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宁南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宁南山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宁南山区必将成为我区油料、大豆、畜产品的生产基地,并相应地提出了加速开发宁南山区农业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的实际情况,阐明了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其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几种备选模式和推进这种农业新模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立体变化规律,分析了如何根据立体气候规律安排农作物品种的垂直布局,确定主要特产植物适宜裁培高度、森林植被类型和立体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等问题,指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搞好山区农业立体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制定《农业补贴条例》,今后农业补贴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保障粮食安全上,还应考虑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社区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研究山区农业环境补贴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山区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多功能性为方法论视角,就山区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农业补贴不仅要绿色化,而且山区农业环境补贴也应实现制度化、政策化、法治化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5.
在对黄山市农业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气候资料表;并根据当地林、茶、果、桑、药的自然分布状况,结合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概况,对如何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扩大冬种王向阳(安徽省黄山林业学校,屯溪245041)皖南南部山区位于新安江上游,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种植制度单一,冬种比例小,农业气候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限制了该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农业气候资源是指提供并保...  相似文献   

7.
山区应贯彻执行什么样的衣业生产方针,目前众说纷纭。本文就山区农业生产方针的几个问题作一浅析。一、山区农业生产方针的历史性农业生产方针是一个地区(并非某一区、乡、村)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它能正确地反映出农业内部各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为了达到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目的,我们必须针对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生产潜力;搞好宏观调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这样,2000年实观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5亿t,人均占有粮食400kg 的目的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农业清洁生产是一种减少资源利用、降低污染物产生、生产清洁农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是新时期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作为一种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已在工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变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即将清洁生产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从而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一、清洁生产㈠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于1960年的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而"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甘肃省河西走廓农业自然资源优势的分析,本文讨论了光热资源和水资源潜力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集约化的半闭路式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促进河西走廓农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household livelihoods in highland and lowland communities of the Kali-Khola a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western Nepal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security indicator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oil fertility status, pests and diseases management, risk and uncertainties, use of agrochemicals and access to social services. No remarkable variations were found in crop diversification, annual agricultural income and food sufficiency. However, uncertainty and risk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relatively low in highland communitie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lone is not a viable livelihood option for agricultural watershed communities in Nepal. The households growing crops with hired labour have relatively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Nepal's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Insufficient agricultural land, insufficient working manpower within a family, and lack of access to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services are prime factors in being livelihood insecure in agricultural watershed communities. Therefore, long-term policies and plans need to be developed for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farmers and to support rural livelihoods with adaptable and flexible income-generating strategies, resilient resourc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enhancement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   

12.
How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hile developing tourism has become the primary issue that needs address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nd further analys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labor transfer in this relationship. The analysis is evaluated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19 with a sequential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urism development increases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hich is more pronounced in areas with advanced economies or higher education levels. Second, labor transfer to nonfarming industries suppresses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caused by tourism. Finally, (i)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labor transfer in less developed and less educated regions is limited, and (ii) there is the expectation of large-scale u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ue to labor transfer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or highly educated areas. The heterogeneity test shows these two reasons lead to a mediating effect of labor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1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完成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农业废水面源污染现状来看,畜禽养殖业排污在农业源中占绝对优势,且全国仍有90%以上的分散养殖畜禽未得到综合整治,整治力度亟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废气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秸秆焚烧,已成为重污染天气的帮凶之一,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秸秆焚烧现象。"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部的新职能,新职能带来新挑战:由于农业源具有分布分散、受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大、治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特点,以工业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难以作为";另一方面,基层监管工作缺少数据、缺少人员,现有基层环保队伍承接新职能的能力明显不足。为此,提出应对建议:一是建立适应农业面源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二是采取多种手段强化农业面源的环境监管,三是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农业面源治理力度,通过规范农业生产的清洁化水平,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多而重的省份之一,而农业自然灾害是农业的主要障碍因素,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得出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治理工作有跟上所致。本文明确提出了成立机构,依法治理,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系统,实行特殊政策等综合防治对策,使农业自然灾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三方面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论述.然后,对秦皇岛市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秦皇岛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发展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发展政策从制定、执行到监督的环节中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的因素;指出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政策成因是现有农业发展政策与农村环境保护体系的双轨制脱钩运行;建议构建一套把农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有效地协调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升温、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选择是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鉴于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强烈反差这一“基本国情”,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必须充分认识强烈反差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和价值,正确处理好内涵开发与外延开发、分散开发与规模开发、示范开发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关系,并实现由粗放开发向集约开发、单一开发向多元开发、单向开发向双向开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农业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本文结合新疆实际,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新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具有的基本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新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用清洁生产的理念防治农业污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发展面临的农业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论述农业清洁生产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清洁生产防治农业污染问题.以新疆绿洲农业为例,论述了农业污染现状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分析探讨了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资源以及环境状况,提出了一些适宜河北省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