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与渔业》2012,(7):58-58
海马(Hippocampus)属于海龙科,是重要的小型海洋硬骨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浅海海域,以印度一太平洋海区最多,目前已确定的海马种类有46种。中国沿海是海马重要的分布区域,调研结果表明我国沿海至少存在13种海马。 海马(Hippocampus)是名贵的药用海水鱼类,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据相关资料介绍,海马具有强身补肾、舒筋活络、止痛止血、退热生肌、强心明目、祛疾止喘、妇人催生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海马(Hippocampus sp.)既是一种海产品,也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一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在我国,海马的主要养殖品种为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大海马(H.kuda Bleeker)和线纹海马(H. kelloggl Jorden et Snyder)。虽然海马的外形与我们通常见到的鱼类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它的生理结构却明显具有鱼类的特点:用鳃呼吸,有脊椎骨,有背鳍、胸鳍和臀鳍。因此,生物学家在分类时将海马列入了鱼纲、海龙科、海马属。目前,海马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但由于供需矛盾较…  相似文献   

3.
<正> 鲥鱼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是著名的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生殖群体溯入长江、钱塘江和西江繁殖。仔幼鲥鱼在降河入海前栖息于淡水水域中,生活史的其它阶段在海洋中渡过。关于鲥鱼在海洋中的分布,在一些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载。如《南海鱼类志》记载:鲥鱼“分布在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菲律宾”,并在广东汕尾采到体长228~244毫米的标本。《东海鱼类志》中记述,鲥鱼“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南部”,并在福建厦门采到体长188  相似文献   

4.
<正> 进入80年代后,福建省的海洋捕捞业,面临着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逐年衰退和传统转浙生产受限制的双重困境。为了持续发展福建省的海洋捕捞业,我们从资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适时地调整了海洋捕捞结构。1982年在全省水产工作会议上,把开发利用鲐鲹鱼类等资源作为“三个突破”(即突破中上层鱼类、马面鲀、海捕虾生产)的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5.
掠食性鱼类的捕捞对海洋生态系营养结构的影响现已明确,海洋中鱼类的总产量是由“新生态”硝酸盐的物理可供量决定的,这被称为“上行控制”原理。例如,lversen(1991)指出,上升流中“新生态”硝酸盐的产量与世界海洋鱼类和头足类的年产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领导上对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指示,根据1971和1972年全国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座谈会纪要精神,在省水产局的领导下,由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厦门海洋渔捞公社、厦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东山县水产局等单位组成生产、科研与教学“三结合”资源调查组,对闽南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7种海洋鱼类的生物能量学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启升 《水产学报》2003,27(5):443-449
根据室内流水实验法,定量研究了黄、渤海生态系统7种鱼类能量收支组分,并建立了相应的生物能量学模式。7种海洋鱼类的生物能量学模式豆著不同,并可分为3类:(1)较低代谢和较高生长,如黑鲳、矛尾鳃虎鱼;(2)较高代谢和较低生长,如欧氏六线鱼和黑鲷;(3)代谢和生长均处于中等水平,如真鲷、红鳍东方纯和鲐。其差异原因可能与这7种海洋鱼类的生态习性不同相关。与淡水肉食性鱼类比较,7种海洋鱼类的代谢能明显偏高,表明海洋鱼类属于高代谢消耗、低生长效率型鱼类。  相似文献   

8.
海马属于海龙目(Syngnathit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海龙属(Hippocampus)的小型海洋鱼类。目前全球所见到的海马有34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8种。2001年全球干海马贸易量超过70t(超过2500万尾),其中很大部分用作中医药。用作观赏鱼用途的极大部分海马都是野生的,主要来自印尼和菲律宾,出口北美、欧洲和日本。  相似文献   

9.
海马(Hippocampus sp.)是一种海产经济鱼类,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向有“南方人参”之称。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妇人难产,带之于身甚验,临时泡沫饮服,并手握之即易产”。它有滋阴补肾、祛风散结、消炎退热、止血镇痛、强心催生等功能,同时对治疗神经性疾病有特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鲐鱼能量收支及其饵料种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耀  张波 《海洋水产研究》1999,20(2):96-100
我国海洋鱼类生态学研究目前尚多集中于自然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上;鉴于这种现场调查本身的局限性,要想深入了解和定量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过程,则必需配合现场或室内实验模拟手段,以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由于海洋中上层鱼类(尤其是中上层大型鱼类)游动迅速,洄游性强,难以捕获活体并经驯化后用于实验,故迄今该类鱼种有关生物能量学室内或现场研究的报道仍属鲜见。鲐鱼(Pneumatophorusjaponicus)属暖水大洋性中上层鱼类,为捕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水域,在渤、黄、东、南海均有分布,在我国沿海的中上…  相似文献   

