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燃料又"火"了。在热议声中,有支持之声.也有反对之声。此前人们认为生物燃料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可替代燃料.能够减轻温室效应。但是最近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先有科学家质疑生物燃料是否名至实归;其次有环境组织认为生物燃料的制造可能会造成热带雨林面积的缩小.以及玉米等谷物价格的非正常上扬;接下来是英国的生物燃料相关法案推迟,加上此次德国环境部考虑到乙醇燃料对发动机的腐蚀性而或将弃用,生物燃料作为石油替代品的说法开始动摇。然而,中国从2004年开始推广生物燃料.发展到2008年,对于生物燃料更多的考虑是:能否使用非粮原料替代粮食来提炼乙醇燃料。  相似文献   

2.
在现今的全球化时代,中美经济早已深度融合。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不少产业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燃料乙醇产业链的上下游涉及到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有受到贸易战波及的可能性,基于国内玉米大力去库存现状,文章将生物燃料乙醇原材料聚焦到玉米,通过追溯产业链条,分析中美贸易战下中国玉米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消化玉米等过剩粮食库存,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然而,盲目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规模,会进一步加剧当前的产销矛盾,不利于国内成品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且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也不符合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要求.要使燃料乙醇行业健康发展,应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统筹化石能源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明确燃料乙醇技术路线,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加强油品市场监管,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近年来,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油价飙升推动了国际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生物柴油产业已经起步。一、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发达国家生物燃料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世界生物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产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世界生物燃料乙醇的总产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巴西和美国的产…  相似文献   

5.
<正>一种通过糖发酵的办法,用胡萝卜来制造生物燃料乙醇(俗称酒精)的新技术,最近由西班牙国立远程教育大学和阿根廷利托瑞尔国立大学的科学家研发成功。该项成果的研究报告,刊登在英国《生物资源技术》杂志上。研究发现,任何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不论单质还是复合物,都可以通过酒精发酵转化为乙醇。此前,生物乙醇的生产,一般以玉米和甘蔗为原料,经发  相似文献   

6.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近年来.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油价飙升推动了国际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生物柴油产业已经起步。  相似文献   

7.
燃料乙醇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以粮食和甘蔗等农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巴西主要以甘蔗为原料,美国主要以玉米为原料,我国则主要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从国内外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情况来看,燃料乙醇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技术上也是完全可行的.但是,我国大力发展乙醇面临需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锰合金尾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H2等)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是近年兴起并高速发展的新型技术,该技术利用硅锰合金冶炼产出富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氢气的尾气为原料,采用气体生物发酵、蒸馏脱水等工艺,产品为燃料乙醇。对比于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技术,以硅锰合金尾气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含硫化合物在原料气中有一定量存在,这为燃料乙醇产品中总硫控制增加了难度。经技术摸索,采用原料气羰基硫脱除与燃料乙醇产品催化脱硫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燃料乙醇产品中总硫过高的技术难题,更有效降低使用燃料乙醇车辆尾气中SO2的排放,从而提升了硅锰合金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商业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向阳 《中国石化》2008,(11):15-17
由于全球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政府把发展生物燃料作为实现能源多样化、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及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要机遇。生物燃料产业已成为各国大力扶持的战略产业。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和巴西50%的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的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用于生物柴油制造。目前土地资源丰富的美国、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以粮食和甘蔗等农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巴西主要以甘蔗为原料,美国主要以玉米为原料,我国则主要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从国内外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情况来看,燃料乙醇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技术上也是完全可行的。但是,我国大力发展乙醇面临需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及对石油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中国燃料乙醇产能为271万吨/年,燃料乙醇消费量为260万吨,乙醇汽油占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根据规划,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570万吨,考虑到开工率,产能缺口约为1275万吨/年.中国发展燃料乙醇,石油企业接受度不高,改造升级费用巨大.建议石油企业研究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与粮食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同时探索投资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国际石油经济》2004,12(4):F002-F002,F003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是亚洲最主要的玉米生化产业发展商及新兴能源供应商之一,是中国大型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华润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出资比例分别为55%、25%和20%。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制造的生物燃料真的会对地球及环境带来益处么?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发布的两份报告中,对生物燃料的论述引发了业内的激烈争辩,辩论主要围绕着生物燃料究竟有没有给环境保护带来好处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促进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我国亟待制定符合国情的生物燃料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生物燃料的规模化发展。本文介绍了国际生物燃料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实践,评估了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了我国生物燃料规模化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发展路径,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燃料乙醇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然而,作为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材料玉米在未来几年将面临供应紧缺状况。近日举行的“2006中国玉米产业论坛”上,专家呼吁,燃料乙醇工业应慎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博览天下     
1中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用粮食、油料作物转化生物燃料。——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4月21日与来访的丹麦食品、农业和渔业大臣汉  相似文献   

17.
陈乐怡 《中国石化》2006,(10):54-55
高油价推动了生物燃料的发展。目前各国正在大力开发生物燃料技术,以使人类从可再生资源中得到能用得起的燃料。第一个生物燃料项目开始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的欧洲,此后.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通过公共农业政策改革推进生物燃料业的发展。美国为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近年来也大力推进生物燃料项目。巴西是推动世界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如今巴西乙醇和其他竞争燃料相比。价格上已具有竞争性,但在其他地区生物燃料价格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3日,美国谷物协会举办的"燃料乙醇美国经验分享会"在北京举行。中美双方专家围绕燃料乙醇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温室气体排放、生物燃料与粮食安全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最关注的是,在美国和欧盟得到大力推广的燃料乙醇如何在中国落地。实际上,燃料乙醇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陌生。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开始推广原料为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石油储备、粮食储备体系的建立.作为我国能源消费主体的煤炭储备已提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基于供应链管理,实施全球化资源整合,满足客户的独特价值,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于煤炭供应链管理模式,探索建设国家煤炭储备体系之策。  相似文献   

20.
乙醇俗称酒精,它以玉米、小麦、薯类、糖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将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变性剂后形成变性燃料乙醇。所谓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用乙醇代替等量汽油,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清洁汽车引擎,减少机油替换。作为增氧剂,燃料乙醇还可以替代MTBE(甲基叔丁基醚)、ETBE(乙基叔丁基醚),避免污染地下水。乙醇几乎能完全燃料,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在我国还是一顶全新的工作。以发布《车用乙醇汽油标准》和《变性燃料乙醇标准》为标志,我国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