-O-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1)、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大黄素甲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a和13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蔗糖(15)。同时得到一种大黄酸类似物,因量少未得到最终的结构确定。结论化合物1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苷(rheoside),化合物13a和13b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庆  覃永俊  苏小建  罗伟生 《中草药》2009,40(4):533-536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Ⅻ)、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巴天酸模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J  Xia ZT  Zhou GR  Zhang LL  Kong LY 《中药材》2011,34(6):893-895
目的:研究蓼科酸模属植物巴天酸模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巴天酸模根部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巴天酸模根部共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模素(1)、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2)、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3)、大黄素-6-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5)、1,3,5-三羟基-7-甲基蒽醌(6)、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巴天酸模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夜交藤改善睡眠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汲广全  杨娟  杨小生 《中成药》2011,33(3):514-516
目的:分离纯化夜交藤中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运用改善小鼠睡眠试验确定夜交藤中的活性部位,再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化合物,波谱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3)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具有较好的改善睡眠活性.结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是夜交藤中改善睡眠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袁炜  高增平  杨建波  王爱国 《中草药》2017,48(4):631-634
目的研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和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提取物55%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unberginol C 6-O-β-D-glucopyranoside(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N-咖啡酰酪胺(3)、(Z)-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4)、(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6)、(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7)、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8)、torachrysone-8-O-β-D-glucoside(9)、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丁素。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民间药红三七(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的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三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3β-羟基-新何帕-13(18)-烯(1)、3β-乙酰氧基-新何帕-13(18)-烯(2)、3β-乙酰氧基-何帕-17(21)-烯(3)、没食子酸(4)、谷甾醇(5)、胡萝卜苷(6)、木栓酮(7)、绿原酸正丁酯(8)、杨梅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9)、绿原酸(10)和4-O-咖啡酰基奎宁酸(11)。结论除化合物4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三七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8、9、11系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草血竭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血竭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法,体内实验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和HepA模型。结果:草血竭体外抑制K562和HL60的IC50为26.2-36.7mg/L,1.6g/kg对S180和HepA抑制率分别为47.3%和52.9%。结论:草血竭在体内外均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杨梅苷(myricitrinⅠ)、木犀草素(luteolinⅡ)、没食子酸(gallicacidⅢ)、儿茶素(catechinⅣ)、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Ⅴ)、对羟基桂皮酸(p hy droxycinnamicacid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红蓼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红蓼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聚酰胺柱色谱的方法进行分离,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光谱解析及理化性质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3,5,7-三羟基色原酮(Ⅱ),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Ⅲ),槲皮素(Ⅳ),花旗松素(Ⅴ),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Ⅵ)。结论3,5,7-三羟基色原酮、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和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为首次从红蓼果实中分到。  相似文献   

15.
何首乌炮制前后磷脂成分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生首乌及其4种炮制品作了磷脂成分的薄层定性比较和含量测定。结果生首乌中含磷脂量最高为3.49%,炮制品中以豆制与酒制首乌含量较高分別为1.62%和1 82%。  相似文献   

16.
虎杖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虎杖药材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采用中南大学出版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运用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虎杖的各类成分,通过软件的比较,虎杖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虎杖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药用植物虎杖在不同季节时其不同生长部位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含量及其变化规律,旨在为虎杖的最佳采收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1%磷酸(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27℃;进样量:20μL。结果通过测定不同季节虎杖的茎叶与根中的大黄素含量,发现根中大黄素含量最高,且大黄素含量在8月最高。结论虎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黄素含量变化是有规律的,可根据其根中的大黄素含量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18.
唐瑞仁  曾莎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11-2512
目的分析蓼实中提取物的成分。方法将蓼实提取液分别通过液-液萃取法、膜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气相-质谱联用分析其成分。结果鉴定出3种物质及其结构。结论这是首次对蓼实提取物进行的成分分析,其它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9.
愉悦蓼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云  张朝凤  张勉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3):1690-1691
目的:研究蓼科蓼属植物愉悦蓼Polygonum jucundum全草的化学成分,为研究蓼属化学分类学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85%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8-甲氧基槲皮素(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3,5,7.三羟基色原酮(6),对羟基苯甲醛(7)和β-谷甾醇(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2,6~8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采收时间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苷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时间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差异,以指导药材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C18化学键合硅胶柱为固定相,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3nm,流速1ml/min。结果:不同时间采收的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差异较大。以夏季为高,冬季为低。结论:虎杖药材适宜采收时间为5~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