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方法:依据2005年华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扬中市部分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将参与培训的293名基层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培训前组(先考核后培训)和培训后组(先培训后考核),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果:我市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较差,培训前、后两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显著(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训能显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技能规范化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教学,60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救援方向)应届毕业学生为学生组,28名急诊科低年资医师为医生组,30名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长为护士长组,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培训前后均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3组受训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与培训前比较显著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也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总评成绩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受训者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迫于国民对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需求的形势,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普及公众的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提升急救能力与水平尤为重要。研究阐述了在高校中开设徒手心肺复苏课程的意义及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在健全教学组织领导、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及对策;在保障机制上建议加强立法,在高校中推行急救员资质考试制度,使高校学生成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优先受教育群体,对加快提升公众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术以及改善心肺复苏急救术培训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课题从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对山东省潍坊市、淄博市、德州市等3个城市的4家基层医院实地走访进行现场考核培训,随机抽取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技能考查以及现场培训,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 结果 调研结果表明,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术的理论原理、人体心肺解剖结构、突发心脏骤停的识别、徒手心肺复苏的步骤、初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的理论知识需求很高。②基层医务人员对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以及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也有很高的需求,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③基层医务人员普遍缺乏正确、系统的心肺复苏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结论 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急救水平薄弱,对心肺复苏急救术的了解匮乏,但临床工作依然对心肺复苏急救术提出较高要求。分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的层次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8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6月丽水市5家县级医院的128例规培医护人员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操作示教、个人联系联合培训,研究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开展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培训。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结果 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培训前,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均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均增加,且研究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高,能使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一步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高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番禺区石器第三中学的384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其CPR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估.结果 发现384名高三学生对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缺乏了解与认知.通过培训对比,其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6%上升至培训后的96%,两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为100%.结论 高三学生在培训前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培训后全员通过考核,说明培训效果明显,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社区居民连动模式培训对心肺复苏普及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随机选取本社区120例居民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培训方式不同将所有居民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居民给予常规培训方式宣传心肺复苏,实验组60例居民给予社区居民连动模式培训宣传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居民心肺复苏普及效果。结果:实验组居民心肺复苏相关基础知识得分以及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得分明显与培训前相比提升明显,实验组居民心肺复苏培训后其心肺复苏相关基础知识得分以及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居民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采用社区居民连动模式培训宣传心肺复苏可有效提高居民对心肺复苏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并提升个体居民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基层县医院对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理论及操作掌握情况.方法 对县医院98名医生护士培训前、后发放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知识问卷调查表,同时观看徒手心肺复苏现场操作.结果 县医院医生、护士对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知识知晓率低,现场徒手CPR操作动作不规范,得分率低,经过培训理论和操作得分明显提高.结论 边疆县医院医护人员对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理论掌握不全面,CPR操作时动作欠规范,对边疆地区应加强新知识和理论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移动互联网学习环境下微信平台支持的心肺复苏培训应用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知识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长清大学城5所高校中部分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CPR的知晓度,了解途径、第一目击者身份认同感以及接受培训意愿等。通过微信新媒体培训心肺复苏知识,比较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培训前后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判断此培训方法是否行之有效。结果 (1)心肺复苏知晓度及了解途径:培训前仅有9.85%的的大学生明确心肺复苏的定义,且对心肺复苏流程及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低。有28.5%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过心肺复苏知识,但仅停留在知晓层面上。(2)施救意愿:78.9%的大学生愿意为心博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来挽救他们的生命。(3)接受培训的意愿:80.8%的大学生表示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很有必要并愿意接受培训。(3)实施培训后的效果及满意度:培训后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92.6%的大学生表示对本培训方法满意,并愿意再次接受培训。结论(1)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了解程度低,但有强烈的学习愿望。(2)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普及心肺复苏知识,非常有必要。(3)基于移动互联网微信平台下的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方式,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我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CPR专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CPR技能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CPR知识培训后,CPR徒手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CPR技能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的CPR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75-876
目的:探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对心搏骤停(CPR)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心搏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复苏(50例),对照组用徒手心肺复苏术(48例)进行复苏.两组患者的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复苏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人存活率。结果: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CPR组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徒手CPR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徒手CPR组。两组病人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相对徒手心肺复苏,应用心肺复苏机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建议临床提倡使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  相似文献   

12.
徐云香 《吉林医学》2013,(32):6797-6799
目的:探讨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低年资护士8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即采用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授课和急救操作技能培训,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结果:试验组培训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临床医生在对试验组培训后抢救时加强医护配合,病情掌握、专科急救知识、抢救应急能力、抢救能力等方面综合满意度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P<0.01)。结论: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法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评价,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抢救综合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雁  温新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2):1881-1882
目的探讨对特殊岗位职工开展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普及培训模式、方法及内容。方法2006年2~5月采用分期培训的方法培训特殊岗位职工579人。培训内容包括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制定特殊岗位职工急救培训标准、考核标准。培训时间为16学时。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和技能比赛。结果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8%,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为99%,培训满意度为99%。结论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培训模式可使学员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关键的初级救生术,提高了他们遇到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患者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临床专业新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后随时间变化的知识保留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再次培训时间。方法 选取2021年6~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新生10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均参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培训后即刻、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核,比较不同时间段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结果 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后即刻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6个月的理论成绩显著低于培训后即刻和培训后3个月(P<0.05);技能操作成绩随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其成绩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个月>培训后6个月;技能操作各项得分比较,培训后3个月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的得分均低于培训后即刻(P<0.05),培训后6个月呼叫帮助、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人文关怀的得分均低于培训后即刻(P<0.05);影响心肺复苏再培训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培训方法。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心肺复苏培训后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再培训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技能规范化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教学,60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救援方向)应届毕业学生为学生组,28名急诊科低年资医师为医生组,30名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长为护士长组,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培训前后均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3组受训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与培训前比较显著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也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总评成绩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受训者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echnique training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branches. Methods Manikins were used in training, 60 graduates majored in rescuing medicine were divided as student group ,28 junior doctor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doctor group and 30 nursing managers from different wards as nursing managers group. They were trained by manikins for the skills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defibrllation,chest compression and ventilation. Theoretical level and operation ability were examined after training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aining. Results Their firstaid techniques were better and more skillful after training, their theoretical level were also improve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of examinations of cardiopulmorary resuscitation among the groups. Conclusions The first-aid capability of people who received the training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defibrillation, chest compression and ventilation using manikins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了解我院非急诊专业的200名医师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方法: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心肺复苏评价标准,利用模拟场景及模拟人对我院200名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结果:200名医师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评分总及格率为48%;考核得分情况受到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培训与否的影响,医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心肺复苏术的考核评分也相对较高,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太明显,(P>0.05),参加过培训与没参加过培训的医师分数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水平达不到满意,有待提高,急需专业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9.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83-985
为更好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并提高培训效果,根据现行对规培生教学要求及《2015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特点,提出要强化规培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及提高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质量,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急救人员CPR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监测培训质量;3明确复苏成功的基本条件;4应用案例情景剧提高复苏团队层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5操作考核和综合实践总结CPR持续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20.
对323名职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中徒手现场复苏成功的因素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徒手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成功受多因素影响,以熟悉操作规程,考生学历、所有医院级别、是否来自参加过培训、比武的医院等为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学历、医院级别越高的考生抢救成功率越高,严自参加过培训,比武的比未参加过培训及比武医院的考生成功的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