11.
石鲷(Oplegneuthus fasciatus)属鲈形目、石鲷科,它是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肉质鲜美,易于繁殖,分布于中国沿海和日本。  相似文献   

12.
眼睛的逆位     
<正> 在海洋中,有一些眼睛长在身体一边的鱼类,叫比目鱼(俗称偏口鱼)。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鲆类,眼睛都长在左边,象牙鲆(牙片)、斑鲆(花点鲆);另一是鲽类,眼睛长在右边,如黄盖鲽(小嘴)、高眼鲽(长脖)、石鲽(石夹)等。所以老渔民简便地叫做“左鲆、右鲽”;后来科学家也以此作为重要特征,来区分鲆科和鲽科鱼类。可是,你曾见过眼睛都“跑”到左边的高眼鲽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长山列岛附近海域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分布现状亟待研究。本文研究了长山列岛附近海域7种常见海洋野生鱼类的胃肠道和肌肉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在鱼类肌肉中并未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普遍存在于鱼类胃肠道中,其丰度范围为0.19~3.79个/个体;微塑料的尺寸以<300μm为主,占微塑料总丰度的85.91%;微塑料的形状以纤维为主,其次为碎片和颗粒;微塑料的颜色大多为透明色;在鱼类胃肠道中检测到的聚合物类型为赛璐玢(Cellophane)、纤维素(Cellulose)和聚乙烯(Polyethylene),其中,以赛璐玢为主要类型。研究结果为探明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中鱼类生物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海马:Hippocampus sp.属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棘背鱼目(Gasterosteiformes)、海龙亚目(Syngnathoidei)、海龙科(Syngnathidao)、海马属(Hippocampus Rafinseque),因其体型高度特化,头似马状,故被称为"海马",为近陆浅海中的小型鱼类,种类较多,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区的有冠海马(H.coronatus)、棘海马(H.histrix)、大海马(H.kuda)、斑海马(H.trimaeutatus)、克氏海马(H.kelloggi)及日本海马(H.japonicus)6种,其中大海马、斑海马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为养殖所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福建近海越冬大黄鱼生长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我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我省海洋鱼类的佼佼者。我省自六十年代末期起,大黄鱼越冬群体成为主要捕捞对象,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中渔场。  相似文献   

16.
海马人工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马(Hippocampus sp.)是一种海产经济鱼类,也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发展海马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海马生长快,繁殖力强,我国已在部分地区开展养殖,但养殖技术尚不成熟,而且病害发生较多,影响了人工养殖业的推广。现将海马人工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福建海域鲨鱼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前海洋捕捞由于近内海主要捕捞品种利用过度,资源明显衰退,单位产量和效益不断下降,一些传统鱼类甚至已形不成渔讯。为了寻求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水产部门提出:“要因地制宜,拓宽途径,调整作业。支持开发生产,支持开辟新渔场和新的生产领域、新品种的利用。在头足类、虾类、中上层鱼类和小宗经济鱼类上做文章”。在此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8.
海马     
念英 《海洋渔业》1987,9(6):267-267
<正> 在鱼类家族中有一类小鱼被叫作海马,称它们为“海马”,并非言过其实,海马不仅生活在海里,而且长有一个酷似马头的鱼头。它全身披有环状的骨质板,表面有棘样的膜状突起,长有一条弯曲的尾巴,平时靠这条尾巴卷住海藻。海马的种类很多,分布亦很广。它们喜欢栖息在水温较高、水  相似文献   

19.
海马(Hippocampus)是隶属于海龙目海龙科的小型海洋硬骨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浅水海域,具有较高药用和食疗保健价值。分别从海马的药用机理、医药及保健食品开发、食疗应用以及作为旗舰物种和指示生物的海洋保护作用等方面综述了海马的功用机理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马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外简讯     
日本正式试建海洋“牧场”企业据报道,日本投资1亿日元于今年正式开始,将沿岸渔场扩建成海洋牧场。日本水产厅还计划在十年内将全国各地沿岸海域建设成海洋“牧场”。什么叫海洋“牧场”呢?具体地说就是利用海湾开辟大规模的增养殖场,使渔业从单纯捕捞转向养捕结合的渔业。海洋“牧场”的设想,是在海湾地区设置人工孵化设备、稚鱼培育场、人工藻场和人工鱼礁等。对饲养在“牧场”的鱼类用超声波和光进行诱集,实行自动投饵。同时还设置使成鱼集群的人工漂浮海藻站和大型鱼礁站,来管理鱼类从孵化到捕捞的整个过程。此外,在海洋“牧场”里还有文蛤、牡蛎、紫菜、裙带菜等贝藻类养殖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